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 《对话商学院》,通过零距离接触商学院负责人,为考生详解招生政策、报考流程、考试信息、录取规则、课程设置等,帮助广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学院。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谢智勇做客央广直播间,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宝东的独家专访。

  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2000年,划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列入首批“卓越计划”、“111计划”。

  采访过程中,谢智勇表示技术和管理相结合是北京邮电大学MBA项目的一个强项,竞争优势就是把引领时代发展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到MBA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化思考方式。同时,学校在MBA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和现实接轨,通过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促使学生在多个维度自我学习生长,最终给他们提供前沿性思维。谈及北邮MBA的报考要求,谢智勇表示大家要重视复习过程中时间的保证,必须每天都要学习。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谢智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宝东

 

  以下为访谈实录: 

  MBA教学重创新 培养前沿性思维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来自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我是晓东。今天我们节目请到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智勇双全的老师,谢智勇主任,谢主任,您好。

  谢智勇:晓东,你好,各位同学,大家好,我现在的身份是北京邮电大学MBA中心的主任,也是一名专业老师。作为专业老师主要是教经济学类的课程,因为很多高校的MBA主任都是专业老师在兼职做这个工作,所以我就相当于俗话叫的双肩挑,一个身份是专业老师,一个身份是MBA这边也负责一些行政工作,包括招生、教学,基本上都管一管。

  主持人:我还是叫谢老师吧,感觉亲切一些。谢老师平时工作也是很忙的首先我们给您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想请您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北京邮电大学的概况,因为北京邮电大学也简称是北邮,很多人可能觉得如雷贯耳,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所大学呢?

  谢智勇:北京邮电大学建校于1956年,现在它已经培养出很强的行业特色,我们一般管它叫信息黄埔。由于它建立和成长的这一个历史阶段,整个北京园林大学在很多的专业都培养出了比较强的优势,我就简单举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我们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在全国的评估中排名是第一的,我们北有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是进入了全球美国US NEWS排行榜的第80名,在国内也能排第10名左右。在这个信息黄埔的光环之下,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其实它的实力也是特别不俗的。2012年,也就是我们教育部最近一次水平评估的过程中,我们经济管理学院,也就是举办MBA的这个学院,它的管理课程与工程专业在全国是排名第19名的,在北京地区的高校排名是第4名的。所以不管是在通讯方面、计算机方面、管理方面,北京邮电大学都是一个实力特别强的学校,尤其是它的行业特色,在传统的电信、后来的信息经济到现在的互联网、由互联网引申出来的很多的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等这样一些经济,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教学和培训工作,实际上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

  主持人:所以听了您的介绍,对于北京邮电大学,其中“邮电”两个字,不知道在听节目的你有没有新的感受,反正晓东此时此刻是重新刷新了一下我的认知。尤其是“邮电”,总会觉得这个邮寄业务,会不会比如18世纪开始的那样一个信息工程一直延导到现在,它是怎么样?但这一次听了谢老师的介绍之后,发现它是更多倾向于信息类的,以及新类工程、信息管理这方面的内容。

  谢智勇:对。北京邮电大学的“邮电”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产业,一个是邮政,一个是电信。邮政和电信又引发出来很多的产业,比如说互联网,还有信息经济、共享经济。

  主持人:尤其邮政的,如果各位深入了解一下,它会和现在的物流行业进行一个深度的接轨。

  谢智勇:对,因为经常说随着信息的发展,这个信息传输的成本降低的速度会很快,信息传输的针对性提高的也会很快。但是有可能在这个物流环节上,这是因为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提高起来相对缓慢一些,所以说我们最近也建立了现代邮政学院,也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建立在信息经济的基础之上。在邮政这一块,包括我们国家的邮政政策的改革、邮政产业的管制,希望在这一块也能够做出比较大的开拓性的研究。

  主持人:说了北邮,咱们接下来再把焦点转移到经济管理学院,是什么时候咱们北邮开始成立经济管理学院的?

  谢智勇: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和北邮是同龄的,北京邮电大学建立之初有产业经济学专业,这就是我们经管专业的前身。

  主持人:后来为什么要更名呢?是因为当时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我们经济管理学院也开始了新的迭代,是因为这个契机吗?

  谢智勇: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管理学院含义更广泛,经济和管理其实是两个一级学科。另一个是因为现在北邮的经管学院包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三个一级学科的硕士专业和九个本科专业,只有经济管理学院才能把它装得下。还有理工科色彩比较浓郁的学校见长的是把经济和管理放在一起,统称为经济管理学院。

  主持人:再说的更细节一些,您现在主要负责的一方面是本科以及硕士生方面的教育,当然,MBA有一部分也算是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但是什么时候咱们北邮的经济管理学院决定要开设MBA的相关课程的?

