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大悟悟教

中广教育 2010年05月21日 17:32

——访深圳市宝安中学校长彭锻华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1984年,深圳市宝安中学创办,从此以“深圳速度”激情迈进。2001年,彭锻华接过宝安中学校长的接力棒,带领宝中人拼搏奋进,推动宝安中学向全国迈进,向世界进军,继承并缔造了新一轮的“宝中速度”。

  与彭锻华校长相对而坐,激情与智慧便在谈话间弥漫开来。这是一个对教育深深眷恋的人,这是一个对教育有着深刻领悟的人,他把他所有的激情和睿智给了宝安中学,给了他深爱的教育事业。

深圳市宝安中学校长彭锻华

  创造呵护生命的教育

  2001年,时任宝安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彭锻华被调到宝安中学当校长。不久,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告诉他一件事:朋友所去的那个国家考汽车驾照,竟然必须回答车祸发生时如何自救、如何救人。他联想起了几年前汕头市某酒店发生火灾,浓烟滚滚之际,开门逃生、窗口跳楼者或死或伤,而顶楼一个房间的两个年轻人用湿毛巾塞住门缝,从后窗挥舞床单求援最终获救。原来这是两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在英国曾经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事实证明,当灾难来临时,是否受过基本生存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彭锻华说。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等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在高扬人本精神的今天,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能不反思作为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重任的教育在‘关爱生命’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彭锻华在反思,并下决心给孩子们补上生存教育这一课。

  “学会生存”包含“让生命之树常青和追求高质量的生存”两个方面。彭校长解释,首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强烈的求生意识,掌握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使生命之树常青;第二,追求高质量的生存就是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会学习,具备基本学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懂得礼仪,学会相处,具有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自我持续发展的创业和竞争能力。

  为了抓好这一课,彭锻华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2002年初,学校专门组织了20多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集中编写《学会生存》教学读本。2003年9月,《学会生存》课程走进宝中课堂,以模拟探究的教学方式,鲜活实用的知识,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为了切实打造好生存教育这一品牌,宝中特别注重动态开发。自设立生存教育课程以来,宝中陆续针对当时社会热点如SARS、海啸、地震、甲流等设置多个专题。并且,宝中注重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交警、消防人员等成了宝中生存教育课最受人注目的教师。

  生存教育课程一炮打响。2004年4月,学校主编的国内首部面向中小学生的生存教育读本——《学会生存在中国》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众多媒体竞相报道,认为该书“开中国生存教育之先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研究成果《课程<学会生存>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荣获宝安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深圳市科技与信息局登记为国家科技成果;2006年课题《城市中学生生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央电视台数次以此为蓝本做了专题节目。

  做足和谐管理大文章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安中学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彭锻华到宝安中学后,认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很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他在“和谐发展”上做文章,不断深化这个理念,让和谐管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创了宝安中学教育新局面。

  “和谐发展”旨在关注“学校与社会、学校内部关系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宝中着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四个方面的和谐。

  首先,“管”与“理”的和谐统一。“管”,就是建章立制,依法治校;“理”就是情感疏导,以情动人。作为校长,彭锻华一直致力于在学校管理中找准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统一。

  在他看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与“理”的重心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地而变化,就是不同层次的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有所不同。作为校长,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更注重情感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教师。他给自己定位:决不做队伍的驱赶者,而应该做队伍的引领者。因时而变化,是同一所学校,不同时期,因环境或形势变化而改变管理策略。在某些特殊时期,更需要加强制度的约束。因人而变化,是要看管理对象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与教师的素质。若教师群体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都较强,就必须偏重于情感管理,特别注重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彭校长解释,像宝安中学这样一所办学制度比较健全,教师队伍学历高、职称高、业务素质较高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一般环境下行之有效的物质刺激已经很难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必须从凝聚学校精神入手,注重塑造教师的灵魂,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管理创新,激发他们成才、成名、成功的成就动机。

  为了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打造团队精神,彭锻华想了很多“招数”。他创设各种舞台进行榜样激励。在宝安中学,每年每学期都有各种评选、评比活动,如“宝中名师(首席教师)”、“师德标兵”、“课堂教学最富魅力的教师”、“作业批改最认真的老师”、“辅导最认真的老师”等。有意思的是,宝中特别注重设立团队奖。用彭校长的话说,这叫“捆绑评价”,其良苦用心正是为了打造出宝中教师的团队精神。“考核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考核整个团体、备课组、班级的情况,是捆绑式的评价,这样避免了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整个团体就会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形成一种自然合作的文化。”彭校长如是说。

