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电脑旁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徐小璐,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对西城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知道基础教育在北京西城区是一面旗帜,今天我们演播室的现场请来了西城区的教委主任田京生先生。田主任您好。

  田京生: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首先,来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城区学校的一个整体的概况。

西城区教委主任 田京生

  田京生:好的,西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西城区的教育是非常发达的,应该说是教育的大区。之所以说它是教育的大区,主要基于这样几点:1、学校比较多,而且名校比较多。比如比较著名的:四中、八中、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像小学里面:实验二小、育英小学以及我们还有一些很好的职业高中和幼儿园。2、历史比较悠久。西城区的教育尤其是现代的教育大概起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尤其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的时候建立起了一批学校。到现在为止我们统计过,西城区100多所学校中有30多所是百年或百年左右的老校,深厚的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3、西城区的教育我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努力形成了一支有水平的、敬业精神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而且这些师资队伍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名师和一大批的骨干教师,他们对西城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4、和西城区现在的区位有关系。就是我们位于首都的核心功能区中心城区,所以我们要为区域的发展服务也要为首都的核心功能区服务。同时我们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教育的投入也非常的充足。目前为止,西城区的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在北京市都是首屈一指的。教育资金比较充足,也为我们的继续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我们知道学校的发展首先是师资力量的建设,一个学校可以成为名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多的名师,请您介绍一下西城区师资力量建设上的情况。

西城区教委主任 田京生(左) 和 主持人 徐小璐

  田京生:好的。我们一直以西城区有一只优秀的教师队伍而自豪,应该讲我们的教师队伍是有历史传承的。解放前在这些学校建立之初的时候,就有一批又一批的名师、教育工作者进行基础教育。解放以后,我们确实也有一批名师,比如:如果到了北京四中在校园里树立了两位老师的雕像,这两位老师是当时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在四中赫赫有名的特级教师。另外像我们的实验二小,前几年温家宝总理在过教师节的时候还专门去看望了我们老教师的代表,其中有一位就是我们实验二小著名的老教师霍茂征老师,温总理去看望他实际上是向他带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教师的问候。所以我们的名师应该是每代都有,而且有一个很好的传承。到现在为止,西城区目前在岗的教职员工大致有1万多人,其中在一线教师大概有8千多人。作为教师队伍的培养这8千多人我们分成了几个层面,首先是我们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这个骨干教师是由北京市的特级教师、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北京市的学科带头人来组成的,这个层面大致有200多人,实际上他们不但是是西城区教育教学的骨干而且也是北京市教育教学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另外一支队伍是我们区域的骨干教师队伍,除了上述这些人之外,我们区域的骨干教师队伍大概有600多人。作为区级学科带头人,这批教师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相对比较年轻。他们在学校里、在整个西城区都发挥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也是为特级教师、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形成一个后备力量。在学校我们也有一批骨干教师。这些年来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是非常重视的,除了形成骨干教师的机制,我们对骨干教师也有一定的经济待遇,同时也要给他们压任务给他们建立相应的促进机制,来促进青年教师组织、支持学科教学研究以及各类的科研活动。我们也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现在我们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从目前来看我们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达到了70%以上,新毕业的大学生非常的多。他们进入到教师队伍以后给教师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但是他们的培养和成长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氛围的。

