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页面焦点图

广东教育惊人一跃六十载

中广教育 2009年10月29日 14:19

  广东学子奔向自己的梦想之地。
 
  广东率先搭建公平教育平台。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教育总是以先行者、奠基石的角色存在。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教育随大时代得到大发展,并以其巨大的能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为国家昌盛、个人前途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与新中国60年沉浮跌宕的国运一样,广东教育这60年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崎岖道路。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人口大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历史难题前所未有,但是,广东教育一直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精神,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锐意执着,迎难而上,改革创新,艰苦卓绝,惊人一跃60载,实现了历史的大跨越,取得了辉煌的大成就。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着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对于教育最深切的期许,值得历史铭记。现在,广东可以向全社会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从缴费上学到免费上学的跨越,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

  现在,广东教育的战略方向已明确,棋子已布好,已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教育已整装待发!

  “广东奇迹”的背后:是敢为人先、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拼搏 

  翻阅历史,大家就会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当时全省近八成是文盲。到改革开放前,这一状况也只是稍有改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教育一直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屡创多项全国第一,杀出了一条条血路。

  1978年,省委、省政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要把普及小学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正因这先人一步的决策,到1986年,广东全面普及小学教育。此后,经过10年艰巨努力,到1996年,广东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成为全国第一批完成“两基”任务的两个省份之一。

  广东并未骄满。从2001年秋季起,逐渐富裕起来的广东又将目光投向了“公平”的教育之本,又再一次率先决策———“先困难家庭、后普通家庭,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欠发达地区、后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让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惠及普通百姓。这一战役一打就是八年,个中艰辛,千言万语。到2008年春季,广东终于实现了全省城乡所有孩子全部不用交钱就可上学的梦想。这一步,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直与其地位极不匹配。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偌大的广东只有普通高校26所,在校大学生也只有3.79万人。跨入新世纪,2000年,广东普通高校也还只有52所,在校大学生29.95万人、毛入学率仅为11.35%,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时广东甚至有种观点,认为先行一步的广东有吸引外来人才的魅力,“孔雀东南飞”,不必大力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这种观点已明显不符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了,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教育的发展事关整个广东的未来!

  时不我待,形势逼人。世纪之交,广东教育紧紧抓住全国高校扩招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以广州大学城建设为抓手,举全省之力,众志成城,奋力拉动起高等教育这一火车头提速起跑,吹响了广东教育腾飞的号角。

  到2009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广东终于交出了有普通高校112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17所,在校本专科生预计132万人、毛入率预计达到28%的满意答卷,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且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而规模的快速扩大,也直接拉动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大力提升,更为强大、更有影响力的大学在南粤枝繁叶茂,成为广东亮丽的名片。

  多个全国第一在这里开启,一系列变化在这里悄然发生,固有陈旧的体制在这里变革,人们把广东高教这几年的发展称为“广东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是广东敢为人先、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拼搏。广东教育,无愧于历史的选择。

  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广东教育成为经济社会腾飞发动机

  众所周知,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发动机。她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起码有四: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科研创新,三是社会服务,四是引领文化,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广东教育60年的发展轨迹一直忠实于这样的使命,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进。可以说,正是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成就了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而广东教育的发展又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两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现在,广东每年有数十万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生产、服务一线成为产业工人,成为珠三角制造业服务业的顶梁柱。为了紧密配合广东“双转移”、“三促进一保持”战略,向珠三角输送更多优秀的产业工人,广东职业教育还创造了每年“万人”转移的奇迹,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而获得了在珠三角地区学校半工半读而改变人生的机会。

  不仅如此,广东高教培养出来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的腾飞注入了强劲的“燃料”。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就能够增长3%。而到2009年,广东拥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已达132万人,比1979年增长了近34倍。

  作为新知识、新科技的传播之地,科技创新是大学立身之本、义不容辞的使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广东高校的科技创新驶入快速发展的车道,以“顶天立地”的姿态,站在时代和国际学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社会的贡献力也越来越强。

  据统计,2000-2008年,广东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占全省的一半;获省科学技术奖678项,占全省的36.6%,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8项,占52.7%。这些高精尖的研究成果绝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产品,他们纷纷走出象牙塔,直接带动了数十亿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而在遭遇“非典”、禽流感的艰难时刻,正是广东大学教授的顶尖研究成果,攻克了最棘手的难题,造福百姓、造福社会。

  回望过去,广东教育3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长足发展,始终与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在全局发展中主动对接,积极作为,特别是去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后,广东各高校纷纷出招,重点面向珠三角产业和重点领域,主动调整学科结构,开展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已融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功不可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广东正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毋容置疑,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赋予了广东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历史要求。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与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地位相吻合的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历史使命再一次落在了广东教育的肩上。

  正如省委书记汪洋所言,抓教育就是抓广东的未来,就是抓广东的科学发展。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广东教育的坚定支持,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深切期望。

  前路漫漫,广东教育再出发!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