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高擎科学发展观旗帜 演奏快速发展“进行曲”

中广教育 2010年03月15日 17:14

——访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校长陈伯良

□罗剑华 谭必芬

  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2006年,适逢大越秀(越秀区、东山区合二为一)合并之初,在上级的安排下,陈伯良校长由中星小学调到东风西路小学;2008年,陈校长又临危受命, 承担起省、市、区一级学校的三校合并重任,率先打造起广州市规模最大的一门四校的公办小学。在学校创新改革后短短几年创业历程中,陈伯良校长运用科学发展观,独特的思想辐射力、人格影响力和以身作则的威信穿透力把全校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创造了东风西路小学一门四校各具特色、齐肩并进的教育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校长 陈伯良

  序曲:

  新形势下新思路的探索

  历史赋予成功者的机遇是在困难中求进步、图发展。2006年8月,陈伯良肩负着上级的重托担任东风西路小学校长,当时的东风西路小学只有一门二校:校本部和流花校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校长又临危受命,承担起省、市、区一级学校的三校合并重任,率先打造起广州市规模最大的一门四校的公办小学。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陈伯良校长以敢为人先的态度,创新办学的思想,甘做人梯、追求卓越的精神,将三所不同特色、不同基础的学校推向更高位的发展平台。在孜孜以求探索新思路的过程中,陈校长始终坚持“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制度为途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高位目标,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身立德,敢为人先,用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带领三所学校的师生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乐章:

  理论产生思想辐射力

  校长的办学思想代表着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陈伯良校长认真听取每届小“校长助理”的建议

  为了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并取得成效,陈校长坚持信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是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定的基础,提出了“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即尊重人的差异,激发人的自主性,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人,追求“和而不同”的办学实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力求自主创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陈校长坚信文化归属的教育理论,即:“三流学校”管理靠权力,“二流学校”管理靠制度,“一流学校”管理靠文化。因此,普遍认同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办学核心理念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坚持共同愿景的达成,以管理为切入口,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培养老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在老师的心目中进一步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校进我进,校退我退”的观念,进一步推动个人目标与学校愿景的趋同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坚持“五化”原则,即重内化、重柔化、重进化、重感化、重人化。

  在实践观念上,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挖掘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质和自我发展的欲望,打造教师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把激励教师群体的学习、协作,促进他们自身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努力创设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

  为了实现校本管理科学化、制度化,陈校长起草并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如《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教师考核实施细则》及《学生礼仪常规》等数十项学校规章制度,这充分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第二乐章:

  实践支撑起人格影响力

  陈校长深知,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要经过一个“服从—认同—内化”的过程:“服从”是被动的、低层次、低标准的;“认同”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只有“内化”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富有创新精神地开展工作。陈校长的座右铭是:教师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作为一校之长,他深有感触:学校的发展掌握在教师手上,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教师对学校的服从与认同,其实正是建立在教师成功的基础之上。陈校长坚持创造各种条件做到为教师提供成功的平台,并通过自己的行动精心培育和谐、进步、成功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实践活动将校长的办学思想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在校长行为层面上,陈校长通过自己的“情感文化实践”激励师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教职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有困难,他竭尽所能帮助解决;教职工生病住院,他带头前去看望;学生有烦恼,他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排忧解难。既要努力解决好东风西路小学四个校区众多教师的教学、生活条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佳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他也要尽最大努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平台。学校每年都提供机会让教师出外考察、交流、学习,创造各种历练的渠道。为建立教师学习的指导平台,每年都要拿出专门的经费来,请校外专家过来进行专门性的指导。陈校长深知,学校的继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依情况而定,个性化培养,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打造学习型学校的共同愿景下,校本培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陈校长亲抓校本培训,力求做到“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制度化、“骨干教师团队”建设人本化、教师发展引领化。

  在陈校长身体力行的指导下,系统化的校本培训为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储备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为学校教师中走出一代代的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肥田沃土。在陈校长的引领下,学校老师人才辈出,先后有6人成为越秀区小学正、副校长;8名青年教师先后被评为省级的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目前,学校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整体素质高:中学高级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省南粤教育工作者1人,省南粤优秀教师5人,市、区优秀教师20人,市、区特约教研员、中心组成员30人,持证奥数培训教练18人,越秀区教坛新秀33人。其实,这些荣誉,有不少的奖项是指定颁发给陈校长本人的,但是,他却将机会一次又一次地让给学校的老师,看到自己的老师开心地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陈校长觉得最幸福。