  彭校长特别注意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宝中的老师生日,总能收到校长的祝福和鲜花,毕业班工作时间紧,彭校长就每个月给当月生日的老师集体过一次生日;每年的中秋节,举家团圆的日子,彭校长却留在学校,他要与学校的单身教师一起度过,因为学校也是他的家,是他和老师们共同的家;职工退休,他不满足于发几百块“安慰费”,而是给每位退休教师做一块木牌匾,上面写着:“桃李芬芳——××教师执教××周年纪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措施让宝中的教师紧紧团结在一起。彭校长自豪地告诉记者,到宝中以来,他从没有与教职工发生过摩擦,没有红过一次脸。

  其次,“教”与“学”的和谐共振。从教师岗位一路走上管理岗位的彭校长深知教学的核心在于实现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的和谐,他力倡四个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由“讲师”转变为“导师”;教师心中要装着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案;课堂教学里,老师是“导”,而学生在于“悟”;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要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今天的“会学”。

  再次,身体与心理的和谐成长。深圳学生数量多,成长环境复杂,单亲家庭多、商务人士多、隔代教育多。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的偏差、障碍,使得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灵乐园”,引进心理学的专家、教授,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利用网上咨询,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开心扉,让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地采取教育措施。宝中对教师也定时进行关于心理健康课的培训。要求教师“人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指导老师,人人都要参与这项工作”,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既要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与舞台,同时也应面向全体,积极构建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和谐高效的管理,带来了学校教学质量的腾飞,也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校每周都有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干部教师前来参观交流,多次接待来自台、港、澳地区和国外教育考察团,与众多省内外学校结成“友好学校”资源共享。先进的管理同样在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安中学成为了宝安区教育行政干部的重要输出地。2000年以来,宝中为全区教育系统培养出各级干部近30人,他们把学校的管理模式带到各自的岗位,对其他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有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成功来自“悟性”

  采访中,彭校长频繁地提到一个词:悟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固然要多读书。书读得多,如果没有悟性,也难以有前瞻的眼光,看问题难以深入。缺失了悟性,灵魂难以深刻。教师没有悟性,他的书一定教不好。一个没有悟性的校长一定是一个平庸没有作为的校长,遑论开拓和创新。”彭校长将他的成功归功于“悟性”,而悟性来源于思考。生存教育如是,和谐管理亦如是。

  宝中的老师都很优秀,但人毕竟不能十全十美。有些老师口才特别好,特别讨学生喜欢,但是不勤于批改作业。怎么办呢?批评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让他们自觉改正,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针对类似问题,彭校长提出在评价机制上进行改进。把以前笼统的评价细化,改进成“教学三环节评价”,分别是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问题迎刃而解。

  宝中的老师特别敬业,高三的老师每天下班后都自觉自主地留在学校为学生辅导功课。说起这点,彭校长感激之余,也透露了形成这种风气的秘密。一开始,他并没有要求老师们必须留下来。他在大会上只不过“提倡”了一下,但是,会后,他会要求行政把每天留岗的老师名单予以公布和表扬。久而久之,这种无形的压力便形成老师们自觉自主的行为。

  2002年世界杯大赛,举国上下都在看中国队的首场比赛,学校德育处也打报告要求看球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否定,师生有情绪;放假也不妥,耽误功课不说,当年有的学校放假后,不少学生去酒吧、网吧等看球赛,差点惹出事端。如何才能两不误呢?经过慎重思考后,彭校长果断提出调整上课时间,将比赛时间的课程放在自习阶段,在比赛的时间大家一起在学校看比赛。这样皆大欢喜的局面不仅仅顺了师生的意,彭校长借此契机对师生约法三章,还加强了刚性管理。

  宝中二十余年的发展看似一片坦途。但彭校长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由于学校规模快速扩大,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肩负着带领宝中开创教育新篇章使命的彭校长果断提出“五全教育”。他将德育与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实行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责任制,全面实施“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方位育人、全程管理、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公开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困难学生。很快,宝中恢复了正常发展。

  若论彭校长悟性之处,自是不一而足。在他看来,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分析它,不能人还未到学校,就提出一套套的理念来。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从实际出发理念才有生命力,契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说,学校管理没有什么好模仿的,也不能照搬理论,关键是去思考,去感悟。平时要学习,要积累,要思考。从各种角度思考,积累才有厚度,思考才有深度。没有深思,就不可能有新的超越。正是因为有了积累,有了思考,有了对教育、管理的深刻体悟,他带领的宝安中学才不断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短短二十余年,深圳市宝安中学从深圳市宝安区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到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深圳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深圳市文明单位,2007年10月更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众多宝中人奋斗的汗水和智慧,更有彭锻华校长的悟性闪光。

  与彭校长的对话是令人振奋的,也是醍醐灌顶的。约两个小时的采访,他始终激情澎湃,思路清晰,没有豪言壮语,每一句都看似简单却又含义隽永。他不喜欢花架子,不喜欢标新立异,他始终坚信一个真理——契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便是他对教育最本真的追求。

来源:中广教育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