  主持人: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西城区教委主任 田京生

  田京生:对青年教师我们现在主要采取的是:1、强调他们搞好教学的基本功,大学毕业以后站在三尺讲台上首先基本功要强,除了政治上的要求为人师表,在业务上主要还是要求他们熟练的掌握教材,非常自如的锻炼自己的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习心理学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最重视的还是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因为一节课是一个教师风采展现的直接舞台,同时也是传授知识的一个场所一个平台。我们知识一代一代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这样的平台来传授,所以教师上好一每节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青年教师中设立了很多的专项比赛,基本功大赛、基本技能技法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我们重视到了教师基本功的培养,所以我们的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今年上半年已经结束的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功大赛西城区的获奖人数、获奖的比例在北京市都是最高的,我们有一批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的比赛脱颖而出。其次,我们区里还有一些比赛,比如:小学的"金稠杯"、"西城杯",中学里也有一些评优课通过这样的竞赛、比赛给青年教师搭台阶和平台,让他们充分的展现自己,同时也通过这样的竞赛来不断的提高他们自己的水平。另外,就是建立表彰机制。每年我们对青年教师都是有表彰的,在每年的教师节给教师进行表彰的时候非常关注对青年教师的表彰,为他们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比如:单项奖和综合的奖项,来鼓励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最近我们马上要进行北京市小学教学基本功的大赛,我们在小学也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培训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小学的教师也会在北京市的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主持人:刚刚听您讲西城区的高中基本上是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高等院校,有55%的学生可以升入重点大学,请您谈一下西城区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田主任正在讲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田京生:教学是教育的生命线,一个学校搞得好坏老百姓直接看的是你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在这个问题上西城区多年来高度重视我们的教学质量。这个教学质量首先和我们刚才讲的基本功有直接的联系,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同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上好每一节课,我们重视教育科研、我们重视教学研究我们重视高考中考考试的研究也重视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通过这样多方面的重视来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我们还有一支很精干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队伍。因为我们的教研员是教学骨干同时也是一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他们要带领教师队伍来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研究考试、不断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心理,来全面的促进教学质量。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西城区学生始终在高考、中考这些重要的考试中在北京市名列前茅。比如:2008年的高考中55%的理科学生达到了一本的上线率,文科是40%多,也就是在西城区高中的学生有50%左右的学生能够进入到重点大学。当然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能仅仅的看到重点大学,我们关注的是各类学生的发展,我们提出每个学生都应该成才。我们有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有考上普通大学的学生。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进入到大专,进入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相应的学校中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所以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成才而决不是只针对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这是我们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的中考也是这样的情况,中考是学生一生中第一次重大的考试,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一般来说中考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是进一步的学习和志向的选择的开始。所以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也是在初中阶段解决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努力去提高中考质量,我们也是有一支很强的教师队伍研究中考,去领着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2008年是近些年来北京市第一次统一试卷、统一考试,西城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在今年招生的录取现场可以看到西城区一批重点和示范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都是非常高的,这也说明我们总体的教育质量非常的高。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质量是全方位的,中考高考只是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的反映,是显性的老百姓容易看到,而且学生短期的目标就是追求高分,但是从长远来讲我们一直引导我们的学校要看到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四中就强调学生20年以后学生是什么样,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中考高考名词和分数的高低,我们在不断地有意识的淡化,因为在分数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丢掉其他一些东西,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体育科技还有艺术素养,不能够把这些丢掉。所以全面发展仍然是教育质量最根本去追求的,这样今年我们对我们的学校校长、老师都多次强调我们决不以学生的高考中考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标准是要进行学校教师、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包括方方面面,有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将来无论在什么场合和工作岗位上,今后的几十年里他都是一个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后目标。

西城区教委主任 田京生(左) 和 主持人 徐小璐

  主持人:西城区的优秀教师资源比较多,这样就存在"择校热"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西城区是怎样处理的呢?

  田京生:这个目前是我们的一个难题,"择校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我们国家或者是北京市或者是西城区目前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这个综合反映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及我们教育本身还不能满足这个需求的矛盾。在经济社会里,经济社会发展的越好越快,社会越进步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就越高,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就越高。目前我们西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做到绝对的均衡,不可能每一所高中都像八中、实验中学;每一所小学都像育英小学、皇城根小学,每个学校必定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地域的原因、资金投入的原因等等造成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这样的差异在人民群众当中就出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选择。因为人民群众是有权利选择教育的,我们不能盲目的说这样的选择是不对的,这样的选择就带来了优势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这样就出现了"择校热"。从我自身感觉"择校热"是历史形成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原来我们觉得不均衡是不是学校的设备不行,后来我们给这些学校大量的投入设备但是还是不行,有师资力量也有历史传统的原因。我们很多的大校名校的历史传承和师资队伍这些软件的内容是不可能在几年内或者十几年内解决的,所以学生和家长去择校是很正常的,不仅是领导的子女择校,知识分子的子女择校,几乎社会各界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如果一旦他附近没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就会出现择校,所以不是短时间十几年、几十年可以解决得。我们目前所做的就是要极力的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来缓解"择校热",让人民群众基本的满意,我觉得完全满意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努力去做。

  主持人:如果孩子要选择在西城区学习的话,应该准备哪些条件?

