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4“声彻中国”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举行。盛典以“教育强国 创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国教育界的精英人士,包括著名教育专家、知名校长、行业领导、优秀教育从业者、行业研究专家等,围绕2024年的教育政策和行业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高端访谈、经验分享等方式,共同探讨教育领域的创新路径和实践策略,打造一场教育分享与交流的高端盛会。
受组委会邀请,西安外事学院校长助理、理事长助理黄昶力先生接受了主持人专访,以下是专访实录。
主持人:欢迎来到 2024“声彻中国”教育年度盛典的现场!现在我们邀请到的是来自西安外事学院的理事长助理、校长助理黄昶力老师,欢迎您的到来!请先跟广大网友介绍一下自己和您所在的学校。
黄昶力:大家好,我是西安外事学院校长助理、理事长助理黄昶力。
主持人:在推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些教育模式或教学方法最值得推广和实践,或者说您的心得和体会有哪些?
黄昶力: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改革,其中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平台,包括我们对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还有教学方案设计的全方面改革。我们也因为我们的成绩,获得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智慧校园示范校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重点的关注。我们对于学生在教学课程中关于他们座位的方式、关于他们讨论的形式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落实了OBE、PBL、翻转课堂等理念。当然这些全部都是手段,最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来满足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能够获得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一个专业将来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拆分成每一个学期、每一个课堂的小问题,让每一节课堂都能够实现它的作用。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多年的改革。
例如对学生而言,我们把原来他只在课堂上学习这中间时段向两边拓展,从他的课前、课中、课后都给予了学习任务和拓展范围。当然这套模式对于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老师如何能够脱离原来的教材逐章节式的讲解,将它融会贯通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能够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把这堂课的时间大量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讨论,积极地在这堂课里面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对于老师又是一个更大的要求。所以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都在不断克服、不断修改、不断进步的方面,也是我们现在深刻认为这是我们下一步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产学融合等都会有帮助的一个方式。这是我们现在目前在做的工作。
主持人:全球教育竞争加剧,您认为教育行业应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黄昶力:关于国际竞争力,首先从学生在本专业上的能力入手。那现在随着AI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在关注他将来对未来工作的替换、将来工作的影响、将来工作的帮助。在这个方面,我们首先希望学生在自己的工作中脱离简单的、归纳总结的工作形态,而进入更多的带入自己的思考、带入自己的理解、带入自己的创新。这也是我们从这个方面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的一个具体的点。在这里,我们希望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上能够做出自己的建树。这也是能够持续维持自己本身工作能力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第二个就是对于学生本体而言,我们希望他能有更强大的对应变化的适应力、能力。在这个世界竞争加剧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还有未来的工作者对于变化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十年或者几年当中各行各业它的生态,还有它所运用的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我们现在在关注的AI也是这变化中的一部分,那学生和将来的工作者能否适应短期内的巨大变化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大家很多会追求稳定,稳定是人性使然,但是如何适应变化是需要教育和需要锻炼的。所以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这个方面更加付出自己的努力。当然学校在这个方面也会有更多的提质和训练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个特点。
最后,其实在我们说到世界的范围内的话,在想到国际化竞争力的时候可能第一想到的是语言,但是同样我认为语言也只是基础,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首先在传统文化上对于学生在大一大二还有后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空间环境的打造,这就是为了让学生首先深刻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我们在学期的后半段希望学生能够去拓宽自己的视野,能够看到、了解到更多世界上发生的其他的事情,别人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故事。同时我们时刻保持着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在这样比较完整的体系建设上,我们相信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当然在具体的国际竞争力的细分方面有很多专家学者已经给出了更多的细化的专业能力上的分类,在这里我就不再过多赘述了。总体而言,我们希望学生具备一个坚实的文化自信的内核、对于外界有充分理解的心态、能够有自己充足的自信心来面对世界所发生的时时刻刻的变化,同时在自己的专业上有自己的建树。
本次教育盛典由央广网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参与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事求是之态和高瞻远瞩之志,为教育改革的深化及行业的繁荣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