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教育 > 教育滚动

央广网

刘中良:借力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

2016-12-17 11:24:00 来源:央广网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院长刘中良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中国教育+”2016央广教育盛典今天在北京举行,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领域先进人物和互联网教育探索者共聚一堂,共同回顾2016年的教育大事记,探讨中国教育行业新的理念和发展机遇。央广教育盛典始终坚持做教育行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本年度教育盛典以“教育+”为主题,进一步倡议各教育机构坚持教育为本的理念,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以新的理念和技术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奠定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院长刘中良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做出主题演讲,全文演讲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感谢央广网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是来自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的刘中良,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为国家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

  先说一句,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是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柏林大学于2012年2月19日签约,201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联合组建的国际化学院,我今天演讲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教育,乃至政治活动对国际化的人才需求的高涨,中国的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已经是世界历史的必然。因此在高度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是各国竞争的决定,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国际化高端人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中央做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仅确立我国教育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的需要,也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有很多重要的标志性的属性和特征,如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等等,而国际化则是其最基本和共同的属性。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也有许多特征,我本人认为最最重要的有三条:

  第一个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应该拥有一支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队伍,当然还要有国际化的学生。在这里国际化的学生不仅仅是指要我们把自己的学生送到世界其他高校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多元的国际学生。他们能够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图书馆、同一个实验室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跨文化学习与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在一所国际化的大学里要有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包括高层次的国际化国际学术活动,以及我们的教授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当然深层次的学术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均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战略之一。

  我国的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不可否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此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选派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到西方高校当中学习,而近年来留学热也是有增无减,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或者阶段。

  第一个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选派了大量的优秀青年到西方高校去学习,这初步奠定了今天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基础基础,这个阶段我称之为“送出去”模式。

  第二个中间模式,就是要吸引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来我国开始联合办学,这是请进来的模式,实际上也是我国高校基本特征。当然我们追求的目标把我国高等学校推向世界走出去,到世界其它国家进行合作办学。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管是送出去还是请进来,或者是走出去,作用都是双向的,都会对我国教育主体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教育自身和改革的需要。回顾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点,对正确理解今天的合作办学有帮助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建国初期院系调整,我们全面引进了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对我国解放前教育体系进行了破坏性的改造。尽管大家对这一改革的争议很大,否定的态度多了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满足了建国初期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应该说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人才,解决了当时国家人才短缺的难题。

  第三个阶段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模仿欧洲的改革,这次改革可以说迷失了自我的改革,高校在这次改革当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而现在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由中央推出的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改革,使我们高校改革步入了正轨。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的是,尽管我们做出许多努力,但教育改革并没有令人满意。

  实际上高等教育仍然被戏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后一块突击地。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一直为人民所诟病。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从内部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与国际接轨,为世界双一流建设目标,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在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全面推动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步伐,为国家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办好中外合作办学呢?我作为一个实践者,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目标、准确定位,那就要明确通过合作办学,我们自己要解决哪些问题,我们的目的、目标又是什么?我们基本的合作战略又有哪些?当然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历年方式方法,全面促进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各个学校、各个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去做。

  第二点,要精挑细选合作对象,在这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我自己认为,应该从世界知名大学,至少是世界知名强势学科中选取合作院校。而在专业选取上,要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急需的或者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当中选择合作专业,当然合作方也非常非常重要,必须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具有长期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

  当然在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也必须牢牢把握合作办学的基本原则,我自己认为平等、互惠共赢、互信互让、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是合作办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而不建立目标一致的互信的工作关系,是合作办学成功的基础,否则两家就陷入天天打架的状态。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请进来的问题,合作办学不是拷贝,也不是加减法,而是要协同、融合,扬双方之长,只有这样才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从理论上来讲,高等教育没有严格的先进或者落后之分,我国的高等教育对比是落后的,西方的教育也未必是先进的。合作办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协同、融合、扬长避短,对于各自的办学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剪裁、修整和优化。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明确,办学主体在中国,学生主体来自于中国,目标市场也是中国。所以,遵守中国《教育法》,守住教育主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主线也是红线,当然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通过创新驱动形成特色,提高效率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以上是我作为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院长,在建设过程当中对中外办学的几点感触,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缺少理论深入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编辑:王启慧

关键词:国际化;中外合作;大学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国际化之路:百度为什么在印度市场能拼赢谷歌

2016-12-06 14:34:00

百度国际化胡勇:移动时代用户更依赖社交型内容型产品

2016-09-01 19:38:00

百度国际化论坛举行 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共享AI时代

2016-09-01 18:2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