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徐小璐。今天的演播室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演播室的嘉宾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于虹女士,于处长,您好!

  于虹:小璐,你好!

于虹处长详细解答汉语拼音的诞生过程

  主持人:说到汉语拼音大家都不陌生,从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汉语拼音,开始学习声母和韵目,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了,它的起源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都不是特别了解,您能不能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汉语拼音方案是怎么诞生的呢?

  于虹:好的,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确实如你所说,汉语言拼音的制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体系,所以汉字本身存在着不能直观表音的问题。所以我们从古代开始,为了给汉字表音古人想了很多办法,大家熟悉的“反切法”,后来到明朝的时候外国的一些传教士到了中国,他们为了传教的需要,就想研制一套用罗马字母表示汉字读音的体系,比较知名的有利玛窦、金尼格他们都有一些方案出世,这个方案对于表现汉语语音系统并不是很精确,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是直接拼写方言的,并没有在中国社会普遍流传开。

  到了大概18、19世纪有更多的外国人到了中国,有外国人想进一步研制一套能标注汉语读音的拼音系统,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外交官叫委托马,他制定了一套“委托马式”拼音, 有相当一段时间“委托马氏”的拼写法在我国甚至国际上拼写汉语相当有影响,但是它也同样存在不能精确的表示汉语的因素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在中国社会还是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到了19世纪末,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一个被列强瓜分、凌辱的历史状况,所以很多仁人志士认为中国必须要图强自救,必须要发展教育,开启民智,由此想到要减少、减轻学习的负担,尽快普及教育。那么汉字的繁难和本身不能表音就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教育普及的一个因素,当时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们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状态,所以国内的仁人志士想研制拼音字母,有的甚至想研制拼音字母文字来替代汉字,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切音字”运动,研制了很多方案,各种方案在明国建立以后又进行了讨论,最后定出了一套用汉字的笔画(有点像偏旁部首的形式)表示的注音字母来标注汉字。但是很快很多学者就发现,因为这套方案还是不利于汉语的国际化交流,因为国际上通用的不是这种汉字笔画式的符号,所以在国际上没法交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工农业生产的产品,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些排序,都需要有一定之规,这个注音字母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任务,所以很快一些学者发现,还是要另外制定一套罗马字母的拼音方案来完成给汉字注音、拼写汉语的历史使命。当时有赵元任制定了一套叫“国语罗马字”,另外还有瞿秋白、吴玉章他们在远东地区推行的一种叫“北方拉丁化新文字”,那么这两套方案也各有一些不足和缺点,所以还是没有统一成一个拼音方案,得到广泛的推广。

于虹处长和主持人小璐亲切交谈

  新中国建立以后,百废待兴。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普及教育,发展文化,所以制定一套汉语拼音的方案来解决文化传播、教育普及,能为识字提供一个工具,能为标注汉字、普及普通话提供一套符号体系,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当时党中央做出决定,把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案三项重大任务之一。经过几年的工作以后,制定了6套拼音方案,有汉字笔画式的,有拉丁字母式的,后来经过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到56年有了一个拼音方案的草案,在全国广泛的征求意见。到57年的时候,这个方案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批准,批准之后,国务院定出一个月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宣传月,在全国进行宣传,同时征求意见。经过慎重的科学研究、反复修订、征求意见,非常慎重,这是一件大事,所以这个方案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于是1958年2月11日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这个方案得到讨论通过,所以这个“汉语拼音方案”终于诞生了。

  主持人:汉语拼音的诞生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也非常的动人。于处长讲的非常的好,我想很多朋友和小璐一样都已经沉浸其中了。那么汉语拼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呢?

  于虹:因为这是有深厚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一项重大的文化事业,而且刚才已经介绍了在制定的过程中经过了反复的探索,吸收了一些语音学理论中非常先进的知识,也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制定拼音方案和拼音文字的经验,同时我们有很长的实践历史。经过实践的检验,同时经过科学的研究探索的过程,很多在里面贡献了力量,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种文化创新的举动。

   

主持人徐小璐于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于虹合影

  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一下汉语拼音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于虹:第一,我们大家比较直观的是学会识字,很多人都是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的。用汉语拼音来识字是最好的识字辅助工具,可能很多字你还不会写,但是有汉语拼音的标注读音,你就马上能够记,能够认,通过这个你可以扩大阅读量,扫除阅读上的障碍,能够开阔视野,扩大阅读知识面,这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很大的作用就是推广普及普通话,因为汉语拼音准确的记录了普通话的读音。

