央广网

扶贫重在扶志 扶志重在育才——海南教育精准扶贫之路

2017-07-17 15: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海口7月7日消息(记者安红丽)“我今天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得益于巾帼励志班的教育。”目前就职于海口中信银行龙华支行的朱晓莹,这位初中曾辍学当保姆的黎族姑娘,通过海南省励志扶贫职业教育实现了人生蝶变。

  2009年,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办“巾帼励志班”,面向农村贫困户、城市低保户等家庭招收初中毕业女学生。8年来共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女学生近8000人,其中5000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和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走在校园里,“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等励志名言随处可见,张贴在墙壁和走廊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海南从帮扶贫困家庭孩子成长成才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学生正在编织黎锦 记者 安红丽/摄

  职业教育:扶贫重扶志 扶志重育才

  扶贫工作需“输血”更要“造血”,海南省职业院校在发展中践行着“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办学宗旨和承诺。为改变海南农村很多女孩因贫困而早早辍学的命运,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合海南省妇联、省扶贫办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面向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城市低保户等家庭招收女学生。

  让贫困家庭女孩免费“学技术”“立志向”“好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帮助家庭脱贫致富。“人穷志不穷,未来不是梦。”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说,在孩子们第一天入校时,学校就实施青春励志教育。

  覃小丹,曾经是“巾帼励志班”的一名学生,现在是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她说,比起文凭和技能,“巾帼励志班”教给学生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战胜贫困的意志,让女孩们从思想上脱胎换骨,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位置和价值。

  据了解,截至2016年,“巾帼励志班”共招收培养贫困学生7914人,改变了不少女孩的命运。她们毕业后凭借技术技能优质就业,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生活中也逐步成长为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现在,“巾帼励志班”已在海南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广。

  基础教育: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说,教育扶贫是从根子上、思想上扶贫。要想真正改变贫困地区女孩的生存状况,就要从根本上让她们更加阳光和自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学在于激励唤醒。”记者在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看到这样一条标语,虽然这所学校招收的主要是“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但是从那些在操场上奔跑着的孩子的脸上看不到一点阴霾。 

  “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跳舞、播音主持,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不久前刚刚获得“最美中学生”称号的该校九年级学生林蕾蕾说。  

  林蕾蕾告诉记者,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们进行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参加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自主学习和独立思想带来的乐趣。六年的时间很长,这里面充满了对青春的美好回忆。

  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自2009年9月创建以来,教育扶贫移民政策惠及陵水县个贫困乡镇,每学期这些贫困乡镇各个自然村落的孩子,都有机会到思源学校来享受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 没有止歇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教育扶贫的脚步没有止歇,《海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6—2020年)》,勾画了“十三五”期间教育扶贫的完整路线图。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树立致富志向,并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就业能力,这是改变他们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南省按照“定点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通过开设扶贫励志班、建设思源实验学校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举措得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编辑: 朱敬一
关键词: 扶贫;扶志;育才;海南;精准;教育;扶贫

扶贫重在扶志 扶志重在育才——海南教育精准扶贫之路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海南从帮扶贫困家庭孩子成长成才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