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权威之声

甘肃教育厅长白继忠:推动甘肃教育事业发展

中广教育 2010年06月08日 11: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工作上,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持久性、连续性,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甘肃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在义务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规模迅速扩大,初步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为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和储备了最具活力、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可以说,甘肃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调研活动的全面展开,我们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起点,我省教育事业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问题。从义务教育来看,虽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均衡发展仍是一个需要不断破解的难题;从职业教育来看,虽然近几年规模迅速扩大,但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亟待提高;从高等教育来看,虽然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规模仍然偏小,且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任重道远。同时,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必将迎接新的挑战。如何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甘肃教育的发展形势,加大科学决策力度,强化改革发展措施,才能实现甘肃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甘肃教育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问题。要实现甘肃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关键是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我们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我省教育发展形势、深入研究西部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西部教育强省”战略目标。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体系和工作任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办法,加快发展步伐,力争使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走在西部前列,使教育体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坚持实施“六大工程”,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针对当前我省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研究制定了“六大教育工程”。一是组织实施“品德教育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德育活动为主要载体,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全省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二是组织实施“扫盲教育工程”。建立扫盲教育长效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努力使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内。三是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省上连续五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每年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50万平方米,力争3年内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现有危房。四是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争取设立省属高校基本建设专项经费,提高省属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标准,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组织实施“教师素质工程”。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对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力争使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0%、97%、98.5%。六是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建成150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专业性实训基地,建成80个办学条件较好、特色鲜明、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县级职教中心,培训10000名“双师型”教师。“六大教育工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涵盖了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举措,是推动全省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我们将以此载体,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努力推进西部教育强省建设。

  (三)坚持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我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要以此为中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继续做好“两基”工作,采取“一县一策”的办法,在2010年前完成东乡、积石山、和政、广河、碌曲、玛曲、卓尼、宕昌等8个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以国家“两基”检查验收为契机,建立“两基”年检复查制度,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之举,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努力争取使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0万人;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到2012年,在部分县(市、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目前的52%提高到65%。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积极争取招生计划,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12年,使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目前的18%提高到22%。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真正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四)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建设20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专业点、改造200个传统专业,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社会竞争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0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成10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大学科技园,以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在贡献中求生存,在服务中求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人作为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力争在全省每个县建成一个青少年活动场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科学把握教育公平的发展性、阶段性,按照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相适应、同社会公平进步的状况相适应的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逐步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做到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惠民政策以保障教育公平、严格规范管理以维护教育公平。不断增加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能力。统筹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公平发展。继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教育乱收费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维护教育公平。

来源:中广教育  责编: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