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教育成就

2006年 翟海魂访谈 客观的历史与现实的未来

中广教育 2009年11月17日 16:05

贡献不可忽视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河北省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您如何看待县级职教中心对河北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翟海魂: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是河北省委、省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冀”战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理顺农村职教管理体制、提高农村职教规模效益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工作自1991年起步,1992年全面铺开,到1996年河北省138个县市全部建立了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一举使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受到了中央领导、教育部、兄弟省市同行的关注,被认为“创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发展职教的新路子”。在原国家教委的倡导下,河北省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目前,全国已有县级职教中心1800多所。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对河北乃至全国的农村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河北省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经验,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实行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办的办学体制;二是实行了“农科教结合”,强化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办学特点。实践证明,在这两条经验的指导下,职教中心建设不仅优化了农村职业学校的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对问题怎么看

  《职业技术教育》:但是,对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教育内部,教育外部,包括职业教育自身,长期以来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

  翟海魂:的确,关于职教中心的争论从它开始建设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争论的形式和内容随时间的不同有所变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当时建职教中心靠贷款、指标、是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二是有没有必要每县建一所;三是建设职教中心,是否会忽视普通高中发展,挤占高中资源。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也必然有它的历史局限。当初贷款两亿元,依靠中专指标和包分配的就业导向,吸引了学生,积累了办学资金。这在职教中心建立初期是十分必要的,体现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其实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起步能离开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呢?美国当年也是靠赠地法推动本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政府的这些强力推动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贷款,本来是政府担保还本付息的,但实际上很多贷款却是学校还本付息的,保守地估计有大几千万,这就造成了部分职教中心发展后劲不足;又如中专指标和包分配,这是当时拉动职教中心发展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使部分学校产生了对政府特殊政策的依赖。

  职教中心的建设,应该说是顺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产物。但河北的每个县的情况千差万别。当时把职教中心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作为一种“运动”推行开来。现在看,每县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职教中心的提法实际是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办学模式研究不够的表现。县级职教中心目前生源比较好的占三分之二,部分水平不高的学校只招了2、3个中专班,许多办成了普高。这实际上是职教中心建设之初重视发展规模,忽视发展质量问题的显现。

  对于建设职教中心,挤占高中资源的说法,我是不能苟同的。职教中心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课程设置等多方面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不会挤占高中教育资源。而且政府只要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统筹发展,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事业,而不是附属、低等的教育来抓,反而会促进高中教育,促进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升学、就业、在职提高等多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职教中心过去的问题,我认为核心是对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对在县一级办这么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对它的规律知之不深、不透。如果说过去也叫就业导向,它也是包分配的就业导向,带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点,这与面向市场的就业导向有很大差别。

  发展的着力点

  《职业技术教育》:河北省各级领导度非常强调这样一句话:“职教中心建成不等于办好。”那么,最近几年,河北怎样来保证县级职教中心既“建成”又“办好”的呢?

  翟海魂:对于职教中心建成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河北省的各级领导早有所预见。他们认为,如果不抓巩固,职教中心原先的成绩就可能变成问题,原来的财富就可能变成包袱。在1997年初召开的河北省职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重视规模的单极发展趋势转为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并行,把职教中心工作重点由建校转到深化改革,“抓巩固、抓完善、抓提高”上来。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在发展方式上,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职教中心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抓质量也是发展的观念,逐步扭转偏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把职教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是在办学体制上,处理好政府统筹与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职教中心要在坚持政府统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部门办学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办学责任,真正实现“大家办”。

  三是在办学规律上,处理好遵循教育规律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关系。职教中心作为一个教育和培训机构,要遵循教育规律,但更应遵循经济规律,下大力推进产教结合,要克服用普通教育模式来规范职业教育的倾向。

  四是在教育教学上,处理好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职教中心应突出技能培养,但不能笼统地讲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要着重培养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包括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

  五是在办学形式上,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关系。职救中心是服务于县域经济的中等层次职业教育,同时还负担着对农村从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的任务,要坚持长短结合办学,努力实现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的有机结合。

