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广教育    11月07日 10:08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我们所处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要素,同时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带来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变化。

  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总揽当代国际学术界对于学习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探究/研究中建构、协商和参与的学习品格,取代基于纸笔与倾听的被动接受学习的统治地位。在理论上体现出,建构主义和情境论成为最有新的实践意涵的学习观。在政策上体现出,探究理念贯穿于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方案中。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郑重宣布:“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并且指出“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就是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理论为指导,把研究的重点目标定位在突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积极建构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和“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上,以促进学和教的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学科教学更好为素质教育服务。

  从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 立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研究》总课题组刚刚对近130个子课题进行了会议结题。另有多校参加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等组织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感觉最深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营造了学习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之后,大家有着强烈的愿望,愿意借此良好的平台,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课题的应用研究,以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取得最佳成果。

  针对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利用率较低,远未达到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化的需求与所能提供的资源不匹配,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统筹不够,共享程度不高。干部、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显而易见,探索并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以发挥其优势所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成立课题组,准备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校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在“九五”期间进行电教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十五”又参加了北京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课题的研究,子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能力》成果显著。该课题不断探索总结,构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力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功能,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在研究中,我校结合课改实际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一定认识,整合研究的实践表明:数字化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摆脱“三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建构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虽然还是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但已充分显示出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确立了明确的整合目标,必将能促进整合研究的深入发展。我校的上述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了专家的肯定,但由于整合实验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模式的建构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有待于下一步做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申请继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1、如何辩证地认识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资源拓展与书本知识的关系;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关系等等。

  2、已有三个学科的探究模式需要在应用中逐步完善,其他学科地探究模式要继续研究与实践。具体而言,前面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作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在融合中出现了一些对整合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问题:如何选择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间,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有待研究;如何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式,形成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的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优秀教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方式、问题。

  2、对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三个学科的探究模式的应用和完善。

  3、继续在其他学科开展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不同,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合理加工信息,自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探索出有效的整合模式,有利于推广成果。

  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果,不能不加区别地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们那样掌握和使用技能和产生物质价值的成果。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了解、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增长时代的科普知识,体验每点每滴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因此需要明确区分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不同。探究性学习:目标状态明确,起始状态不明确,信息加工有障碍,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研究性学习:目标状态不明确,起始状态不明确,信息加工有障碍,学生自主确定目标,自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2、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二者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探究式和接受式两者的优势和不足,对传统教学不能持一概否定的观点,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传统教育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整合、互相补充,从而才能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整合教学。

  3、对探究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操作程序基本包括三大环节:提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帮助学生探究、发现概念、原理;将探究结果运用到新情景中去。

  探究活动有两种过程:一种是发现的过程,一种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谓发现的过程就是探究者根据一定的原理,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后,得出具有逻辑合理性的概念、原理或规律等;所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者综合运用各种概念、原理或规律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过程。前者更多地具有归纳的意味,而后者则运用的是演绎思维。

  探究设计有两种不同的设计路径:一种是从事实出发,设计教学事件,让学生进行创造和发展;另一种是从原理或规则出发,让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综合解决一定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在原有的整合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选择适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

  1、 调整课题研究小组

  明确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培训、指导与管理。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选题论证与确定阶段:2006年1月—6月

  课题开题及申报阶段:2006年5月—7月

  实验阶段            2006年9月—2010年9月

  总结评估阶段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3、预期研究成果

  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

  编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学习模式研究》论文集;

  评选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方案;

  摄制课题研究优秀课堂实录。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我校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在“九五”期间进行电教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十五”又参加了北京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课题的研究,子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能力》成果显著。该课题不断探索总结,构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力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功能,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任长松 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观、技能观——高民 选自《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9期             

  关于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比较的综述——刘大国 选自《教育技术专业文摘》

  《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   作者 靳玉乐主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宁 余胜泉 选自《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期

  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信息技术》强调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15日

  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2001年第 12 期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课题主要参加者均是本科学历,有科研骨干、教研组长、各学科优秀教师。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精力充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勇于创新。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校先后投资装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学生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2002年,我校成为房山区首批十所开通校校通工程的学校之一,投资45万元,建立了80个信息点、74台电脑的千兆校园网;为每一个教师办公室安装了计算机,各个教室安装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教师在教室内可通过电视屏幕操纵摇控器,演示电脑课件,播放视听音像资料,得到电脑、录像机、VCD、电视等媒体转输的信息。在办公室和11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备课、查阅资料,进行教学研究。学生在计算机房上课时,可实现网上交互式学习。学校每年大量投资购买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不断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备课素材。学校科研经费有保障,课题研究有专用款项。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