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理念
家庭教育工作对于学校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等方面,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曲江南湖小学积极遵循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以及西安市教育局的指导方针,深化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不仅体现了对指导方针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一次全面升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二、经验做法
(一)家校沟通开展经验,含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经验
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会负责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家长会,向家长们汇报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本学期的学校总体安排,并通过班级家长会,促进各学科教师与家长的深入交流,使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家长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家长会期间,学校还会开展一项名为“家长会评教活动”的环节。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及时收集并了解家长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学校以此为依据,积极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以及育人氛围,努力办成一所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的公办学校。
(二)家长培训(即家庭教育指导)开展经验,含讲座、咨询、沙龙、经验交流、网络平台等组织经验
1.每学期初,学校都会面向新生家长举办“校长大讲堂”,帮助新生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为家校共育打下基础。学校每学期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基于这些反馈,学校举办有针对性的“家长大讲堂”家庭教育讲座和沙龙活动。学校还发放电子问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家长的需求。同时还会举行线上专题讲座来及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校家委会还特别策划了家庭教育书籍网络阅读分享活动,以便全校家长都能参与并从中受益。
2.学校通过公众号定期发布“家校共育家长社区”家庭教育好文分享文章,向家长们介绍和推荐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推进家校共育。
3.学校每学期都会在每个班级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家长们走进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临时老师,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还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们通过这一平台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4.学校咨询室为全体家长提供服务,为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在此过程中,学校致力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家长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位家长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和指导。
(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经验,即由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或社会实践活动经验
1.学校定期组织家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务、学习烹饪,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体验劳动的乐趣。学校还通过家庭读书分享、家庭故事会等形式,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节假日或传统节日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及家长参与主题家庭实践活动。例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学校开展了“致敬劳动者”主题家庭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勤劳动,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使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2.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除此之外,学校与曲江金地社区联合设立了备受学生喜爱的“红领巾活动站”。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和“孝老爱亲”等主题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家庭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更多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这不仅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还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更健康、更稳定的成长环境。
(四)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1.校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家校共育
在每学期的开始,校长都会为不同年级的家长开设“校长大讲堂”,旨在解决各年龄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则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会、家访、讲座和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以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与共育。
2.邀请专家、学者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家校共育经验
学校已多次邀请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并与西安市妇联、西安市关工委等部门合作,共同举办了十余次家庭教育活动。每学期,各班都有2-3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具有榜样意义的家长以及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家长进行“家长大讲堂”活动。
三、创新举措
(一)内涵创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被视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和亮点。曲江南湖小学积极响应这一精神,通过一系列活动,如“好家风”评选、亲子共读、亲子环湖跑和亲子公益活动,强调家风、家规等传统中国家庭教育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实现了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和法治共同引领下的迭代升级,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践创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特别强调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状况。为了关注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家长在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家庭辅导,以及家长解忧访谈等。此外,还设立了“树洞”信箱,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心声和寻求帮助的平台。这些措施旨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成果成效
曲江南湖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校与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金地社区和校家委会等机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这些举措获得了社区、家长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现就具体成效与影响通过以下五个版块进行说明:
(一)家长进课堂,树立好榜样
学校每学期都会在每个班级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作为临时老师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传授与他们自身专业、职业知识和独特人生经历相关的知识。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还加深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家长们通过这一平台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00余节家长进课堂活动,参与的家长超过100人,课程内容涵盖了传统戏曲、环境保护、历史、地理、科技、航空航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二)家长学习,大小共成长
该板块分为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两个部分。
线下学习分为专家讲座和个体咨询两种类型。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反馈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为不同年级的家长进行针对性的主题讲座和沙龙活动。这些讲座和活动紧密结合本学段学生的特点,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0余场家长大讲堂和30场家长沙龙,受益家长达到21,000余人次。对于需要更个性化指导的家庭,学校还提供一对一的亲子教育咨询服务。学校的咨询室面向全体家长开放,为前来咨询的家庭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方案,旨在解决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至今,已为多个家庭提供了3600余分钟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线上学习则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校共育。包括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云讲座、心理副校长亲子教育专题课程以及家庭教育线上咨询服务等。这些线上资源为家长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咨询渠道,让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有益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支持。至今,已举办了20余场云端家长讲座,受益家长达到28,000余人。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三)家长社区,反馈与分享
该板块致力于推进家校共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学校公众号定期发布“家校共育家长社区”家庭教育好文分享文章,向家长们介绍和推荐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这些文章注重实际指导作用,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二是收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家长的需求,为后续的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方向。这种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此外,学校还与金地社区合作,在寒暑假期间为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提供公益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文学欣赏、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健康、艺术创作、亲子阅读分享等多个方面,旨在丰富学生和家长的假期生活,增进亲子沟通,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区文化氛围。校家委会也会组织学生联合社区以及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加强了家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四)激励机制
每学期,学校都会对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取得进步、有所收获、乐于分享的家长进行表彰。表彰大会上,学校准备了证书和奖品,并由每位获奖家长的孩子亲自颁发给家长。这种形式不仅让家长们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还激发了家长们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研究成果
学校根据家校共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完成了校本家校共育指南《曲江南湖小学家校共育手册》的编制。该手册涵盖了家校共育的相关制度、工作方法和经验总结,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此外,学校还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探索并实践了新的家校共育途径,为日常的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家校共育的效果,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曲江南湖小学在推进家校共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通过总结经验、编制指南和探索新的共育途径,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支持。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效果,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曲江南湖小学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