  在管理评价层面上,陈伯良校长不贪当裁判员角色,却热心服务协调。为了赋予基层管理的“责权利”,陈校长把教育行政权相应地交付给其它几个校区的副校长,把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放到年级组,把“评优、评先、晋职”的第一关也交给年级组和科组,充分发挥了个人、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保证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学校成立了“校务领导小组”、“校务监督小组”,对学校校务工作实行民主监督。通过“校长信箱”收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社区委员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的民主测验评价学校领导的“德、勤、能、绩”,通过教代会审议制定学校的各项制度和重大决策,通过“校务公开栏”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陈校长深知知识分子特别注重自己事业的成就感,为此,他积极推选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国内外名教师培训。无论是参加年级会议还是主持行政扩大会议,陈伯良校长总是让老师充分发表看法,对于教师提出的困难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在领导班子中做到“宽容、理解、支持、协作”,对待教师做到“信任、尊重、欣赏、善待”。

陈伯良校长指导一线教师教学

  第三乐章:

  创新折射出威信穿透力

  早在1998年,陈校长还在中星小学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时,由于资源及技术各方面的原因,当年正准备申报“省一级”学校的中星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技术、网络环境方面可谓是一片空白。但是,陈校长强烈地感受到,如果此时不申报“省一级”学校,努力寻找发展学校的第二曲线的机会,则恐怕会步入停滞或者是下滑期。能否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制高点,在当时形势下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但几十万元的资金短缺,技术人才极度难求等这些矛盾摆在他的眼前,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成了陈校长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陈校长首先考虑市场的需求,把“买方”(家长)请过来,把社会发展、形势要求以及我国入世后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未来职场所具备的人才素质一一向家长道来,让家长提要求、提建议。当时,陈校长就独具慧眼地提出“建网建库建人”这一举措,想不到,家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年轻的中星小学不但先后建立了百千兆校园系统,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广东视讯宽带的远程教育示范小学,利用这一平台,学校率先创办了广东省德育网络的“少先队网络大学”,举办了“全国综合实践研究”现场会,当年,中星小学以全省评估最高分迈进省一级学校的行列,并成为管理科学、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教学质量屡屡居全区第一的一所窗口名校。

  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陈校长将中星小学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将其打造成广东省一级学校,所用时间之短,取得成绩之大,至今还在广州教育届传为佳话,后启来者。依靠创新精神,陈校长可谓开了广州市小学创新、创强的先河,也因此,陈伯良校长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赢得了同行的由衷尊敬。

  2006年接过东风西路小学这根接力棒。2008年,陈校长承担起省、市、区一级学校的三校合并重任,率先打造起广州市规模最大的一门四校的公办小学。在改革转制后短短几年创业历程中,陈伯良校长运用科学发展观,用他独特的思想辐射力、人格影响力和以身作则的威信穿透力把全校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创造了如今东风西路小学一门四校各具特色、齐肩并进的教育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请看看就在2008年陈校长临危受命承担三所不同等级学校合并重任时,陈校长人格魅力的两个小小缩影吧:2008年春运雪灾的消息一传来,陈伯良身先士卒,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志愿队伍,上级的命令一到,他马上带领志愿队伍奔赴现场参与救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校长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三次大型募捐活动,并率先带领40多位党员每人捐出1000元的特殊党费,当听到汶川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孩子急需解决读书问题的消息后,他二话不说,马上给前来广州投靠亲戚的二位灾区孩子提供了优质的学位,配备了最好的师资……在抗震救灾中东风西路小学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间号召全校师生捐款的学校,第一间接收灾区小学生入读的学校,第一间以最快速度支持家属前往一线就医的学校。  

深受师生爱戴的陈伯良校长

  尾声:

  路在脚下延伸

  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就学校的发展而言,天时,就是越秀区要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排头兵,广州市要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要建设成为全国的教育大省。地利,就是学校位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置身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邑祥地。人和,就是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政府的积极扶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东风西路小学全体师生上下一心,苦干巧干。我们有理由相信,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西路小学,一定能继往开来,顺势而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校长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型代表,他被评为“广州市自学成才积极分子”,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32年来默默的教育实践和辛勤耕耘,他得到了丰硕的收获和回报,他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名校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个人”……  

  陈伯良,这位从太平天国洪秀全故里一路风雨兼程走来的校长,正以他超凡的胆识、独特的魅力、踏实的工作,书写着他自己的历史,书写着东风西路小学的历史。肩扛着越秀教育改革先行者重任的他,同时,也在书写着越秀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教育改革创新的新篇章。(罗剑华  谭必芬)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