  第三,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工农业产品的编码、代号,比如户籍管理部门,图书馆,一些资料库都是用汉语拼音的顺序来排序的,所以排序检索、编制工农业产品的型号代码是很方便的,就是把这个社会进行信息化的一种排序,很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四,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有很多少数民族有语言没文字,或者有的语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不知道什么原因停滞了,没有人再用了,或是有些古老的文字在现代人掌握的越来越少,所以在建国之初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一些文字,就以汉语拼音作为共同参照的基础。

  第五,我们国家的残疾人,盲人有盲文,聋哑人有手语,有一部分手势是天然的手势,很精确的部分他要通过手指来表示汉语拼音的字母形式,用这种方式来精确地表述词汇和抽象的思想,这个对于他们学习文化、开阔视野,能够容如正常人的世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六,更大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国际的交流和汉文化的国际传播。有了汉语拼音以后,汉语拼音可以拼写我们的人名、地名和专门词语;另外很多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甚至媒体说已经掀起了一种“汉语热”,大概有4000万人学习过汉语,在海外的汉语推广中,借助汉语拼音作为教学的基础工具,教外国人学习汉字,学习汉语普通话,这也是基础性的一个工具。所以汉语拼音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大概就是这几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刚刚说到的第六个作用是与世界接轨。现在道路上的交通标识牌上的汉字是正确的,但是标注的汉语拼音却是错误的,那么下一步我们怎么规范汉语拼音的正确使用呢?

  于虹:你谈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汉语拼音在地名标志中的使用,这个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街、路、巷、楼名的标志牌,比如说长安街,那个“街”是用汉语拼音的拼写形式,这是一种形式,作为街、路、巷的名称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为交通指示牌的标注形式,这个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和国际都有相关的标准,规定是很明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的规定要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规范。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也很明确的说汉语拼音是作为拼写地名的规范。还有国际标准,现在很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而且很多城市要承担一些国际化的商贸、旅游、体育比赛等大型的国际活动。其实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且不说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很明确的规定,要有街路的名称,通名和专名都要用汉语拼音来标注。作为国际标准也有很明确的规定,1977年的时候联合国的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过决议,说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标准。

  用罗马字母拼写地名的标准是汉语拼音,这个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都是非常明确规定的,所以说要和国际接轨的话,首先你自己国家的标准,国家的法律应该遵守;第二,应该遵守国际标准。

  主持人:刚刚说到的是汉语拼音的很多规范。汉语拼音应用也是非常的广泛,在应用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什么困难呢?

  于虹:会的。刚才说的地名中汉语拼音使用的混乱,已经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的标准,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方面,大家出于不同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中汉语拼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到底应该教学多长时间,现在又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有些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汉语拼音的作用,更强调别的东西,以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可能忽略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这种情况将来会吃亏的。还有在社会的一些领域中,比如人名的拼写中,特别是在国际的体育赛事里,拼写的形式没有按照我们中国的习惯和国家的规则而擅自仿照一些其他语言的人名的书写习惯,比如把姓名倒置,这整个改变了整个中国人民的拼写状况,这些规则国家都制定发布了,但是很多人不遵守,出现使用上的混乱情况。

  主持人:我们希望汉语拼音的规范化越来越好。说到汉语拼音就说到推广普通话了,现在有些电台、电视台会使用地方方言来播音,甚至有一些电视台会有儿童剧或是电视剧会有地方方言版的配音,您对这种现象是什么看法呢?

  于虹:近年来确实这个方言电视剧、方言小品、方言播音的广播电视节目有增多的趋势,这个问题出现的背景十分复杂,一种是随着国际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地域文化可能被逐渐推向边缘化,人们就逐渐就有了保护地域文化的意识。方言属于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比如方言的戏曲、说唱节目等等,这种载体形式主要是地方的方言,人们由保护民族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的热情延伸到了认为需要保护自己的地方方言,他们对方言电视节目的接受和喜好程度某种意义上并不是他对这个方言有多喜好,而是对方言承载的这种地域文化有一种保护和喜爱的热情;另外我们国家的媒体他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广普通话从来都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通过广播电视学会了普通话,所以推广普通话是他天然的职责;另外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广播、电视要以普通话作为基本的用语,这个规定是非常明确的。方言的播音节目特殊情况下需要经过特别的审批,要经过国家或省级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的批准才可以播出的。现在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方言的电视节目有增多的趋势,这个问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去处理。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处长,从汉语拼音的诞生、发展使用到遇到的困难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解答,电脑旁的您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和于处长进行交流,或是有什么问题要和于处长进行沟通,都可以直接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或是在BBS上给我们留言,于处长都会为您一一解答。今天的节目就结束了,感谢于处长,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