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电脑旁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徐小璐。说到这个区大家不会陌生,这个区是古都北京的发祥地也是轩南文化的孕育地,它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北京城最悠久的牛街清真寺,同时也是国粹京剧的发祥地有琉璃厂等等,也是北京市著名的商业文化区,这个区就是宣武区。今天我们的演播室现场非常的荣幸请来了宣武区的副区长王永新先生。您好,欢迎您。

宣武区副区长 王永新

  王永新:您好

  主持人:首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宣武区教育的发展概况?

  王永新:好的,宣武区的历史非常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个区有传统商业区大栅栏,还有琉璃厂以及民俗文化的天桥和民族特色的牛街。这个区从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最早这个区学校的校舍都是以寺庙会馆为主,因为在宣武区的历史上会馆是比较多的,最多的时候达到450多所,主要是由于当时用来进京来赶考(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驻京办事处)。随着这几年对教育的投入宣武区的教育在硬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校舍、教学设备、师资配备都有很大的变化。现在这个区有教学单位79个,中小学一共有45所。目前,总共的在校生是3万4千多人,其中真正在一线的教职工是6000多人,教师4400多人,包括了学期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特别是这个区的民族教育也比较鲜明。现在基本上我们构成了一个终身教育体系,有社区教育学院下面有各个街道还建了8个分院基本上能够满足区里各类教育的需求。

  主持人:我们说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教育优先发展,那么我们区在教育优先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哪些点上呢?

  王永新:宣武区在研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讲到:科教文化强区。因为原来这个区教育基础与相对教育发达区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经过这几年从“科教文化兴区”到“科教文化强区”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上,随着这几年每年宣武区依法进行财政的增长,以2008年为例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占到了9个亿,应该说能够符合区的发展的。第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定期来研究教育。无论是区委的常委会还有政府的常务会包括政府的办公会每年都定期的研究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全区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教育方面5年的发展规划。包括校舍的变化、设备的投入,特别是按照北京市最近的办学标准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这几年教育做了很多的工作。

宣武区副区长 王永新 和 主持人 徐小璐

  主持人:说到办学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素质教育,那么宣武区的素质教育有哪些特色?

  王永新: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素质教育,从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宣武区首先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几年通过我们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去做人这样的道德教育。我们各个学校都充分利用自己自身的条件,比如有的学校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有的结合当前的形式进行了一些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育。以德育教育为例,我们在1984年就创立了中学生党校,在中学生中以“价值观、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应该说从84年开始,20几年的时间从在高中发展的党员通过给中学生讲党的教育,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德育教育方面来说,这两年我们有些中小学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包括有的学校让小学生背“弟子规”这是非常好的,小孩从小就对中国教育有一种了解。家长一起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德育上这几年随着新的形式的发展,比如宣师一附小,前几年以童谣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包括在学校里面怎样遵守法律法规、中小学的行为规范,同时回家应该怎么做,在公共场合应该怎么做,这方面胡锦涛书记给予很高的评价。充分体现了“三个贴近”,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融合。这也得到了市教委的推广,专门开的现场会。学校在德育中还比较注重法律教育,我们现在还有的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在普法过程中得到了诠释。除了“德育”之外,就是学生中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全市有三个区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前一段时间我们区有七个年级和其他三个区一起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现在看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变话,他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等,在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多学习一些好的知识都起了很好的作用。课程实验改革这几年的推动特别是校本课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像学校的历史包括您刚才讲到的宣武区的宣传文化,还有弘扬宣武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课程改革无论是从考试形式、内容包括像整个的课程设置当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现在宣武区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艺术发展。学校有它的艺术团队,宣武区有它的艺术团。另外在北京市我们又有几个已经假如北京市的艺术团,像“金帆”它代表北京市艺术团的最高的层次,通过艺术对学生教育,无论是美育、音乐还有舞蹈、绘画对小孩的培养是非常的好的。让孩子通过自身的特点得到发展。现在特别讲到对孩子的健康,要求孩子学习要快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坚持一小时锻炼。近年来,宣武区要求各个学校通过课间操和体育课还有多种的活动要保证学生一小时锻炼时间。现在学生的负担的确比较重,虽然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使一部分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总的看,学生的体制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体制。所以增强体制首先是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这些虽然做了很多但是还要继续努力。

宣武区副区长 王永新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些著名的文艺团体,也是在基础教育中涌现出来的。这样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关键词“教育公平”,像您刚才说到优秀团体只有在优秀的学校才能出现,那么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择校等等问题,我们区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时候有哪些实际措施呢?

