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名师风采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蒙曼
中广网    2007-12-1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蒙曼,女,满族。1975年生,河北人。1992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史专业,师从荣新江教授,获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著作包括:《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合著);《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专著)。主要论文有:《开天政局中的唐元功臣集团》、《公主婚姻与武周以后的政局》、《唐玄宗朝北衙禁军准内廷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唐代长安的公主宅第》、《延客与惑君》等。所授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专业英语、历史文选、隋唐五代史(研究生课)、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古代宫廷政治史。

 

    “登上讲坛纯属偶然”

  不久前,《百家讲坛》编导张长虹来省城公干,无意间提起了蒙曼。“她录制节目时,从来没有返工,这在讲坛中是绝无仅有的;她可以用女性心理和女性视觉来分析武则天,透彻而全面……”张长虹话语里非常兴奋,因为年轻的蒙曼带给她太多的惊喜。

  听到如此高的评价,记者迫不及待地与她取得联系。因为史学专业的严肃性,记者起初发短信联系时有些拘谨,但蒙曼回复过来的短信却越来越俏皮,有很多网络用语,甚至还会用冒号与括号组成一个笑脸。最后,当她的声音终于从千里之外传来时,记者发现,她就是这么一个喜欢简单和快乐的人。《百家讲坛》的策划人解如光说过,挑选讲师的首要依据就是有观众缘,看来,至少蒙曼是个快乐提供者吧。

  《百家讲坛》里多数主讲人都是年龄稍长的学者,而32岁的蒙曼怎会如此容易地登上讲坛?蒙曼归功于孟宪实。“孟宪实是我的学长,我们同在北大读博士,只是导师不同而已。他在《百家讲坛》讲课时,就向央视推荐了我。于是,节目制片方便专程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听我上课,听完之后,觉得我的主题、风格都与节目合适,因此在今年一月底便让我试讲,三月份正式开始录制。”

  巧合的是,蒙曼同于丹长得很像,就连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调也同于丹如出一辙,所以易中天称呼她为“小于丹”。其实,这个称呼远不止长相相近这么简单,32岁的她就能在讲坛上露脸,其学识和见解必须有独特之处;武则天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人物,要来评说她,不能只是寥寥数语这么简单。单从这两点来看,蒙曼恐怕就不是一般人。

  既然被誉为“小于丹”,不知道蒙曼是否与于丹有过正面接触?“正面接触?呵呵,握手算不算?我平时很少看电视的,也并不了解于丹老师的讲解风格,但她做出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有一次在《百家讲坛》开会,我正好遇到了于丹老师,虽然彼此没有说什么,但能够亲眼见到她已经令我非常兴奋了。”她回答道。

  【讲讲女皇】

  “要讲武则天的奋斗史”

  蒙曼的《武则天》系列共32集,11月19日起央视十套首播。蒙曼告诉记者,她会从武则天入宫开始讲起,看一个女人如何突破伦理和道德底线,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相当复杂,毁誉不一,极难评说。她颠覆了大唐,却又亲手缔造了大唐的强盛;她改写了天命,最终却又不得不向命运妥协。种种矛盾,层层迷雾,让千百年来的人们反复品味,一再琢磨。为何蒙曼会将目光瞄准这位1300年前的女皇?她的回答没有丝毫停顿,语速极快,一气呵成:“我欣赏武则天,是因为她确实伟大,站在她面前,我不能无动于衷,所以愿意为这位女性付出自己所有的经历和感情。”解如光还说过,之所以让于丹讲《论语》,是因为想让现在的青少年观众知道曾经有位叫孔子的老人写了这样一本书,而蒙曼要通过《武则天》带给大家什么呢?“奋斗史。武则天的成功当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是当这个女人在面对所有成就和问题时,用自身的努力和坚韧来坚持,她就是典型的女性奋斗的形象。”她笃定地说。

  《武则天》已经成功录制了30集,说到自己的演讲风格,蒙曼显得相当自信。“武则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我在讲的时候就会想,她怎么会在男权社会中横空出世当上皇帝,又怎么会突然失去皇位,失去皇位后她又为何不被贬低,不像其他亡国之君一样有悲惨下场?讲座中,我不会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去讲述,也不会平铺直叙地介绍整个事件的起落,而是带着问题讲,用悬疑去吸引读者,这是与传统讲法最大的区别。”

  此外,面对《百家讲坛》庞大的观众群,蒙曼认为只有通过“人性”的揣摩,才能调众口,才能吸引观众一直听下去。“作为讲师,也作为一名普通女性,我会从女性视角去阐释武则天,并用现代语言尽可能还原历史。武则天走的路和别人不一样,与她的女性身份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她是伟大的!”蒙曼这样说。从女性视角和心理视角去讲武则天,这也是蒙曼对其讲座风格的精辟总结。

  【讲讲“百家”】

  “就算大家叫我小于丹,我还是我”

  作为《百家讲坛》的“新人”,作为这个“学者造星厂”的一员,蒙曼既谦逊又自豪,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这段对话值得实录。

  山西晚报:《百家讲坛》里,你最欣赏哪位主讲人?

  蒙曼:很难说,文化是老百姓共同创造的,老百姓有资格享受文化成果。我们所有的主讲人都非常了不起,他们可以满足百姓对文史知识的渴求,为文化传播做了很大贡献。所以有这种行为的人都令人欣赏。

  山西晚报:易中天称您为“小于丹”,是不是也有点窃喜?

  蒙曼:这是易老师对我的鞭策。于丹老师很优秀,她成功地将《论语》《老子》带到普通观众身边。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学者,没有任何业绩和著作,所以这些话也就是各位前辈对我的勉励,就算大家叫我“小于丹”,我还是我!

  山西晚报:您应该是“讲坛”开播以来年龄最小的主讲人。顶着这个头衔,会不会有点底虚?

  蒙曼:年龄和外貌不应该是挑选主讲人的因素。“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没有人会说学问只有老年人可以研究,若真是那样文化就会断层了。其实录制节目时就台下的一些观众,虽然他们年龄和受众层次不同,但我通常会把他们当学生,这样的话压力也就小了。

  山西晚报:易中天从普通教授摇身变成了“学术超男”,说不定您也会一夜成名,迅速蹿红。您觉得“教授明星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蒙曼:教授明星化有三个层面:“教授”是学术领域的一个头衔,“明星”涉及大众传媒领域,“化”指从一个层面转到另外一个层次。若按上面这三点来分析,教授明星化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假如大家认为这句话是指教授通过《百家讲坛》走出象牙塔,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的话,这个提法也没错。教授研究东西是需要让人知道的,应该引导大众喜欢传统文化。

        
来源:Z--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乔梁      
相关报道 更多>>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余新晓
·易中天
·刘心武简介
·康震
·河南大学教授 王立群
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