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 果君)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在《做客央广网》栏目中强调,“双减”是一个基础性、潜力性的工作,家校社协同,才能实现育人的最终目的。

周洪宇(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在教育部2022年的工作要点当中,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新学期伊始,如何推动“双减”落实,学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双减”后如何实现高质量、有效果的教学?对此,周洪宇表示,教师要转变理念,要把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工作、主要工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除了知识的灌输外,还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成长。

对于家庭层面,2022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成为每个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洪宇表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是不健康、不正常的,也是违反了教育规律的,尤其是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他强调,“双减”政策落地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学生的培养中做到家校社协同育人,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双减”育人的目的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编辑:宋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