  王永新:谈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近3、4年以来从教育部还有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国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为随着教育法特别是最近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教育均衡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正像您所说,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不能说是有些学校非常好有的非常差,教育均衡这几年中我们区所做的工作一是加大投入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趋于均衡,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校舍的变化。第二我们把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学校。现在在我们区的中小学当中进入到北京市示范学校的我们一共有6所,小学我们有北京小学、实验一小还有育才学校比如:康乐里小学、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回民小学等一批比较好的学校。初高中有师大附中、十五中、十四中、回民学校、育才学校、六十六中。我们这几年是通过他们与基础薄弱学校搞实质性的合并不是说学校挂个牌子,而是把学校的建制完全化的取消然后老师经过考核和聘任与基础比较好的学校一起进行统一考试。学生的生源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地域的招生范围也有所扩大。我们也通过多种办法,开始是采取电脑排位。让学生到比较好的或者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校。经过这几年我们由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好的学校与基础薄弱的学校还彻底的整合以后,基本上我们在四年前就达到了让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都能上比较好的学校。我们区在全市率先取消了电脑排位,基本上通过我们小学的对口职称包括学校之间搞那种小学直接到中学职称的办法。也就是小学升入中学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这个办法做完我们搞过了一些调查,宣武区的老百姓还是非常认可的。但是现在来看教育均衡中有一个大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做的,虽然办学条件改善了虽然生源在区域上均衡了,但是有一个学校的管理和教师水平这就是我们说的软件建设。从软件建设的情况来看确实需要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大力气来抓。我们老说一个学校为什么好:一方面是有一个好的校长还有就是有一个好的师资队伍。所以当初我们在给学生搞均衡教育也好搞电脑派位也好的时候记忆非常深刻,就说不要光给学生排位也要给老师派位。这就是说教育从校长来说要有一个很好的均衡,能够管理学校能够这个学校走到这个地区或全市的前列。老师也是一样的他可能能弱在他的师资水水平上,所以这几年在教师的管理上,每年我们通过校长的办学思想的研讨会让好的老师介绍经验同时让他的管理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优秀教师每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培养,特别是我们区搞的教师带薪脱产培训比较好,就是教师脱产半年之后通过他与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高校联合一起,作为一些课题研究一些项目使老师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补充和提高,来逐步提高整个教师水平。如果真的是硬件在政府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软件在教育自身内部和老师共同努力情况下,教育均衡才真正能够做到。

  主持人:那么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怎么解决的呢?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宣武区就近入学?

  王永新:这几年,对外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宣武区也做了一些工作。在5年前就拿出两所公立学校(一个小学叫红连小学,初中叫广安中学)就专门来安置来京务工人员子女。这是两个集中的学校,还有在各个小学和初中接受就近入学的。当时还收一些借读费,现在北京市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从今年开始就要完全取消流动人口他的子女上学的学费杂费。这应该是从北京市委市政府一个非常大的举措来进一步使来京的人员的子女能够享受良好的教育。这里我谈了一个观点,应该说对于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免除他们的学费杂费就是同在蓝天下,同享平等的义务教育这个是从战略角度确实有一种很强的战略意义。如果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有歧视或者不是让他享受公平教育,那么很难想像过十年二十年,将对这个城市的稳定和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这几年通过两所集中的的学校,和就近在我们其他学校随班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习。现在我一共全区是2400多人因为宣武区是与中心城区,和其他一些地区相比我们的流动人员的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有的区流动人员的子女非常的多达到几万人。

  主持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成为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我们再对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帮助等等都采取了哪些方式和方法呢?

