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徐小璐。我现在云南省的一所著名高校里。这所学校建校于1951年,通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在2006年正式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坐在我身旁的是云南财经大学的校长——汪戎先生。

  主持人:您好!

  汪校长:您好!大家好!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 汪戎

  主持人: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财经大学的办学历程、现在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

  汪校长:云南财经大学从1951年建校。学校的办学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前三十年主要是以云南省地方财贸干部的训练和教育为主。它是云南财贸干部学校、商业干部学校、粮食干部学校等其他学校逐渐合并在一起的。1979年前,学校主要是干部教育。1979年才办大专班,1980年本科开始招生,并筹建云南财贸学院。从1981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所以学校的本科历程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学校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期,发展非常迅速。到1999年学校有了硕士点。我们在2008年被省政府正式确立为博士点授权建设单位,我们现在正着力于博士点的建设。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学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整个教育体系会更加完善。

  从学校的教育类型来讲,我们以普通高等教育作为主体。现在的在校本科生有13000人,研究生1500人。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规模本科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大专人数2000人。除此之外还有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人数达到了520余人,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的综合型大学。从专业来讲,主要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从本科层面讲,我们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了所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此外还有法学、计算机、数学、设计艺术、新闻等专业。现在基本上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法学、工学、艺术学科综合在一起的一所多学科大学。三十年来云南财经大学已经从干部教育学校发展成为省属重点大学、多科型的大学。

  主持人:请汪校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

  汪校长:首先从规模上,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校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学校占有面积一千多亩,校舍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米;从空间发展和设施设备发展来讲,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十年,学校的学生人数从2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0多人,师资队伍达到1400多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结合所处区域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对本科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改造。目前,我们的会计学在云南省是最好的,包括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等专业在省内非常强。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好专业,在上世纪80年代市场营销在全国就已经享有盛名。当时的老院长吴健安先生和周三多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编写了一本教材,该教材统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推荐给各大高校,所以在全国很多高校都使用,现在仍然是高教出版社重头推荐的教材。在这个教材建设带动下,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非常快,获得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在这些年来,我们依托市场营销,把专业扩展到了物流。物流专业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被批准为国家的二类特色专业。还有我们的金融学、财政学、公司财务等本科、研究生专业在云南省内都是最强的。从学科意义上讲在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这两大学科门内中我们占据省内的领先地位。虽然我们1999年才有硕士点,但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我们现有一级硕士学科十个。基本上涵盖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这四大一级学科。据我了解在没有博士点的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同时设有这四个学科的不多。所以我们就奠定了一个申报博士点的基础。在硕士点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又重点发展了几个学科;一个是财政学,我们在研究地方财政,特别是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有很突出的研究成果。我们有很强的团队,有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共同支持建立的研究中心。我们的统计学,通过引进首席教授和先进团队建立了一支在统计学方面非常强的队伍,结合我们学校原有的优秀师资力量使得统计学在统计理论方面、统计方法上、金融统计、国民经济统计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除此之外,我们的企业管理、会计学的土地建设、土地资源的团队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一批学科团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这五年来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全国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刊物——《经济研究》上发表了8篇论文。而整个云南省共发表了10篇。这些年来大家在争取国家级课题方面非常努力,所以国家级的课题逐年在提高。我2005年到学校工作,当时我们国家级的项目只有一项,2006年达到了9项,今年已达15项。同时我们的科研经费也在不断的增长,2005年学校的科研经费只有200多万,现在已经超过1000万了,并且正在向2000万进军。不仅是纵向的课题,横向的课题也有很多的资金。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大家都关心科学研究,热衷科学研究这样的学术氛围。使得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学校有了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我们第一次申报博士点建设就在省里通过了评审,列入了博士点建设单位。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氛围形成的结果。

 

本台记者徐建娟(左)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汪戎(右)

  主持人:云南财经大学凸显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是什么。

  汪校长:特色肯定是比较过程中才出现的,比较时间、类型或者区域之间的不同。把我们放在省内比较,刚才我已经说了一些。如果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作比较,我们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留学生的规模也非常大,达到500多人;其中有300多人是来攻读学位的,他们大多数是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此外每年也有很多从欧洲、美国、韩国来的学生攻读我们的学位。同时我们还和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探讨共同推进MBA专业学位建设的途径。这是我们的区位优势,相对于国内其他财经类院校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另外我们的研究力量也是放在这里,所以现在我们对东南亚、南亚,特别是印度洋区域非常关注。这个研究特色也是逐渐的表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可能在这个时期相对于其他学校有这个特色,但能否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是很难说的。我认为特色是一个过程,也许我们现在表现出来对东南亚地区有教育研究特色。但我们能不能走出去,还要看我们能不能一贯的坚持努力,把精力和师资力量放在上面。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沉淀下来的,是其他学校替代不了的。就目前的意义讲,我觉得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说是完全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是不确切的,只能说在这个时段与某个区域、某个类型的学校相比较是有不同之处。我相信未来我们学校会形成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特色。

  主持人: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描述到云南财经大学连续几年本科就业率都在93%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什么学校能保持这么高的就业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学校又怎么保证学生依然有好的就业形势?

