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导读
就业难并非学生多资源错配导致"结构性过剩"
中广教育    02月10日 14:21
    “就业难”:中国大学生太多了?

  2006年大学毕业的郭婷婷,先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热线电话接线员,接着到一家银行从事银行卡促销,而最终她离开了这些收入不高又缺乏稳定性的岗位,参加了报关员考试,拿到证书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做了报关员。

  在郭婷婷看来,“大学毕业生”这个符号有着混杂的味道。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既有“前辈”大学生们的那种荣耀与梦想,又有着“前辈”们所不曾体会的辛酸和压力。她说:“‘前辈’们大都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而我们是‘孙悟空’,一路苦打苦拼,跳来跳去。”

  据媒体报道,广东一家企业计划招聘15名卖猪肉的员工,结果竟有1500名研究生投送简历,参与竞聘。最终脱颖而出的35人,全部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无独有偶,在西南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一家环保公司招聘清掏化粪池业务员,也有很多大学生跃跃欲试。

  虽然一些媒体极力渲染的这些故事只是个别现象,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确实不容回避。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在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浙江高校大学生遭遇就业难的达到49.91%。武汉市2009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在全国许多地方,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都出现了“缩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陈全明教授表示,虽然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但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新问题,也并非金融危机的“伴生品”。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的逐步显现,预计今后3年时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实际上,早在20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就业难问题就开始出现。此后,随着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压力日渐增大,就业难不仅表现于本科生层面,硕士生、博士生也被波及。

  那么,是不是扩招惹的祸?是不是大学生太多了?对此,陈全明表示,虽然现在大学生人数在持续增长,却绝对不等于大学生多了,扩招并不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我国劳动者队伍比重不到5%,这个比例过低,并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他说,中国要加快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民族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来源:半月谈    责编:徐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