  王永新:宣武区的区域面积比较小,所以民办教育的规模不是很大。我们现在的民办教育机构还是比较少的,像学前教育幼儿园、小学。宣武区的社会培训机构很重要。民办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精义文化学校”是以补习学校为主。从80年代社会力量办学也就是社会各个方面来办学,当是还只有200人次,现在我们是13万人次。确实对我们的公办教育和义务教育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民办教育是随着我们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学前教育为例宣武区的13所幼儿园全是一级一类,其中有四所是示范园还有一些民办园来进一步补足完善,这是符合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的。有一些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也是重要的补充和完善。社会力量办学主要是面向整个社会不单是学生还有成人的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辐射。谈到职业教育,宣武区的职业教育原来有10所现在我们经过整合以后在7、8年前就已经合并了3所,1所是省部级的。职业教育发展这些年也确实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北京市的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普通高中为主,现在确实有一些实际招工和录用的问题。职业教育这几年受到了一些限制,特别是它的生源上包括专业设置上。职业教育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不但是需要博士生、研究生,更需要一些在专业技术上有一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这几年,像我们办得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印刷专业还有中药专业都非常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下一步我们想继续整合使他能够和高职教育进行结合,能够把职业教育包括我们讲到的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协调发展。

  主持人:在我们的区域教育管理方面,有没有遇见一些困难?我们是怎么解决得?

  王永新:在教育管理当中,确实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也在逐步的解决和研究。但是从我们区政府的情况来看,教育管理问题不是一个很大的为题。我主管教育比较长了,当教育局长当了五年主管教育又干了十年,所以对基础教育非常的熟悉。从管理上面来说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长的时间,因为教育的连续性是非常强的。另外我们政府订立了一些制度,每年每次区委常委会都要听教育情况,区政府的常务会要听一次区政府的办公会要听一次,只要教育碰到一些发展问题,随时可以在会上进行安排。我们形成的一些制度也是很好的,每两道三年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就要表彰优秀的优秀的书记和校长还有模范的教师,通过一些政府奖励的办法。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每年教师节还要表扬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财政投入上坚决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教育的“三个增长”增加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教育经费。在管理层面上在对学校的校长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还有在教育内部经过选拔录用等办法。这几年学校碰见的一些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结构工资,这个问题市里包括国务院也非常重视,也是敏感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现在我们也在进行测算,明确的提到义务阶段教师的收入不能低于公务员的水平,这样就更加明确了,这样可以看出国家对义务教育是越来越重视这些年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也希望今后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使宣武区教育有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今年是建国60周年,您在教育工作战线上已经工作了多年了,那么结合宣武区实际的情况,请您谈谈未来几年的发展。

  王永新:经过改革开放30年得发展,特别是建国以来60年的变化,宣武区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今年在研究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请了一些教育界的老同志回来座谈,他们感到也是这样的。他们谈到教育的发展从建国以后这60年的发展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宣武区今后几年的发展一是要继续贯彻十一五规划中讲到的“科教文化强区”的整个思路,但是经过这段时间来看特别是近60年我们各方面的努力,教育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宣武区2008年的情况来看,全区人均的发展量已经达到7500美元,相对来说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必然对教育要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深远的影响怎样使我们教育自身内部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注重教育内涵和教育质量。政府加大投入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如果我们教育的管理,教师的水平如果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话教育均衡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认为今后几年注重抓校长的办学思路、学校管理来提高我们区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的使每个教师都能够达到在义务教育的每个学段应该达到的最高水平。这样再经过5-10年的努力以后,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

  主持人:王区长从很多细节来阐述了未来5-10年宣武区教育的发展蓝图。电脑旁的您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想和王区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者是还有什么疑问想让王区长为您解答,您可以在节目之后的BBS上留言,王区长都会对您一一作答。感谢您的到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王永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