  田京生:一般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只要具备西城区的户口就可以在西城区上学。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提出这方面的需求我们目前的公办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主持人:那比如说名牌学校也可以满足吗?

  田京生:这个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问题。我们满足的需求还取决于学校本身的容纳量,名牌学校他可能在招生的时候他的容纳量就已经够了,因为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初中生和小学生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一般是不能超过40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多的名牌学校在一年级招生的时候就已经人满了,这样他不可能有空余的位置来容纳其他的学生,往往我们这些来自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不一定是在小学一开学就来上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教委的角度帮助他们在就近的学校入学,我们认为保证入学是最大的前提但是不一定能够保障去哪个学校的要求。但是政府保证入学这个前提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那就是说只要具备西城区的户口,或者是有在西城区工作的证明就可以在西城区就学。

  田京生:过去我们是强调户口,现在随着北京市的城镇建设人户分离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孩子的户口本在这里,但是可能孩子的居住地在别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除了户口之外,我们这几年已经开始实行了就是孩子的实际住地在西城区,尽管你的户口不在这里实际住地在西城区,只要在西城区提出上学的要求我们也以就近入学来对待,按照西城区有户籍的孩子的正常的入学条件来解决入学的问题。

  主持人:2008年发生的大事非常多,从汶川大地震到奥运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正面教育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正面的引导呢?

  田京生:刚才我讲到对学生的教育是一方面,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各中小学每年每学期每周都要抓的事情,而且包括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有机的融入到思想教育的内容中,这取决于我们国家的性质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的性质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德育就主要指思想品德的教育。2008年对中国来讲是很难忘的一年,大事多、灾难多、喜事多,悲喜交加,是很辉煌的一年,也是很沉重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也抓住了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主要抓两个契机:1、汶川大地震对中国人民的心灵震撼是相当大的,而且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这些,我们利用这样的契机对学生开展教育,学生广泛进行了募捐。我们的教育系统据统计募集资金的总数达到了500多万,这都是我们的师生拿出自己的钱来捐献的,通过募捐来表达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是我们接收了一部分灾区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在一些组织的帮助下来到了北京。我们及时的在北京各中小学都发了通知无条件的接收在地震中来到北京在学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入学,免试入学安排相应的年级和心理辅导老师并且由学校来负责他们的书本、文具,同时免除一切费用包括学生在学校吃饭的饭费包括学生的服装都要求学校来承担。通过这些学生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报刊、视频的学习来教育学生在重大的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努力抗灾。中国人民这样坚强的意志本色,各个学校组织了大量的活动。同时也组织了一些适当的学生的报告对学生开展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我们普遍的感觉到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了强化,在我们很多的情况下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我们也看到读书的这些孩子,随着灾区孩子的不断好转很多孩子陆陆续续回来了,我们也感觉到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很关心自己的父母。另外一方面是今年的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从最初的火炬传递以及再往前对于奥运的宣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教育。我们在奥运过程中西城区的教委安排了很多有意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的活动、奥运同心结的结对子我们有23个学校和23个不同国家的学校结成了对子,大家在结对子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访问互相的了解增加我们的国际友谊和国际意识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看到我们很多学校,比如:克罗地亚大使在我们的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抖空竹,泰国的大使和孩子们一起谈泰国的文化,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的很多。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奥运日记的传递活动,我们的孩子们自发的来组织写奥运日记,使奥运日记通过接力的形式一个一个的去传播。每到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就要为孩子们精心的准备一篇我们学校学生的奥运日记,奥运日记里记载了学校奥运活动的花絮和孩子的感受,同时还有一些突出的事件,把我们在整个迎奥运的过程中教育系统的每一个学校的事情记录在里面。我们攒了厚厚的两大本将来我们准备把它存在档案里面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的教育成为一个很好的典范。再一点就是志愿者,我们各类的志愿者以及我们亲身参与的奥运活动,比如:迎接火炬、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活动。特别是我们的外事职业高中,这些学生到鸟巢和北京饭店参加奥运的高端服务。你可以看到鸟巢里面很精神的女孩子很多是我们外事职业学校的,这些孩子为奥运增添了很多的光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增长了才干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己服务的意识、礼貌的水平和综合素质,奥运对他们来讲一生都是难忘的都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样的口号,我知道西城区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之一,我们在社区教育方面具体都有哪些措施,都实施了哪些活动?