  主持人:我们是1995年开始筹备的,1998年就招收了第一批的MBA的学生,在全国来讲,北邮开办的历史算是比较早的,1998年学院就招收了第一批MBA的学生。前两批试点招生的是北大、清华、人大这样一些学校,从1998年第三批开始全国正式进行的MBA的统一考试。虽然名义上是第三批开始招收MBA的,但我们也应该是正式招收MBA后的第一批。

  主持人:又说实话,谢老师今天来了说了好多实话。

  谢智勇:允许我深以北邮的MBA为自豪。

  主持人:当时您就在负责MBA的相关内容吗?

  谢智勇:没有,因为在这期间,我的一些前辈、老的领导,他们已经换了好几任的MBA的主任了,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北邮的MBA成长壮大起来。我从专业老师的身份来做一下MBA的工作,是从2014年开始的。

  主持人:MBA主任,这个听起来并不像是会那么累的一个职位。

  谢智勇: 由于MBA的定位是应用型、实验型的专业,既要求学校有比较高的学术和研究水平,还对结合时间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读MBA的学生至少拥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样对学校和老师尤其是MBA的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课外的实践活动,甚至包括生活、住宿等等这些。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北邮的MBA这个学科设置的?或者是大家应该怎么来理解北邮的MBA和其他院校的MBA有什么样的差别?

  谢智勇:我觉得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我稍微把话说的远一点。 它的教育是从美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从数量看,美国一年硕士的培养MBA学生占硕士培养量的一半。印度的MBA每年培养的数量也在7-8万。中国每年培养的MBA大概是3-4万。如果从时间上来看,美国最早授予MBA学位的是上个世纪初,从产生到辉煌的一代,大概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主持人:而且哈佛大学是世界上第一家开设MBA相关培训的院校。

  谢智勇:它应该不是第一家,但是它是第一家授予MBA学位的。

  主持人:是吗?

  谢智勇:对。

  主持人:又学到知识了。

  谢智勇:它不是第一家培训MBA的,但是它是第一家授予MBA学位的。中国的MBA呢,如果从1998年开始算起,正式开始正常的。

  主持人:应该算内地吧,因为在香港地区,可能这个就更早了,可能在内地是1998年开始。

  谢智勇:对,1998年正式开始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到现在为止应该是20年的时间。相对于这个美国的50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到辉煌的50年,我老是说这么一句话,中国大陆MBA的发展到现在应该是棋到中盘。探索的时间和MBA培养方式的创新也更多一些。 这个过程中,北邮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转型,一次是1998年开始,我们培养MBA主要是面向电信行业,因为北邮本身的行业特色,让大家对北邮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电信行业。后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开始拓展MBA的培养领域,就是由电信的MBA培养方式,逐渐拓展到信息的MBA。不但涉及到电信、运营商,还涉及到一些传统化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化部门。最近这七八年的时间,又向互联网IP做了第三次大的转型。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这四五年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高峰期。北邮MBA的发展抓住了互联网,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各种新兴业态,甚至是大家经常提到的比如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经济现象。北邮MBA项目根据技术的变迁和长周期的变化,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这几次比较大的转型,就培养出MBA院校比较鲜明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主持人:您提到MBA在北邮的相关发展,可能更多的会逐渐由一个单纯的技术性MBA转向了一个信息型的MBA,而且这个信息型里边有更多的综合的内容。还有就是原来大家可能对北邮的学生会有一个望文生义的感受,到这里来学成之后更多的是一个偏向技术型的人才,但是MBA的培养则偏向于一个管理型的人才,那在这两方面,MBA的教育是如何让两者接轨、让两者进行一个融合呢?

  谢智勇: 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就是北京邮电大学MBA项目的一个强项,经济管理学院的课程和其他学校的课程差别不是太大,因为经济和管理学这两个一级学科,已经形成了学科体系。经济学从1776年开始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管理学从1911年开始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关于经济和管理本身的培养体系,我们肯定是具备的。而不同的竞争优势就是把引领这个时代发展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到MBA的培养过程中。不管是MBA还是其他类型的学生,一进入北邮会不自觉的用互联网的思维。

  主持人:或者叫数据化的思维,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谢智勇:对,比如让他写一篇小论文,这个学生不自觉的会写成“基于互联网的XXX”、“基于信息技术的XXX”,这就是北邮MBA专业培养的强项。而且我们有很多的院士,研究国内信息技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也经常参与MBA的教育,做讲座或者是做一些信息技术,比如深度学习、工业4.0等等偏技术的课程。这样把管理和技术结合起来,体现北邮MBA培养的口号:技术叠加管理,科学叠加艺术。

