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教育 > 教育滚动

央广网

学生恨社会舆论炮轰奥数 数学课“活得”战战兢兢

2016-05-30 08:4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当一个学科开始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时,这门学科必然会被这些负担压得变形

  □如果一味降低难度,不仅可能破坏学科本身的逻辑完整性,而且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一次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机会,以及体验克服困难获得幸福感的机会。

  “妈妈,为啥停了我的奥数课?为啥不给我报名比赛?”北京六年级的小姑娘周周(化名)质问妈妈。

  过去的几周,周周一家过得非常纠结。

  周周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管乐,并由此迷上了音乐。学习乐器需要大量时间练习,所以,从小学四年级起,周周的妈妈周女士陆续停掉了她的其他课外班,其中包括奥数。

  周周一家终于迎来了让不少人“掉层皮”的“小升初”。虽然,这几年小升初的改革都在强调免试就近入学,但是,周周周围的很多同学还是在忙着上各种奥数班、参加各种奥数杯赛。“我发现所有好一些的学校看的还都是奥数成绩,孩子综合能力如何无人关注。”周女士说,从女儿上五年级起,她的手机快被各种骗子机构打爆,从几万元保杯赛一等奖,到几十万元保上重点,虽然周周一家并没有被这些信息牵着走,但是却不可避免地被这些信息搅得心烦意乱。

  在很多城市,数学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不少人一边说数学难,太难为孩子,一边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送进培训班学更难的奥数,而一旦上了初中,进行奥数培训的孩子便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社会舆论开始炮轰奥数,各种禁奥的政策随之出台。

  虽然奥数并不等于数学,但是,数学无疑受到了影响,“从现在的各项改革措施看,数学已经‘活得’战战兢兢了。”一位一线的数学老师说。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当前的数学教育离理想还有多远?数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带着诸多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教师和研究数学教育的专家,试图把数学拉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

  当一个学科承载孩子的命运

  这门学科必然会被压得变形

  “现在我们的学校不敢直面学生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不久前在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国际论坛(数学课程北京场)上说。

  陈校长所说的“问题”稍有些复杂。

  这些年教育承受的批评不少——圈外人呼唤有教无类,圈内人期待因材施教。其实,圈内圈外的批评归根到底是一致的,因为给每个人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给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制度上的保证。

  但是,问题还是来了。

  陈立华说,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很多课程完全可以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进行自主选择,但是数学、语文和英语“走”不起来。家长会质问学校:“我的孩子为什么只能上C班,不能上A班”“我的孩子自信心会被打击”……

  不少一线教师同意陈立华的观点,“别说把孩子从A班挑到C班,现在学生基本不能说,只要说了,就会说老师给孩子‘贴标签’,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实际上孩子的自信未必是这样被打击的!”

  这个问题其实跟奥数一样,在奥数中所说的数学不仅是那些对数学有偏爱的孩子游戏,他更是升学的工具;学校的数学课也不仅是跟历史、地理、生物一样的学科,他还代表着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代表着学生生涯是否成功。

  当一个学科开始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时,这门学科必然会被这些负担压得变形。

  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

  不过,即使没有这些功利的包袱,仍有不少人不爱学数学。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回忆:有时候在数学课上我们不仅听不懂题目,甚至连答案也听不懂。那些能快速找到答案的聪明孩子每当这个时候脸上泛出的是“上帝宠儿”般的光芒。

  不久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网上发起由4724名网友参与的,名为“为什么要学数学,要学多难的数学”的调查显示,有45%的人表示对数学“不喜欢”或喜欢程度“一般”。

  “不喜欢”很大程度是因为“难”。

  同一项调查显示,52%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数学课“比较难”或是“很难”,认为初中数学“比较难”或是“很难”的比例为53%,认为高中数学“比较难”或是“很难”的比例则为70%。对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认为很简单的比例都在10%及以下。

  “数学难,是一定的。”北京教育学院顿继安教授说,很多新的数学理论出来时,数学家都搞不懂,因为数学的抽象是逐层抽象,比其他学科更难理解。

  那么,是不是学生就学不好数学呢?或说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

  “首先我们每个老师不能有学科沙文主义。”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说,不能“你不喜欢我的,我就不喜欢你”。面对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孩子,“我们可以不声不响地影响他”。

