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江西余江县韬奋学校校长 陈刚

  记者:尊敬的全国各位听众和网友们,您们好!我是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记者荣国军。我现在来到了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余江县韬奋学校进行采访。坐在我身边的是余江县韬奋学校校长陈刚,下面请陈校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的具体情况。

  陈刚:尊敬的全国各位听众和网友们,您们好!我是陈刚 ,首先谨让我向所有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余江县韬奋学校是一所现代化公立学校。学校创建于1980年,前身是邓埠镇良种场小学,1995年8月升格为县直学校——余江二小。2000年7月,为纪念爱国志士邹韬奋先生,弘扬韬奋精神,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余江县韬奋学校,并迁址于中洲。

江西余江县韬奋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3亩,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住宿楼一应俱全;电脑室、语音室、律动室、绘画室应有尽有。学校现有学生2600余名,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工130人,90%以上教师达到大专学历,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29人,拥有一支智慧笃行的教师团队。

  自建校以来,学校注重将传统教育积淀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确立了“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确定了“质量立校、爱心育人、管理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并着眼于社会需求和本校实情相结合,通过打响德育工作的创新牌、科研兴校的质量牌、留守儿童的满意牌、校园文化的优质牌,走特色兴校之路。

  记者:在风景秀丽的马岗岭下、白塔河畔,现代化建筑、优美的花园式环境、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感受象牙塔的宁静和深沉。校长是怎样化蛹成蝶,使韬奋学校跻身于全市一流示范学校的?

  陈刚: 2005年,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我调任韬奋学校任校长。上任伊始,学校果断地确立了“质量立校、爱心育人、管理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决定双管齐下,一手抓校本教研,提供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的平台,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教学理念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一手抓学校管理,建章立制,实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同时,学校提出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建食堂、装电扇、搞绿化、添碗柜、安路灯、平操场、装雨棚、修围墙、粉刷教学楼、添置娱乐设施。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一片清新、亮丽向市一流示范学校迈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美丽恬静的校园

  通过多方筹资,为教学楼的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让学生享受优质的现代化教育,并为每间教师办公室更换了高档的现代化办公桌,安装了空调,建立了校园网,共享教育资源。为建设校园文化,学校开辟了长达20多米的韬奋文化墙,打造形式多样的主题走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今,学校优美、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已然形成了自身特色,自然景物、校园建筑、人文景观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优美、书香、和谐、现代的人文校园。

  记者:俗话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先后有四位教师获得“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听课说课竞赛”一等奖,这个成绩非常来自不易,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学校的荣誉!获奖老师说,这是学校“立根科研,助推学校发展”的结果。请问校长你是怎么看这个话题的?

  陈刚:“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是学校科研课改的宗旨。全体教师以科研促发展,靠科研上层次,至今已扎扎实实的进行了三轮改革实验研究。

  当新课程改革启动时,韬奋学校立即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中,承担了“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实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一直沿袭的封闭式“单轨制”教学模式低效高耗的弊端,提出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实行识字双轨、阅读双轨、听说双轨、习作双轨,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四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四年间化蛹成蝶的蜕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先后有四位教师获得“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听课说课竞赛”一等奖。“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成为学校走进课堂教学改革宝库的第一把钥匙。

  在不少学校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望而却步时,韬奋学校又以“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省级课题实验研究,提出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以探究发现、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上网搜查、设计、实践应用等环节的最优组合,建构起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网络与教育交汇的试验熔炉中,教师们不断调试自己,更新理念,努力整合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在沉潜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之后,这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顺利结题,教师们终于找到了开启学生主动发展大门的第二把钥匙。

  2006年,为落实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要求,学校又承担了省级课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并确定子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在查阅研究大量资料和调查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小学生课外读物推荐书目,相继编定了《学生阅读考级手册》和《韬奋学校课外阅读校本教材》,并对学生进行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值得肯定的是,学校还初步建立了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评估体系。此项研究不仅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而且在各班掀起了读书高潮,一个书香校园的成功转型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最大收获,成为了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多媒体教学

  多年的艰苦探索开辟出学校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学校腾飞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短短几年,韬奋学校不仅一跃成为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早已成为韬奋学校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学校教师强烈的教育改革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成为余江县基础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记者:您提出的“学校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理念,大胆创新,得到市县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请问学校是如何推进校本教研的工作的?