  主持人:一下又把这种融合的高度,从单纯的理科上升到了文理综合的一个态势里。

  谢智勇:对,我经常说管理学其实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在管理学科培养的基础上再了解一下最深层的技术变化趋势的话,肯定是有助于对管理规律、管理技术的把握。

  主持人:依据您刚才的介绍,是不是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注重这种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谢智勇:是的,这要求我们既注意技术和管理结合,还要注意国家教职委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以及我们对课程创新的结合,遵守纪律和创新,学习技术和管理两手抓。北邮MBA的课程在必修课环节基本上体现了国家MBA教职委对的要求,包括开设管理经济学、生产管理、战略管理等等这样一些通用型、应用型的管理学课程。而选修课我们就开始体现技术和创新,比如选修课程开设虚拟货币,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等等能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主持人:在这些课程的设置当中,包括现在有很多创业者,其实也很困惑,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太快,随着技术的迭代特别快,造成管理的相关的方式、技巧也要快速的迭代与适应,还有就是生产周期、供应链等等都要快速的迭代,以适应它的变化。那么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怎么样能够符合现实的要求?因为曾经在媒体技术里边,也有过这样的一些困惑,往往这边还在做一些学术研究,就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打个比方,像微博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会说这个好,就开始做研究,给大家开始上课。结果在课上刚研究到第一年或者第二年的时候,微博的势头已经下来了,微信的势头已经上来了,这个时候就代表着学习的内容和市场环境有了一些不匹配的情况。

  谢智勇:对,这是一个特别严峻的课题,我用我们北邮的话来讲,刚才晓东也提到了这种迭代的速度、变化的变率太快了,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都还在用滴滴出行。在滴滴出行一统天下之前,滴滴的对手是谁?我们曾经在一次讨论的课程中,那个主讲的老师突然就忘了,快的,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滴滴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的竞争对手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被遗忘了。

  主持人:包括Uber在内地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再会提及它了。

  谢智勇:对,现在人们面临着生活、生产、技术的高频率变化,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让MBA教学和现实不脱轨。第一,从管理的角度讲,新的经济现象出现后,必须要经过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做规律性的总结。比如说给新的经济现象做画像,要先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在这个基础上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速度和频率的要求其实很高。在达不到这种水平前,北邮MBA做了两个工作,第一个就是邀请政府研究机构,尤其是行业内企业家定期不定期的做讲座,他们从博学讲堂传授自己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最直观的感受,甚至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主持人:甚至这个里边会加入一些品牌的理念、品牌的营销思路,加上一些营销课程的内容,包括我了解到的还会有战略管理和创新性研发的这样的内容里边。

  谢智勇:对。

  主持人:包括像第一性原理,最近市场上都很火,但是有些MBA学院已经更好的把它糅合到我们的课程当中。

  谢智勇:对,在我们没有总结出根本性的规律之前,先让同学们接触这些比较鲜活的,也就是来自于一线的企业家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感受。

  主持人:甚至还会有哲学的。

  谢智勇:对,第二项工作“走出去”就是企业课堂,定期不定期组织MBA的同学到企业去看。前几天北邮MBA联合会的学生们就去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参观,企业的管理者会介绍一些经验,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询问,双方碰撞出的火花可能促使对方更深刻的理解新的经济现象。

  主持人:将实践和理论进一步的结合。

  谢智勇:对,因为一旦到企业之后,人接触信息的渠道就全面打开,看、听、触摸,甚至是感受企业场景的情绪,普通员工的工作状态,也能够感受到这个行业第一手的材料。

  主持人:这又变成了一个企业文化方面的教学,企业文化管理的塑造,包括公关的内容在这里边其实又有了呈现,所以按照谢老师您刚才提到的做好一个MBA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真的是需要包罗万象,同时又要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还要让大家能够在多个维度自我的去学习,自我的去生长。

  谢智勇:对。

  主持人:在这里边,首先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技术的一方面,还有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变化。那么您觉得在咱们北邮的家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哪一点?

  谢智勇:最重要的MBA同学已经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了,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谢智勇:就是能把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当作基础,提供一种大的思维框架,把这些体系串连起来。北邮这样一个具有先天优势,知识和创造知识汇集密度较大的高校,能给他们提供前沿性的思维,这是学者心理定位的一种转变。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难度并不大,最难的是打破心理障碍。进入北邮读MBA的学生应该会想,读了北京邮电大学的MBA,对互联网行业和信息产业,我不懂谁懂?这种心理障碍的打破,尤其是对行业信心的建立和整个思维框架体系的建立,我觉得这是对学生们最大的帮助。

编辑:张淼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