  张思明班上曾经有个学生讨厌化学,痛恨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考试经常不及格。张思明知道这样的孩子批评他、训他是没有用的。后来张思明发现这个孩子计算机超好,上初三就出了书《青少年巧学电脑》。这个学生的数学作业也经常用计算机完成。

  张思明故意问这个孩子:能不能挑战自己,用计算机设计程序配平化学方程式?这个孩子来了兴致:“太容易了。”过了没多久这个孩子就设计好了程序,张思明便跟他一起把课本中的所有题目都代入程序进行演算,“无一出错”。接着,张思明老师“乘胜追击”,问孩子有没有本事设计出能处理超大数据的程序,这个学生欣然应战。程序设计好之后,“我们到北大图书馆找出超大系数方程式代入,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后来,这个学生设计的程序不仅获得了北京市的奖项,关键是后来这个孩子的化学学得“好得不得了”。

  对于数学,现在有一种声音是“降低难度”,这样的声音确实符合逻辑:那么多的孩子因为觉得数学难而学不好数学、不喜欢学数学,那么降低难度问题不是就解决了吗?

  然而不少专家称这种做法是“表面功夫”。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而每个孩子的知识也应该呈现不同的难易梯度。在一些难度的阶梯面前,老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孩子跨过。如果一味降低难度,不仅可能破坏学科本身的逻辑完整性,而且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一次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机会,以及体验克服困难获得幸福感的机会。

  “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教育者的智慧,不能逼迫孩子,而是寻找孩子优势,把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当作切入点,领着他们带着自信挑战困难。”张思明说。

  应该给孩子们怎样的数学

  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

  虽然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那么多孩子对数学又爱又恨的原因,但是其实我们一直在数学外围徘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回到数学本身。

  每个人学数学其实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而数学化的过程应该有两个。” 北京教育学院顿继安教授说,一个是横向的数学化,就是把生活中的规律用数学的规律表达出来;另一个是纵向的数学化,是把已经数学化的东西再进行联系。

  而我们现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抽象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到极致就是不停地让学生做题,做对了就去攻克更难的题。“在长期面对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厌倦,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顿继安说。

  其实,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强调的就是数学的学习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但现实仍然是“好像来自生活,还是隔着一层薄膜。”顿继安说。

  “学生们面对的数学问题太‘干净’了。”比如,被很多孩子当成噩梦一样的“灌水问题”:“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管甲和乙,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水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放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满池水,需几小时?”

  很多孩子一看这样的题就头疼,还没理解题意就被“甲乙丙”绕晕了。

  我们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数学首先应该教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辨别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识别变量、洞察变量之间的关系。”顿继安说。

  就像北京的初三学生陈智琳所说的那样:在很多年前,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中考、高考,为了上更好的大学,但是我希望改革能把数学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许你觉得买菜跟函数没有关系,但是函数决定你去哪买菜。

编辑:单晓琳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教育;计算机设计程序;数学问题;数学作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英国数学扫盲出新规 小学毕业前考乘法表

作为长期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英国政府决心提高中小学的教学水平,使年轻人具备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获胜的能力。英国全国算术协会负责人艾利考克说,78%的英国成年人的数学水平低于初中考试的及格标准,而其中半数只具备高小水平。

2016-01-05 08:13:00

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英体育教师上阵补数学教师空缺

有流行语调侃“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不料这在英国居然成为现实。据英国媒体8月20日报道,由于英国合格的数学教师严重短缺,有的学校被迫委派并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教师——甚至体育教师——来教数学。

2015-08-21 14:53:15

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英体育教师上阵教数学

全英国中学数学教师目前有5500人的缺口。英国数学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罗伯特 巴博尔表示,数学教师短缺对那些规模小、质量差的学校造成的影响相对严重,而规模大、质量好的学校则大体安稳。英国还强制性要求所有英语、数学两门考试成绩在C以下的学生重考。

2015-08-21 11:2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