  汪校长:主观上讲,学校做了很多的工作。去年年底金融危机袭卷全球,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问题。当时有一定的失业率显现,所以有一定的就业压力,特别关注高校,因此从上到下都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和省里签了协议,再把任务分配下去,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就业率掉下来,就对不起学生,所以当时大家都很努力。这虽是主观的因素,这个主观因素很重要,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高校的就业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事实上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就业岗位从统计数来看可能有所压缩,但我们觉得现在学生就业的岗位是有选择的。今年五月份,提供给我们学校的就业岗位近二万个,但当时我们的毕业生才3000多人,这时我们的学生不急于选择就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的岗位还是很多的,关键是大学生的选择,大学生自身多岗位的认同和选择。我感觉不是今年的就业岗位少了,而是我们需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现在学生自己创业或是择业选择得范围是非常广的,非常灵活;像一些热门的工作,如考公务员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这就造成结构性的不合理。这样的不合理要是长期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问题。

  主持人:学校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有哪些鼓励措施。

  汪校长:我们学校有自主创业的传统。现在云南省几家大的民营企业,比如东俊大药房、爱因森职业教育,其他一些大的投资集团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自主创业出来的。有一次我们的商学院上报在学院建一个创业园,这个创业园是由已经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自己创业的三十多个大型企业联名向商学院提出的。他们愿意用他们的经历来教育学生,并出资来建创业园,帮助在校学生创业。我们现在正逐步把这个传统变为创业教育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今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人格教育”和“创业教育”。我希望通过这两个教育能把我们的本科教育做得更好。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人格素质的人才。可能学生没有选择创业之路,但他在我们学校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生动的人格教育,这样对他以后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通过汪校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为什么云南财经大学的就业率那么高,和学校在鼓励学生创业所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有关措施。

  主持人:学校在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方面又做了哪些贡献?

  汪校长: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经济领域和各个企业中遍布全省。我们有很多学生进入了政府部门,如银行业、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等。还有很多学生做到了大型企业的老总或是高管。由于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各行业的第一线,因此我们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一线技能,让他们能迅速的进入一线工作。同时我们还注重他们的素质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再一个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我们以体验为主,现在我们正在完善人格教育体系。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系统,让学生在学校能体验到这样一种氛围,在这样好的氛围中,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塑造,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主持人:自己选择,自己塑造就是云南财经大学培养人才的特色。您对高校扩招有什么看法?

  汪校长:我们觉得高校扩招是一个历史必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国力那么强大,国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所以中国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读大学,但我们在满足这些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的供给要素上可能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虽然土地要素、房子要素、物质性的要素我们都建起来了,但还缺乏切切实实能够保证快速增长需求的师资队伍。我们的培养经验与培养模式还在改造之中,其中就会出现对高等教育适应与不适应的过程。有些学校师资集中比较快,可能在当时的教学质量提高上没有什么体现。一些地方性的院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教育资源汇集期间,由于不能适应如此大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些空档。比如有些中专学校上升为大专,大专上升为本科,其在教学设备和师资投入方面还存在欠缺,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现实。我们也应当承认这个现实,但承认不等于放任。作为地方性的院校我们学校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提高和改造它,我相信所有的学校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因此高等教育需要一个时间,应当得到社会的宽容、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段时间会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建立师资队伍,优化、壮大教学资源也会达到适应。不能单纯的压规模提质量,而要在调整规模的过程中,整个政府和社会建立一套制度体制,不断地提高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力量,让社会投入很快的集中到高等教育上,使其逐渐适应。我认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看法或做法。

本台记者徐建娟(左)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汪戎(右)

  主持人:您觉得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汪校长:我们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工作的黄金时期可以到2050年。也就说他的一生和整个祖国、整个民族复兴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的目标是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到那时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国。也就是说90后这一代人是在具体地履行强国梦。强国也就是说中国已成为和世界所有强国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所以这一代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他们是与世界强国具有竞争力的一代人。就比如我们的父辈是建立共和国的一代人,他们使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我们正好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工作又在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我们贡献了全部的精力与生命,我们是让中华民族挺起胸的一代人;下一代是让中华民族昂起头的一代人。而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一代人应当具备什么,他们将和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强国中的这一代人竞争,因此在建立高等教育人才规格时应当放在国际视野当中,所以要思考90后这一代人需要什么。这一代人有自学的能力,况且在目前网络发展快、开放性的环境下可以多途径的汲取知识,因此知识方面他们不欠缺,欠缺的是技能。和美国的同代人比较,他们的知识训练是非常充实非常到位的,欠缺的是技能训练。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技能教育也是中国的弱项,但更缺失的是人格教育,这也贯穿于整个中国教育中。

  从基础教育开始,由于高考这个独木桥,几乎所有的正规教育都是按照高考的要求安排整个教育过程,包括社会、家庭、父母都是如此。这一代缺失的是人格教育,缺失的是对自然、对社会、对家人的爱与责任,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在高等教育阶段就必须强化他们的人格教育。我们学校曾要求学生做家庭体验,就是假期必须帮家里做两个星期的家务活,然后把照片、体会和家长的签字寄回学校。这本是在幼儿园就应接受的教育我们却在大学进行,尽管收到很多家长的感谢信,但我还是感觉很悲哀。怎样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如何在挫折面前表现大度,看得长远,为他人考虑更多,对社会有一种自发的责任感,在团队中有一种相互关心的精神、体贴精神、理解精神;能够包容,包容错误、包容别人对自身的偏见等等。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有这样一代人具有这种人格,这种人格是中华民族成为强国的必须。

  主持人:最后请您描绘一下云南财经大学的美好蓝图。

  汪校长:云南财经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的财经院校,我们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首先我们是踏实、认真的关心地方经济,关心地方社会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提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要为地方培养好的人才对学校的师资水平,科学研究水平要求很高,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建设学校的教育条件。

  我们的目标是把云南财经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财经大学,经过五年、十年的时间能够在中国的财经学校特别是地方财经学校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和成果上都居于领先水平,成为云南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云南财经大学未来的美好蓝图,也在现代大学生素质以及现在高校发展方面得到很多启示。如果电脑旁的您还有什么问题想与汪校长进行沟通,进行交流,可以在节目之后在 BBS上留言,汪校长都会为您一一解答,同时也祝愿云南财经大学越办越好!谢谢!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