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报道
王继平:实施中职技术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中广教育    05月27日 13:31
    王继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大学毕业后到教育部工作,先后从事自学考试、教育人事、高等学校党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现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专著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50余篇。

  背景·目标·任务

  记者:为什么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王继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理由主要有两条:

  一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100万,现在年招生额达到750万,在校学生的数量突破了1 800万。职业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提高办学质量,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十五”期间,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地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到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共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2%,其中普通中专为79%,职业高中为68%,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14和37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为18%,其中普通中专为23%,职业高中为13%,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8和6个百分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中,持有与所教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人数达24%。学校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提高到2005年的超过12%。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保障不足,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一是随着职业教育持续扩招,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据测算,2010年中职在校生可达到2 200万左右,即使按照现在的生师比21:1计算,至少还有30万的缺口。二是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很突出。专任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仅占5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足1/4,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不足10%。三是职教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培养培训能力相对不足,培养培训项目存在针对性不强、不够规范等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的一部分。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一项就是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0亿元,用于实施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四大计划”(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就是“四大计划”的一部分。前三项计划已先后启动,这一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的全面实施,同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将会更加重视质量问题。

  记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王继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实施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引导支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着力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开发80个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完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提高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三是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

  记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王继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包括三个具体项目。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十一五”期间,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15万名,占教师队伍总数的20%。该项目由中央、省(区、市)两级组织实施,其中国家级培训3万名,占培训总量的20%;省级培训12万名。

  国家级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法,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国家级培训的时间为两个月,由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承担,同时吸收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实训基地参与。教育部、财政部还将从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中选拔1 000人到国(境)外深造,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法,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国家级培训的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省级培训由各省(区、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级培训的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省级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学校和教师个人分担,具体的经费分担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各省(市、区)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成绩显著的地方予以适当奖励。

  专业教师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我国有其历史渊源,职业高中是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的,历史比较短,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的比例最大。转变办学方向时,大量普通高中教师转做职业教师,导致职业高中最初就缺少专业教师。当然,专业课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两年已经有所缓解了,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这两年专业课教师占整个职业教师的队伍已经达到了52%,但是之前的比例比这低多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就是着重提高职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第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十一五”期间,要开发出8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也就是80个专业的教师“培训包”。每一个“培训包”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这个专业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也就是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相当于“教学计划”;二是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三是这个专业的教学法。项目开发工作一般由专业优势明显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牵头,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各地也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需要,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相应建设。

  这个项目主要是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设置的。1999年,国家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但基地培养培训项目体系还不健全,培养培训项目的类型、层次、内容以及如何实施等还亟待规范,培训主干课程、教材亟待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设立的这个项目,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力争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内涵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这个项目实际上也是1999年开展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持续建设项目,如果说通过第一轮“行动计划”的实施主要解决了职业教育师资在哪里培养培训的话,那么,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就是要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什么、如何实施培养培训,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更加规范化。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声誉较高、专业教师紧缺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以补充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兼职教师实行岗位聘任、合同管理,聘任期间不占用学校现有编制,在原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变。兼职教师的聘期由学校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报酬支付方式也可灵活多样。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所聘人员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组织与实施

  记者:《计划》如何组织实施?

  王继平:这次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实施好这个《计划》,是“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好事办好。教育部、财政部将联合成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管理、指导、监督和评估。具体实施办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文件已有具体的规定。《计划》中几个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程序简要介绍如下。

  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育部、财政部每年根据各地教师队伍现状和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各地培训名额分配,并通过专业招标的方式从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基地和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中遴选培训机构,下达培训任务。中央财政按实际培训人数支付培训经费。

  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各地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将“十一五”期间各地应组织开展的省级培训任务名额一次性分解到各省(区、市)。各地根据分配的培训任务,制订各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

  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教育部、财政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情况,确定并公布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重点专业。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基地、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填写项目申报书,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经教育部、财政部审核同意后拨付经费。

  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有关要求,各省(区、市)根据本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申报中央财政经费资助额度,拟定资助的学校、专业和经费使用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各地区的具体资助额度并划拨经费。

  基地建设

  记者:《计划》多次提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而且是作为两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机构,您能否介绍一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方面的情况?

  王继平: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的问题,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支撑不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一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师的培养培训日益受到关注。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参照普通教育的师范教育模式,我国先后批准建立了10多所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应该说这些师范学院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新教师的补充起了很大作用。但这种做法在后来的实践中证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学校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问题,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投入大。新建学校投入大自不必说,即使是在其他类学校基础上进行改造,投入也是很大的,不可能大规模发展。二是专业少。一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不可能设置多种多样的专业,而且每一个专业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资金建设,否则,即使是有某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质量也是无法保证的。

  80年代中后期,部分地方开始尝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条件好的中职学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1989年后,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农村职教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直接抓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全面启动了全国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建立了5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6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这5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主体是普通本科高校,还包括少量高水平的职业院校。6个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四川长虹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各省也建立了一批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二是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干部;三是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科学研究;四是承办职教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因此,它们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相关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也就是自然的了。

  兼职教师聘请资助

  记者:为什么要专门对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的兼职教师设立一个资助项目?

  王继平:外聘兼职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密切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一直积极倡导的。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有明文规定,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国家的许多的文件中都有类似的精神。但兼职教师聘请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落实得并不好,“鼓励”和“吸引”一直停留在文字上。我们有一个兼职教师的统计数据,2000年兼职教师的比例不足9%,再往前更少,直到2005年才超过12%。总体上看来,目前开展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和实际困难,尤其是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经费来源渠道。这次实施的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就是要通过财政设立专项,大力推进和加强这项工作,这同时对地方也是一个政策引导。

  做好兼职教师聘请工作,对于缓解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优化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职业学校用人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中央财政拿出钱来做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方面,实施这个项目会从社会上吸引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甚至是能工巧匠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缓解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中央财政的投入是“种子钱”、“引子钱”,它对地方会有很大影响。这个项目实施将会有力地促进职业学校用人制度的改革创新,带动地方也这样做。

  展  望

  记者:除了新公布的《计划》,对“十一五”期间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还有什么考虑?

  王继平: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十一五”期间,职教师资工作要适应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需要,一方面狠抓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促进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重要抓手,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着力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全面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还有两方面措施:

  一方面是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促进教师到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会同有关部委制订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有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始终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四类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不统一、不规范,二是职教的特色不突出。拿职务管理制度来说,目前四类职业学校有四种系列,普通中专的系列分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技工学校的系列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技工课教师,包括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还有一类是实习指导教师,包括高级、中级、初级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高中没有自己单独的职务系列,是参照普通高中设定的,包括中学一级、二级、三级。这种职务单独成系列的情况是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我们希望它们能够统一起来。统一的职务标准能帮助学校在招聘的时候确定工作任务范围、岗位聘任待遇、合同管理标准等,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人才聘任与流动的一个大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会把职教师资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力争在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实现编制的动态管理、定期调整。科学规范职业学校的岗位设置,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岗位结构比例,提高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完善教师资格和职务制度。在国家改革教师资格制度的统一要求下,充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条件,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调整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系列,改进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三是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学校教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推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建立充满活力的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四是深化职业学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学校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办法。扩大学校在分配上的自主权,搞活学校内部分配,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网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