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蒋笃运重要讲话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而奋斗
中广教育    04月30日 10:55
    

在河南省管高校、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学校)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蒋 笃 运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管高校、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学校)“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省管各高校、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学校)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为契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30年。我省的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创了教育事业新局面,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谱写了新篇章,为我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30年来,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成就巨大,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基础教育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公共财政支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框架初步形成,免费的义务教育已经实现,长期以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7年12月,“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4%和98.7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到1982年时,全省文盲率仍高达36.96%。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2007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212.6万,是1978年的1.8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7.7%。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据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的5年提高到2007年的8.7年。

  2、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116所,在校生156.3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13.3倍和26.7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78年的4.8%提高到2007年的42.4%。30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培养了568.7万名毕业生。成人教育围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等,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培训的需求。仅2003年以来,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共完成各类职业技术培训3000多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万人次,开展城镇再就业培训750万人次。3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省整个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而且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就业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3、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省的高等教育非常薄弱,1978年,全省仅有高等学校24所,在校生2.73万人。30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大投入,推进了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普通高校发展到84所,较1978年增加60所。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5.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9.5万人,较1978年增长39倍。普通高校校均规模由1978年的892人发展到2007年的1.2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68%,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高校学位点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1981年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评审后,我省高校仅有2个博士、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第八次评审后,增加到15个、281个,2003年第九次评审后,增加到35个、455个,2005年第十次评审后,增加到107个、845个,在第九、第十次评审中,我省连续两次实现了翻番。2007年,在学研究生达到2.2万,较1978年的138人增长156倍。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30年来,全省高校为社会输送了153.7万名毕业生,是建国后到1977年28年全省累计毕业生总数9.6万人的16倍。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由1978年的5人提高到2007年的111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科研实力显著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仅2002年至2007年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全省高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1项,占全省项目总数的83%。获省社科基金项目567项,占全省项目总数的81%。高校已经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从1999年到2007年,全省新建和改建学生公寓674.7万平方米,是建国50年我省累计建设131.5万平方米的5.1倍;新建和改造学生食堂104.3万平方米,是建国50年我省累计建设27.1万平方米的3.8倍。

  4、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基本形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体制非常单一,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我省第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建,当年招生84人,其规模只占当时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0.11%。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到5156所,较2002年增加3245所,在校生达到202.4万,增加145万。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到11所,较2002年增加6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2.2万,增长16.5倍,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例由2.7%提高到17.5%。与此同时,全省教育战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利用全球知识和教育资源,加快我省教育事业发展。2007年,全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达到180个,在校生5.7万,世界500强高校中有12所与我省开展合作办学。

  5、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十年动乱期间,包括教师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遭受极大摧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拨乱反正,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日益受人尊敬和羡慕。教师工资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彻底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78年,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42.97%、45.55%、38.81%,到2007年,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则分别达到99.4%、99.9%、88.7%。较1978年分别提高了56.43、54.35、49.89个百分点。其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61.8%和34.2%。73位“两院”院士在我省高校工作,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由1978年的93人增加到1.91万人,增加20多倍,在高校工作的博士生达到3808人。

  6、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200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549.4亿元,是2002年226.8亿元的2.4倍,年均递增19.4%。在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逐步增加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预算外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持续增长。特别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不断完善,全省教育投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了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全省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较大程度上弥补和缓解了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2003年以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吸收社会资金20多亿元,共建学生公寓、食堂等后勤设施260多万平方米。省属公办高校累计利用信贷资金263亿元,偿还131亿元,54所高校新建、扩建了校区,全省普通高校新增教育资产305亿元。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积累更加雄厚。2007年,全省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5平方米和6.3平方米,仪器设备和图书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全省普通高校占地面积达到11.9万亩,较1982年的0.83万亩增加11.07万亩,增长13.3倍,校舍建筑面积达到3527.2万平方米,较1982年的162.2万平方增加3365万平方米,增长20.7倍。

  总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30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确立,教育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基本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教育发展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