  陈刚: 校本教研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具体的平台来实施。

  一是学习平台。形成学校—教导处—教研(学科)组三级培训网络,提倡终身学习,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读书漂流活动、撰写我的教育故事和教学随笔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外出培训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有效的校本培训中吸收、消化新的课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二是实践平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如教师全员实践课、新教师的帮带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专题观摩课等。学校每学期还组织开展了“教师备课和评课比赛”、“说课比赛”、“教师下水文比赛”等活动,搅活了一池春水,营造了浓浓的教研氛围。     

  三是反思交流平台。做研究型教师,做有底蕴教师,是我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为此,学校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反刍自己的教学实践,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鹰潭市、余江县领导参加“鹰潭市校本教研示范基地第九个开放日”活动

  几年来,红红火火的校本教研在学校全面铺开,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的平台。2010年10月22日,学校成功举办了“鹰潭市校本教研示范基地第九个开放日”,得到市县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好评,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赞誉,尤其是八堂设计独特、精彩高效的展示课赢得观摩者阵阵喝彩,是学校校本教研的最好展示。

  记者: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工程中,提出了“书香溢校园,经典润人生”的口号。我深深地感受到,抓好课题研究是它的动力和源泉。请问学校是如何抓好课题研究的?

  陈刚: 2006年,学校承担了省级课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并确定子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启动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工程。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全体师生读好书,好读书。写标语,立站牌,更新文化橱窗,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三字经》、《弟子规》,营造书香氛围。规范班级文化建设,建立读书角、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栏,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把一些优秀读物带到学校来,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让教室的每一角落散发出文化气息。

朗诵表演

  二是大力开展“大阅读”活动。通过实行“三读”(早读、课前读、读书课)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早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至上课由值日生带领大家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相应的内容,“午间诵读”为学生中午到校后自由阅读图书角的课外书,“读书课”则从文体活动课中抽出一节,由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读物的拓展、名篇精读、名著交流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学校相继编定了《学生阅读考级手册》和《韬奋学校课外阅读校本教材》,制定了小学生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并对学生进行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

  第三,学校还初步建立了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评估体系。此项研究不仅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而且在各班掀起了读书高潮,一个书香校园的成功转型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最大收获,成为了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记者:特色是学校强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提出了“争星达标促养成”和“经典书香润人生”等活动独具特色,请问学校是怎样去实施这个品牌创建活动的?

  陈刚:学校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校情出发,寻求学校持续发展的生长点,经过慎重考虑和广泛调查,学校决心从长远着想,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从行为习惯、知识素养、兴趣特长、关爱留守儿童四个维度全方位打造学校品牌特色,形成在全县有幅射、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办学特色。

  首先是“争星达标促养成”的活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推出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加强对学生纪律、礼仪、卫生、学习、劳动等五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政教处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各班积极行动起来,训路队、讲礼仪、比站姿、看坐姿,有力推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真正发挥“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作用,抓好文明创建工作。

  其次是坚持每月一次文明班级评比。将卫生、班级文化、两操、周一国旗下讲话、学生文明表现和教师评价都纳入考核范围,每月都颁发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学期末将文明月评比结果作为优秀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班级的管理工作,推进了我校的文明创建,提升了我校精神面貌。

  第三是开展“经典书香润人生”活动。一直以来,“书香溢校园,经典润人生。”是我们办学的终级目标。2006年,学校承担了省级课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并确定子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启动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工程。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全体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三字经》、《弟子规》,营造书香氛围。规范班级文化建设,建立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栏、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把家中优秀读物带到学校来,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让教室的每一角落散发出文化气息。大力开展“大阅读”活动,实行“三读”(早读、课前读、读书课)保证学生读书时间。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学校相继编定了《学生阅读考级手册》、《韬奋学校课外阅读校本教材》,制定了小学生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并对学生进行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

国画兴趣班学生在作画

  值得肯定的是,学校还初步建立了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评估体系。此项研究不仅创新了阅读教学模式,而且在全校掀起读书高潮,一个书香校园的成功转型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最大收获,是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第四是推行“特长+专长”的艺术教育。2009年,学校正式开通第二课堂,提供了高水准的场地和设施,并配备了专业的教师,开设了舞蹈、合唱、腰鼓、竖笛等37个兴趣特长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生个个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在“鹰潭市校本教研示范基地第九个开放日”里,第二课堂展示是当天活动的一大亮点:腰鼓队、国画班、表演班、竖笛班、手工制作班、诵读班等班级精彩的表现,得到参观者得好评。

