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民办幼儿园生存基础弱 杨志彬:坚持高质量和依法维权让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园要健康发展,学前教育投入的体制障碍尤为重要。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中,学前教育话题颇受关注。

  论坛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专委会第二届理事长杨志彬谈到,发展民办幼儿园一定要坚持不忘初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维权,坚定民办幼儿园是今后长时间中社会发展的刚需。

图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专委会第二届理事长杨志彬 (资料图)

  以下为杨志彬先生演讲《民办学前教育“后疫情时代”发展的思考》,部分内容有删减:

  全国幼儿园陆续开园,迎来2020年新的开始。在今后四个月时间中,民办幼儿园将面临形势更加严峻的考验。

  世界疫情仍在蔓延,稳定我国抗疫成绩还需继续付出长期努力,园长老师时刻不可掉以轻心,开园后要努力保护儿童健康安全。随着国家经济全面恢复入园需求也会逐步升温。

  今年是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这三项硬指标的收官之年。“民促法实施条例细则”年底前也要出台,民办园承受的压力会一天大于一天,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考验。

  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对民办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简要地提三点意见。

  第一,坚定“不忘初心”

  我认为“初心”包括两方面,首先是爱孩子、爱学前教育事业,这是我们办园的初心。初心不仅包括我们对事业的付出、对孩子爱的付出,也包括我们提供服务所得到的物质回报,两者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关键是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我去过几百所民办幼儿园,不仅听到举办者如何说,也看到了他们如何做,特别是疫情当中,有的举办者四处借贷,卖房产保证老师的基本收入,带头支援武汉。也就是说精神和物质上他们是统一的,甘愿多付出,精神是主要的,他们的初心是做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不忘初心,初心就是力量,初心就是方向,只有不忘初心,才有很好的抉择。在民办园困难的情况下是去还是留,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

  第二,坚定“高质量发展”

  民办园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幼儿园是基础、启蒙教育。质量包括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不仅要教孩子显性的质量,比如会唱会跳,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隐性质量,隐性的质量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决定了他长期的发展走向。然而隐性质量又不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家长面前,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是需要长期培养。

  坚持高质量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方针问题上,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等同发展,不是一刀切的发展。全面发展是在这些方面都要注意全面培养孩子、启发孩子、诱导孩子。但作为孩子来讲他是特长发展的、是优质发展的、是阶段发展的、是和谐发展的,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是一般齐。

  高质量发展还要特别注重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既要注意共性的发展规律,还要注意个性的发展规律。这个孩子3岁就开花,那个孩子可能是4岁。这个孩子4岁跳得远,那个孩子可能是4岁半,这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把学前规律共性、个性有机的结合。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哪一个教师离孩子的心最近,就是离教育规律最近。时间有限,前两点就说到这里,重点谈谈民办园依法维权。

  第三, 坚定“依法维权”

  为什么要依法维权?依法维权不单单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小园的利益。依法维权维护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维护的是党中央的权威和尊严。不要认为依法维权就是跟政府作对,是为了学前教育或者民办学前教育更好地发展。

  第一个是普惠园维权。国家对普惠园有明确政策规定,肯定要给予经济补贴。为什么补贴呢?因为让你收费降低了,收费低不够成本,所以国家给你补贴,保证你的基本运营。这是专门发给普惠园的,因为普惠民办园和公办园承担着同样的义务和责任。为什么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定的低呢?因为有一些人认为民办园是过度盈利。

  什么叫“过度营利”,没说过。举办者挣10元是“过度”,还是挣100元叫“过度”,也就民办园的利润是1%、5%、还是10%。贷款有利率,民办园“过度营利”要有个数量标准。“过度营利”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只是一个概念性提法。

  因此导致各地简单的以公办园收费多少作为民办园定价的参照标准,而不是以公办园培养一个孩子实际的经济投入为标准。给普惠民办园定价定得比较低,实际上依靠保教费收入的普惠园是无法生存的。领导设计的解决办法是用政府给予经济补贴维持民办普惠园运营,这是实现普惠的根本前提,没有国家对普惠园的合理补贴,就不可能实现民办园的真正普惠。

  前些日子大家看过山东电视台的《山东问政》,教育局、教委两年前文件就发出去了,就大力宣传了:我们要补贴普惠园,补贴标准是生均710元。一个月以前,《山东问政》电视栏目去临沂调研,什么补贴也没有得到。财政说,不知道谁牵头。教育局说,不知道钱应该怎么弄。问局长,局长说我回去了解一下。都接近两年时间了,钱还没到位。当然,《山东问政》节目播出以后,我给临沂几个幼儿园打了电话,说我们这儿下发了,有的区还没到。要办好事,先说在前面,大家期待着,但是靴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地。有的普惠园是上报数字上的普惠园,但是政府发补贴的时候并没有你。因为地处偏远;因为幼儿园规模小,不足一百人;因为政府没有从你这个普惠园购买学位等等原因,成为普惠园后没有得到过任何补助。有的只有第一次成为普惠园的时候给了一个班额奖励,一个幼儿园给了5万块钱,还得上税,最后还剩3万多,从2018年到现在再也得不到了。

  前两天我听说有一个县,普惠园的补贴一年都没有发,新建立的公办园教育局都配备了校车。为什么呢?因为公办园招生不如民办园,怎么办呢?配校车、孩子免费坐,这个固然好。县的上级市、市的上级省没有专门配备公办园校车的钱,为什么普惠园的补贴不下发,难道不应该维权吗?所以我认为凡是普惠园没有得到补贴的,就应该积极向上级要求,这是民办普惠园应得的,因为你和公办园同样付出了。