  田京生:社区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的一个更大的教育观,过去我们对社区教育的理解是退休没事了在家里学习学习,学学画和写字、养花养鸟,过去对社区教育的理解还是比较狭窄的。随着我们国家社会进程的推进,学习型城区的建设逐渐提高到日程上。其实也把社区教育提高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样的层面,在这项工作中西城区进行了一些有意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大概比较典型的工作是利用我们基础教育的资源在西城区的七个街道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学校。这七所社区教育学校制定了社区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为社区的居民提供各类教育服务,比如说:时事政治、艺术方面的书法绘画、国学上生动的了解我国文化的精髓同时还有动手制作这主要对社区的老年人,还有声乐和舞蹈,我们现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社区教育大纲,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区选择大纲里面的内容,根据居民所报的数量我们来聘请老师设置场地,解决居民的各种需求。目前这些社区学校在这两三年内,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是非常踊跃的,这在北京市应该是首创,据我了解可能其他学校还没有利用教育资源组织社区学校这样的情况,起码还没有每个街道一个。另外就是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每年我们对社区教育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为每个居民都提供了参与社区教育的机会。当前我们更加提倡的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社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入到学习性组织,因为社区教育它必定还是对区域的居民,学习型组织它涉及到每一个机关、每一个学校、工厂还有企业,我们现在在进行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等等一系列的评比和活动。目前学习型组织在整个西城区建设过程中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很多的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都提出了机关单位的愿望和理念,在这种愿望和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所有的成员遵循同一个愿望和理念手段就是学习。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大家在一起讨论,而是针对大家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包括政治、文化、还有一些学校结合经济危机讲经济知识,针对奥运会讲外语,做到只要我在终身的工作和生活需求的东西都可以在组织学习型建设出可以出现的,通过这样的组织和制度不断的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朝着共同的愿景去发展,这样的愿景往往可以形成我们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愿景综合在一起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聚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主持人:再过几天我们就进入新年了,在建国60周年之际请您对西城区教育的发展描绘一下蓝图。

  田京生:西城区教育总是有一个基点就是事情要做实,所以能够做实我们才去说它,做不实就不去想它。我们感到,目前西城区的教育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发展,我们认为首先我们的教育投入还是比较充足;第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基本上已经结束了,现在西城区没有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重建学校,这样我的重点不是在打造新的校址而是要加强学校的内涵;第三、西城区在北京市教育质量的领先地位是比较稳定的,教育是有历史惯性的它不是通过换人或者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这几个原因上来考虑,在建国60周年我们西城区的教育还是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西城区的教育的强项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所以我们提出来创造高水平的"十五年教育",要办好我们的幼儿园,办好每一所小学、办好每一所中学、办好每一所高中包括职业高中,这是我们十五年教育的含义。幼儿园按照目前的法规虽然现在还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但是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办好"十五年的教育"是我们近几年要推进的一个任务我们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方针。同时我们觉得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的人性化,过去我们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所深入。因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所有学生是我们和学校的基本要求,但是真正使每个学校都受益我们还要强调学生的人人成材,所以我们认为面向每一个学生要逐渐推进到希望学生人人成材,推进到每一所学校要校校成功。这样来解决均衡发展,有些学校可能历史短学校小,相对讲可能不如重点校的名气大,但是这个学校也可能办成功。通过发展特色,大家都有的我也有,在某些方面可能我有强势有吸引发展学校的特色来使学校有特点,让西城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这样的特色是老百姓所需求的。比如说我们有的学校有民族教育的特色,通过民族教育加强民族的团结,通过特色入手提高整个学校的水平。还有一些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特色,都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作为切入点来全面提升学校的水平。我认为校校提升关键在于每个学校都有特色,只有校校成功才是学生人人成才的基础,学生将来进入到西城区就学,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说命令大部分学生都非常优秀,有百分之多少上了大学和重点中学,我认为这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的全部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不成材对这个家庭来讲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需要,人人成材每个家庭才能和睦,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一个和谐的基础。

  主持人:电脑旁的您还有什么想和田主任进行交流或者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BBS上留言。田主任都会和您一一作答,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感谢您的到来

  田京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