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 《对话商学院》是央广网通过零距离接触商学院负责人,为考生详解招生政策、报考流程、考试信息、录取规则、课程设置,帮助广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学院的一档对话访谈栏目。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做客央广网教育频道,接受央广网独家专访。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央广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央广网教育频道的访谈节目“对话商学院”,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阎海峰教授,阎教授你好。

  阎海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与新技术融合 与国际化同行:找准定位 做出特色

  主持人:欢迎阎教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商科教育也在快速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这给华理商学院带来了哪些挑战?

  阎海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商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挑战的不止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而是商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行业。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商学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自身、在全球视野下精准定位;其次,国内商科教育的快速发展给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带来的挑战,无外乎如何能够找准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的提高的现实情境下,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而言,这一挑战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即如何拥抱新技术,与新技术融合,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主持人:刚刚您说的这些挑战也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要商学院,商科教育去解决,突破这些问题。我们知道华理商学院在多元化培养商科管理人才上,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行动学习,领导力培养等方面,那么华理在融合商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是如何实现与国际商学院同步发展的呢?

  阎海峰:商学教育在中国其实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学习、借鉴、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国际化进程,早期的商学教育,更多地来源于学习、模仿和跟随。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1990年正式成立,其前身管理工程系早在1983年就设立了。和大多数在80年代兴办的国内管理科学类系所一样,到今天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跟着学”到今天的“同步化”,甚至到有些地方在实现“超越化”,这30多年,中国的商学教育历经了一个日渐进步、动态发展的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做法:开放学习、方法引进以及国际合作办学。

  比如早期的一个项目,中澳MBA,是学院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迄今已经是第19届招生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开始是我们向澳方学,到后来的相互学,直到现在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们比它(澳方)厉害,已经完全超越了它。这个项目自身的发展与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一脉相承。

  再比如,行动学习项目,也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变革模式。传统的案例教学,通常是教员开发的案例,让学生来用,通过一个个经过提炼的场景来实现教学,类似看纪录片的形式。但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行动学习项目,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现实项目中,以参与学习的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创知识、直面现实问题。与案例学习不同的是,案例学习的学生是一个旁观者,而参与学习的学生是一个行动者。行动学习项目从2014年开始推广开来,今年已经是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行动学习的国际研讨会了。我刚刚参加美国波斯顿管理学会年会回来,开会期间,我和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主管过行动学习的黄亚生教授对该项目也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探讨如何将做了12年行动学习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行动学习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行动学习更加深入,更上一个台阶。

  主持人:麻省理工的行动学习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阎海峰:对,黄教授说,麻省理工大学的行动学习项目一直在做,但是是个性化的,不是标准化的。现在他们已经开发出了相关的师资和培训的教材,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在去年的行动学习全国论坛上,黄教授也讲了麻省理工的做法,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今年将会继续推进,进行师资培训。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也准备建设行动学习的全国的案例库,为我们的同步发展、甚至是领先发展做准备。

  积极回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主持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那么在打造高素质的跨国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展开了哪些新的规划?

  阎海峰:现在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包括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对外投资也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倡议,作为中国的商学院,回应国家重大需求,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追求。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也身体力行地积极的回应着,我们不仅仅是在规划,而是已经行动了。

  比如:2018年4月10日,学院与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签约共建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院址在锡比乌大学,但实际上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海外的一个分支机构。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当地办学的硬件需求,而课程、师资、所有的理念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的。2018年10月,第一期研修班开班,名字叫“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与中国做生意)”,这个班预期招收20个人,结果招了50个人,远超预期。相当一批罗马尼亚的学生和业界工作人士都参与了进来。目前研修班的主要几门课程如《中国商业环境》《中国商法》《中国金融市场》《中国历史与文化》等等,都是与中国有关的课程,很多“一带一路”的国家都希望了解中国,也希望来到中国,这一点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该研修班还受到了很多当地中资机构的欢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了解了中国的商业,促进了与中资机构的沟通合作,这对促进文化交流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除此之外,我们和“一带一路”的其他国家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譬如现在,我们有二十几个学生正在泰国清迈大学进行暑期交流。泰国清迈大学的数字与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签订了“2+2”双学位合作协议。该双学位项目有一个特别的创新点,从前的“2+2”项目都是国内学两年,再到国外学两年,这个项目是在清迈大学读1、2年级,再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读3、4年级,最后颁发双学位。

  再次,我们还有相关的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等等。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与国内另外六所大学的商学院在2017年联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全球商学院联盟,北方的秘书处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的秘书处就设立在了华东理工大学。目前,这所联盟已经有全球23所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学院共同参与其中了。

  以上种种,都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所做的积极回应。

  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

  主持人:数字时代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如何创新商科人才培养特色?

  阎海峰: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其对商业有挑战,对商业人才的培养也会相应有挑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华东理工大学在其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她是一所理工科大学。而商学院身处其中,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商学院, “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是我们的使命,所以学院格外注意技术的变化、产业的变化。

  去年10月, MBA项目推出了全新的课程模块,重点打造大数据商务分析、智能制造与智慧运营、计量金融、新营销、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紧密地让课程体系与工科融合、与产业融合、与定量技术融合,新的培养方案与数字时代紧密相关。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新商科系列丛书,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涉实验、数字化的新商科培养教材。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举措,可以让我们以书的形式去学习有关商科上面的一些知识。那接下来请您和我们分享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未来发展战略?

  阎海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出能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角度讲,未来的发展的重点,我想还是两点。

  第一,要打造更具有华东理工大学特色的商学院。

  通过加强与工科学院、优势学科的融合,比如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方向的融合,进一步凸显自身特色;

  第二,要要深化国际化,彰显自身特色。

  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国际化拓展的工作,如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合作的人力资源项目,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的工程管理项目、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合作的项目等等,以及共建的海外商学院,这些都是国际化的开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通过深度融入全球,彰显自身特色。

  主持人: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对教育投资以及职业规划有何建议?

  阎海峰:一般来说,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往往是个人自我成长充电的好时机。因为人在快速上升的经济时期,其实反而是很不容易静下来读书的。而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是正常的,比如中国目前仍在处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遭遇的增速下降等等变化都是正常的,应对这样的环境,个人要学会为自己充电:多学习、多读书。不可否认,学习本身也是人生成长的一个路径。

  其次,在职业规划上,我建议应学习更加前沿、正在变化的新技术,学会往远看。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十分重视,学院有专门的职业发展中心,每年聘任100名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做学生的mentor,1对1指导他们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过程,有时需要借鉴一些专业的力量,去更好地发展规划职业,向一些专家、专业人去请教、学习。

  主持人:非常感谢阎教授今天做客我们节目,和我们分享了有关商学院,商科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些情况,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感谢您的收看,下期见。

编辑:安红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