  记者: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提出的“以德育人、严抓常规、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德育绩效,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我想请陈校长细想介绍一下“养成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陈刚:学校倡导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一是通过抓养成促发展,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为进一步提升校风校纪,开学初学校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期末进行养成教育考核,改进星级班级评比条例,以星级班级评比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继续从学生着装、学校礼仪、早读习惯、午休活动、课间文明、路队集会等最基础的规范做起,使其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游玩、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成为文明小学生。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育人。学校十分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学期学校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感恩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继续发挥国旗下讲话、行政值周总结讲话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韬奋教育基地”、“学校橱窗栏”、“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介,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空间,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

  三是注重班级建设,加强学生队伍建设。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彻落实学校精神的关键所在。本学年,政教处加强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介绍座谈会,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大力实行“班级岗位责任制”,把“会用小干部、培训小干部、用好小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点,逐步形成班级自动化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欢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四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我校着力修筑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e学地带”、“德育导师制”、“知心姐姐”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倾诉和咨询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记者:作为一所以爱国文化名人邹韬奋名字命名的学校,学校大力开展“尊韬奋、学韬奋、做韬奋”的三个阶段主题教育活动,如今已经形成了 “挖掘内潜,独创德育品牌”的教育模式,请问各阶段包括哪些韬奋精神的内涵?

  陈刚:我校充分发掘自身的德育资源,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活动形式,创设出浓厚的德育氛围,唱响了“韬奋精神伴我成长”的主旋律。

  第一阶段就是“尊韬奋”阶段。为了让学生走近韬奋,了解韬奋,学校开辟了“韬奋教育基地”,通过清明祭奠、聆听讲座等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邹韬奋的人生历程,更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第二阶段是指“学韬奋”阶段。学校把韬奋精神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召开“以韬奋精神践行三个代表”专题学习讨论会,举办“学韬奋精神,悟为师之道”师德演讲赛,举办“韬奋杯”优质课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深刻地领悟了韬奋精神的思想精髓。在学生中,学校举办“韬奋精神伴我成长”的演讲比赛,举行“做韬奋式好少年”读书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邹韬奋》并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以不同形式阐述韬奋精神对自身的影响,使学生将其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引灯。

“做韬奋式好少年”演讲活动

  第三阶段是“做韬奋”阶段。为了让学生将弘扬韬奋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学校提出“争当韬奋小公民”的口号,开展了十星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出“星级少先队员”、“星级中队”。每学期获得十颗星的学生则当选为“韬奋小公民”,并颁发“韬奋奖学金”。同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雏鹰电视台、校宣传栏,介绍其先进事迹,树立身边的榜样,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

  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校组织了20多支韬奋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街道、敬老院、幼儿园,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开展城乡手拉手的活动,发动师生向农村贫困学校捐赠书籍,为身患白血病的同学献上爱心,掀起了“学韬奋、献爱心”的高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韬奋精神伴我成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韬奋精神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这项活动也成为学校的一项品牌活动,真正成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市县媒体以“余江韬奋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为题报道了这项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记者:近年来,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的一个崭新课题。请问学校是如何去关爱留儿童的?

  陈刚: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学校及时调整办学策略,于2007年9月尝试开办了留守儿童托管班,把社会、家长、学生三满意作为学校的追求目标,培养“五讲”学生,积极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一三四”育人模式(一个重心、 三个立足点、四个建立),即以寄宿制管理为重心,从习惯生活学习活动四方面入手,做到管理有力,措施得当。

  首先,学校立足于教师、学生、家长,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代管家长”队伍,以制度化促使生活部管理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其次,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对生活老师、食堂工作人员及任课教师实行上岗培训,恪守“服务至上,真情关爱”的原则,对学生的吃穿住行实行全天候跟踪服务。

  第三,学校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让每位教师每两周给留守儿童洗一次澡,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几年来,学校弘扬“真诚为人民服务”的韬奋精神,用热忱和爱心为留守儿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第二个“家”, 孩子们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对学校工作十分满意,不少家长还介绍亲朋好友的子女来学校就读。上级领导也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陈刚校长和留守儿童共度中秋佳节

  结束语:

  一位好的校长必将成就一所好的学校。自担任韬奋学校校长以来,陈刚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政廉洁的行为,敬业高效的工作态度,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师生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教师获奖硕果累累,学生竞赛遍地开花,在余江小学教育改革中独树一帜。

  回首过去,韬奋学校创造了兴学办教历程中的一个个奇迹,成为了余江教育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展望未来,韬奋学校正努力书写有品位、有品质、有品格的现代名校新篇章。这所年轻的学校必将在教育发展的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徐燕 曹青焰 记者 荣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