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学生负担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绝非简单的课堂教学、学校教育问题,“减负”问题的解决必然大幅度提高国家人才实力与国民幸福指数。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是对国家教育格局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义务教育教育观念的一次大变革、大转轨,势必为我国教育事业走出“短视化、功利化”困境带来了重大转机。以本次政策推进为契机,灞桥区宇航小学积极探索系统性减负之路,从作业管理全程入手推进学生课业减负工作,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双减”政策落地之路。

所谓课业减负,它是学生课业的相关主体,即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合力规范课业的质与量,将学生课业压力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种改革思路与举措。对小学生而言,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课业负担的主源之一,设法从作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布置、授权、评价、管理等角度入手,在“减量提质增效”理念指引下,全面提升学校作业的品质,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系统减负理念的科学道路。以下是学校推进学生课业系统性减负的工作思路。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上图表明:学校在系统性课业减负精神指引下,以顶层设计来细化作业管理责任,搭建作业管理工作机制;以阳光作业、个性作业、课后服务改进为三个抓手,全面解决学生作业布置工作的减量、提质、增效(效率)问题,形成出了一条立体化的小学生课业减负之路。

一、搭建系统减负的顶层架构,引入三级作业管理机制

作业管理机构是实现作业减负的组织保证,搭建科学的作业管理工作机制,细化、强化作业负担管理责任,是实现系统减负的组织保障。众所周知,作业的形成与教师教学、学校评价两个关键环节息息相关,只有细化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学生课业负担的压力与数量才可能减下来。从“五项管理”工作开始,学校就细化了作业管理,对作业内容的把握、作业时间的把控提出了要求,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作业管理机制,形成作业管理工作网络,让超量作业布置行为没有藏身之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三级作业管理机制效果初显,但教研组的组织软肋暴露,强化最基层作业管理职能就显得日益重要。在这一形势下,学校校委会经过认真研判,决定调整管理模式为“学校、教导处、年级组”为主体的新三级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作业管理的最基层责任人为年级组长。学校明确规定了作业数量监控的一般流程,即先通过教研活动科学设计科目作业内容,再由年级组长沟通协调、合理调控,整体把握学生的整体作业量,最后将作业布置清单向学生下放。实践表明:管理责任的落实大大强化了作业管理力度,让“双减”政策落地有声。

二、倡导“阳光作业”理念,推行“书包不离校”改革

“阳光作业”是实现小学生作业管理可视化、可控化的重要举措,让教师的作业布置行为在阳光下运行是遏止超量作业、水分作业、垃圾作业、机械作业的一把利器。基于这一理念,学校教导处制定了《宇航小学作业公示表》,将作业量可视化、显性化、公开化,并明确规定:学生有权拒绝《公示表》之外的作业,将减负工作落到最实处。为了确保作业量规定的科学性,学校教研组还开展了两次专题教研活动,确定了严格根据国家政策、学生学情、教学重点作业布置的思路,切实实现了作业布置有据可查、有表可查。同时,每个年级在组长带领下还专题研判主线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量设定问题,给每位任课教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作业布置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有:一是合理调整每个学生每天要完成的作业总量,对于特殊的极个别学生,调整其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体现分层作业、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二是保证一二年级全部学生、三至六年级8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时间,包括课后服务时间中完成书面作业,彻底做到“书包不离校”;三是对于在校实在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科任教师要及时与家长私下沟通,告知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与需要完成的目标,确保家长的作业知情权,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误解发生。

为了配合“阳光作业”的运行,学校提出的“书包不离校”倡导最具推广价值。一方面,沉重的书包是作业负担超重的象征,将书包放在学校、学生空身回家是学校作业量适度的最好证据;另一方面, “书包不离校”是遏止少数教师依靠作业增量提高教学成绩这一不良倾向的一把利器。“书包不离校”的实质就是书面作业不离校,要落实这一作业布置要求,学校从两个方面给予了相应制度安排:一是帮助学生做好作业时间管理,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作业;二是严控学生作业布置行为与作业量,要求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三方协同,堵上一切超量作业产生的漏洞。同时,为了保障作业管理,学校还专门为全校学生配发了小布袋,学生放学不用背着重重的书包,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学校随时监察学生作业量。目前,放学后学校全体学生可以轻松的挺起小腰板回家了,“书包”背后隐藏的学生作业负担与身心发展负担一定程度上被有效遏制了。

学校建校以来都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办公的,今年开学初,我们打破这个束缚,按年级合组办公,便于一个年级的老师及时交流,为作业管理工作打通了体制障碍。

三、改进作业布置方式,确保教育工作“减负不减质”

随着“阳光作业”政策的深入推进,学校、教师、家长产生了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与顾虑。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教导处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们不敢布置作业了,有的老师经常会问:周末能否布置作业?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向学校管理层表达了对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的担忧。为了化解这一担忧,学校在全面研判基础上提出了作业提质增效的五项新举措,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打造了一道铜墙铁壁:一是加大精准优质作业的布置,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大幅度削减简单、机械、任务性质作业数量,增加针对学生学习问题、关键能力训练的优质精准作业;二是丰富非书面作业,学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丰富的各类型作业,可以放到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这些家庭作业包括阅读、思考、练习、实验、参观,等等;三是增加拓展类、思考类、实践类作业布置,建议学生在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整理之后去完成,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兴趣活动去延伸;四是加大家校作业互动沟通,增加课后回家完成的特色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展示校完成了的作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作业完成中面临的问题,借助家校合作的力量来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五是重视特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三方参与的作业协助共同体,认真应对特殊学生的作业掉队问题。

四、创新课后服务内容,提高学生作业完成效率

要彻底减轻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校学习时间,尤其是课后服务时间,将原本家庭作业任务转变成为校内课内作业任务。无疑,整体设计安排课后服务内容是作业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后服务内容设计上想办法、做文章,是有效减少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良策。为了达成这一工作思路,学校从两个角度优化课后服务,为学校减负工作保驾护航:一是开展丰富的兴趣特长活动,确保学生学习精力体力的有效回复,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后作业速度与效率的目的。在每周周三,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活动为主题,全校学生参与,给小学生提供一次精神放松、身体活跃的“心灵休假”,课后作业完成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二是同步推进“周三无作业日”制度,为学生开发了喜闻乐见、丰富有趣、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综合性课堂活动,例如“我是运动小达人”“节气知识知多少”“美丽树叶画”“创意水果&蔬菜DIY秀”“口语小咖秀”“学思小课堂”“宇小朗读者”等主题活动,成为帮助学生精神减压、作业增效的有力保障。这一外围改革行动既与我省倡导的“三课协同”推进理念有效对接,又是侧面辅助学生提高作业效率的有力举措,也升级了学校办学理念,让素质教育实现在作业管理中落地开花。

总言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作业布置行为失控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短视化、功利化”倾向,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管理,是义务教育学校深改的重要一项内容。我们相信:将作业管理与“三个课堂”有效整合与落地,在学校作业布置管理全程中实施系统性减负理念,全面推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三大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是学校不折不扣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的科学思路。因之,“双减”政策的落实,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教师都是“双减”的主动脉,都是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只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创新思路,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最适合学校校情的最佳减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