  第二个维权,小区配套园。小区配套园维权的关键就是要依法。依什么法?合同法。租用小区配套园的合同不到期,就要求转公。解决小区配套园问题是转公转普两条路,国家要求“一园一策”。既然有租赁合同,就应该按合同办事、依法办事,我们是法制国家,而不是公务员一个人说了算,或者一个小的地区政府部门说了算。

  去年江西一个园长,多次跟我征求意见,领导说可以租赁小区配套园办幼儿园,局长说了,办个五六年政策才会有变化。举家借债,家庭会议研究,租赁十年,投资好几百万。都弄完了,且不说疫情变化,老领导走了,又来一位领导,你这个不行,必须要办成普惠园,不能高收费。办成普惠园收费低,还账怎么办?谁来管?原来也是领导说的,现在也是领导说的,有的地区领导有一招,口头传达,没有文件,不怕日后追究责任。

  海南一位园长买了地皮建了园,是在小区里, 领导也同意了,批准了这块地皮的商业买卖,扔了几千万,又投入了将近2000万建园,办好幼儿园了教育部门不发营利性园的办园许可证。只有成为普惠园就给你发证,营利性幼儿园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有公办园50%和普惠园在园幼儿80%的指标。

  公办园完成50%,新建幼儿园困难很多,特别在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地区,幼儿园新占地矛盾十分突出,比如像深圳10年计划建多少所,现在只完成了30%。那怎么完成50%,就是民转公。民转公首先要小区配套园转公,不考虑转普。所以不管租赁合同到期不到期,强行如果合同给收回,我个人认为是不合法的。有的举办者买断了小区配套园的产权,不交给教育局公办,同意办成普惠园可以吗?不行,你必须交公,以此完成50%的指标。

  小区配套园问题,国家其实十年前就有规定。政府当时无力经营,让举办者花钱办了,举办者当时是收了一个烂摊子,现在成了受欢迎的高端园了,那怎么能说回收就回收呢?产权证是有法律保证的,新的民典法要保护私人财产。赎回也可以,买卖是一种投资行为,原来地价多少,现在地价多少,不按照现在的价格算,至少取个中间价。小区配套园依法维权,并不是说在小区里面的幼儿园就是小区配套园,要依据原始设计审批蓝图,买卖程序逐一审核。

  第三,公办幼儿园要办园体制和经济两项要结合起来。不能说改一个办园主体就是公办了,必须看公办的办园主体是不是有经济投入,转公以后合格教师是否与公办教师享受了同等待遇。办园主体、经济投入、教师待遇是三个重要方面。只单纯改变一个办园主体不能成为公办园,要认真研究。“转公”的问题上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为了给公办园占比50%凑数,各地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新概念公办园。有的只是行政归属教育部门管理,从公办园派出一名行政园长和财会人员,主管部门不拨任何经费,运营还是依靠保教费;有的是公办单位出名义使用权并占有股份,没有任何人力和财力投入;有“民转公”后,“委托民办”管理运营,其他没有丝毫改变;有的是注册一个公办性质的管理公司,把民办园纳入其中,对上汇报是公办幼教公司下属多少所幼儿园,实际这些幼儿园依然是民办园。

  “转公转普”中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漠视民办幼儿教师的应有待遇。国家反复提出“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质量,教师质量与经济待遇密不可分,教师待遇低,特别是民办幼儿教师整体待遇和公办教师的差距越来越大,流失日益严重。很多民办幼儿教师月收入不足5000元,低于大城市公厕的环保工人。

  民办园“转普转公”没有解决民办教师待遇低的矛盾,除了极少数最优秀的民办教师经过考编可以转为真正的公办教师外,绝大多数和在民办园工作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教师待遇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不能和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只改变了办园主体,不改变幼儿园的经济运营模式,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保教质量的提高,这样的“转”实际意义又在哪里呢?民办幼儿教师是否“与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是“转公转普”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学前教育“规范发展”的决策是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政府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情,决定幼儿园走“公多民少”或“民少公多”的发展路径都是可以的。贯彻决策需要时间,检验决策需要时间,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需要时间的考验。没有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就没有民办幼儿园的今天。民办幼儿园取得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走过了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过程。当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转的时间太快”,思想准备、经济准备、人员准备明显不足,在两三年的时间中解决长达二十年形成的现状不符合事物自身发展规律。

  民办园和公办园除了办园经济主体不同以外没有其他本质不同。同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样为了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同样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样为了伟大祖国培养未来的保卫者和建设者。很多民办园高举办中国式幼儿园的旗帜,敢于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环境创新,为解决“入园难”,提高入园率,满足家长多元化教育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减少国家经济负担等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幼儿园办的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符合不符合国家发展方向,不在于幼儿园的经济所有制,在于园长和教师是否把爱真正奉献给孩子,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落在实处,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工作中,而不是挂在墙上让领导看,挂在在嘴上给领导听。

  民办园当前机会与困难并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位举办者都要扪心自问,在自己的“初心”中,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支点在哪儿?那一头更重一些,是不是可以得到平衡,从而决定你是否坚守。初心就是信心,初心就是力量 初心就是勇气,初心就是斗志!坚定初心就能坦然面对困难,坚定初心就能高质量发展,坚定初心就能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定初心就能看清民办幼儿园是一个在相当长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肯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