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马悦)“课后服务既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刘宇辉作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与政协委员和网络大V一起,共同就课后服务问题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资料图(来源:CFP)

课后服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备受关注与两方面直接相关。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很难有很充分的时间来接送和看管孩子。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期待越来越高,家长希望孩子不仅在校内能享受好的教育,放学后的时间和空间里也能享受到系统的、高质量的教育,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

为此,北京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对于课后服务进行了多种实践探索。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整合北京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和孩子成长空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活动计划,开展一些科技、文化、美育等方面的课程,拓展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不仅是看管服务,还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形成一种制度和机制。

同时,强调体育锻炼,课后服务两小时里面安排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还开展一些学习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的拓展训练,并开放学校图书馆、运动场地让孩子自主设计活动,自主开展学习。完善拓展的课后服务,加强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强调了学业知识巩固提升,帮助孩子在学校内完成作业。

解决课后服务问题,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坚持边调研,边发现,边提升。服务时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结束时间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主要是满足家长方面的需求。强调实施范围全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有例外,工作日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选择性的,对所有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全覆盖。

在课程安排上,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和学业直接相关的,把课后服务在学业上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第二方面是强调要有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如文艺、体育、科技、美育等一系列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师保障方面,积极动员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做示范,引进校外的优秀师资和优秀课程,考虑教师的工作特点而实行弹性上下班。

开展课后服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学生自主自愿选择,切实解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学校协同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行志愿服务,面向所有学生,资源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保障资金、资源等方面,为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