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页面焦点图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向教育强省迈进

中广教育 2009年10月29日 14:52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

  教育角色: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记者:回顾广东教育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您认为广东教育在推进广东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罗伟其: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值得大书特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支撑了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广东教育的发展又推动引领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60年的努力,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从缴费上学到免费上学的跨越,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实现从人口大省到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开放性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省人民的整体素质显着提高,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为“双转移”战略提供技能型人才

  记者:广东这几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双转移”战略的有力实践者。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突破是什么?将来怎么进一步推进?

  罗伟其: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实现了几个突破。

  一是办学规模实现新突破。2008年,我省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16所,在校生153.6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89.6%,位居全国第三,普职比为54:46,大体相当;高职院校71所,在校生56.6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广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今年我省中职招生又有新跨越,目前,招生规模已达67.2万人,招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自2002年以来,共输送了300多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年培训转移就业超100万人,职业院校成为我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二是资源配置实现新突破。配合“双转移”战略,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全省配置资源,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职学校重点布局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同时,珠三角和欠发达地区开展联合办学,珠三角中职学校每年从欠发达地区招收10万名以上初中毕业生,并推荐在当地就业。三年来已“转移招生”41万人以上,全省职业院校70%的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其中80%在珠三角地区就业。

  三是办学体制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注入相结合的多元化职教投资体制,以及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2008年,全省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58所(未含技工学校),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26.8%;在校生17.52万人,占全省中职教育总在校生数的17.51%。2009年,全省有民办高等职业学院24所,占全省高等职业学院数的33.8%,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占全省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总数的24.24%。

  四是办学模式实现新突破。顺德“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职教培养模式、深圳“企业校区”、东莞“企业课堂”、“车间进校”等模式已成为各地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从2006年起,受惠于“双零”模式的农村贫困学生超过4万名,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达3亿元以上。

  五是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突破。中职学校毕业生获得各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比例和层次不断提升,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四年达96%以上,我省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为此,我们正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积极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计划投入130亿元建设若干所骨干中职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以创新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为抓手,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和效益,争取早日把广东建设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强省。

  未来目标:努力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

  记者:积极配合珠三角规划纲要的战略布局,广东教育未来将在哪些方面使劲?

  罗伟其:当前,发展转型已成为广东的时代课题。广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超越自我,再创佳绩。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我省教育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的历史性转变,那么,今后的一段时期,我省教育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就是要努力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展望20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左右

  记者:黄华华省长曾经宣布,到2020年,广东教育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您能否向我们形象地描述一下,到时咱们老百姓将享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罗伟其:到2020年,全省将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左右,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建立起一个能够支撑人力资源强省的更加开放、更有效率、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珠三角发达地区和地级市城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辐射和带动其他区域发展;其他区域教育整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广东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省,成为我国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教育高地。

  深切期望:让广东所有孩子都能够上好学

  记者:对于广东教育的未来,您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罗伟其:作为教育厅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广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并且上好学。展望未来,我期望广东努力实现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全民化、教育服务多元化、教育开放国际化;建立起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具有广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我期望到2020年广东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点睛

  ●上世纪80年代,省政府颁布《关于我省城市、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规定从1986年起开征农村以及城市教育费附加———这成为了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1989年至2008年近20年间,全省共征教育费附加超过363.2亿元。

  ●1993年1月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决定》,确定“除贫困山区外,全省各市均应按上年第二、第三产业国民收入总值的1%集资上缴省政府,主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大幅度增加教育的投入”,俗称“1%教育专项经费”。从1995年起,政策做了调整。1993至2007年十余年间,“1%教育专项经费”累计为984977万元,为教育发展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2004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2007年,广东省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千亿元省份,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661.54亿元。

  ●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01亿元,地方生产总值为35696.46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24%,比上年2.16%提高了0.08个百分点。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