  六是在培养方向上,处理好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职教中心部分毕业生对口升人高等职业学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就业,有利于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职教中心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是面向就业市场,不能因对口升学而忽视就业、创业教育。

  七是在办学投入上,处理好争取政府扶持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经费困难、资金短缺是目前困扰职教中心发展的突出困难,这个困难将会长期存在。寄希望于政府在短期内给予较大的经费支持是不现实的,要努力发展校办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八是在职教与外部关系上处理好臂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走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路子,现在出现了一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办综合高中是这种融合的一种形式。但在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的情况下,职教中心不宜办综合高中。

  《职业技术教育》:具体有什么措施呢?

  翟海魂:近几年,围绕职教中心的巩固,我们出台了一些特殊政策。主要是通过抓专业建设这个核心,提高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是抓师资队伍。1998年采取特殊政策,加快了职业学校师资的培养。在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一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凡学历不达标的专科教师,免试进入参加专升本学习。有三千多名教师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了本科学历。尽管后来由于一些教师的调出、调入,教师总体学历达标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达到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抓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沟通。2000年开始,我们在一些职教中心与高等学校联合试办“3+2”成人高职班,现在已经扩大到全省,年招生规模达到3.2万。

  三是抓职教的对外开放。引进推广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搞了中德唐山合作项目;引进实验了英国BETC课程模式,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四是抓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资金,在全省范围搞了100多所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五是抓职业学校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自1997年起,河北省教育厅与社会保障厅开始联合进行教师、学生技能大赛,首创技能比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比赛,目前已有944名教师获高级工证书,557人获中级工证书,2000多名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

  《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想听听您的看法。

  翟海魂:职业学校有了一定规模,必须有一批典型即骨干学校。要形成一批骨干学

  校,必须先有一批特色专业,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这个途径,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地方经济特色和产教结合的思路来建。每校建1—3个骨干专业,各市建3—5个特色专业,省重点抓好30个左右特色专业。

  这次我们的提法叫特色专业建设;为什么叫建设,就是要搞成一个工程,就是要经过三五年的建设过程,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与国际接轨的、与行业和产业、劳动就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专业,并以此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由此带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特色专业上,我们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职教中心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县级职教中心要坚持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培养中初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作为培养目标,并据此开展教学活动。

  2、进一步搞好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职教中心要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区域特色经济设置专业,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的,要通过创办特色专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根据社会对不同时期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和丰富专业内涵,围绕特色专业发展派生专业,逐步形成专业群。

  3、进一步强化职教中心的办学特点。如果说我们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的话,那就是产教结合、产学结合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要强调职业的针对性,重视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推行“双证制”制度。鼓励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模式,如“双元制”、“CBE”等,建立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围绕特色专业,确定一个项目,建起一个在当地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实体,逐步形成融培训,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集团。要实现这些想法,必须着力解决好专业师资、教学设备和教材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坦率地说,对于办好职教中心,河北省的各级领导,包括您在内,有没有信心?

  翟海魂:当然有,这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曾作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是县级职教中心96%-97%学生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99%又回到基层。如果说基础教育是面向人的某个阶段的教育,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精英的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就是面向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终身的教育。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要解决的是农民问题;世界银行2004年教育发展报告的主题是“让教育汇集穷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大众化教育问题普遍关注。在我们国家和我省目前的情况下,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是低重心的,县级职教中心应该大有可为。

  《职业技术教育》:周济部长今年6月份在陕西视察时透露,教育部将和国家发改委联合起来,支持中西部地区每个县搞一个职教中心。河北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给他们作参考?

  翟海魂:目前来看,河北生源较好的县级职教中心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就业导向型,实行定单培养,有非常鲜明职业特色的学校;第二种是就业升学型,以就业为主,兼顾升学,职教特色也比较鲜明;第三种是升学就业型,以升学为主,兼顾就业;第四种是升学型。这些类型虽然都能吸引学生,但就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群众教育需求高移的趋势看,我们更倡导以就业为主、兼顾升学的模式。

  从职教与经济的关系看,职教为经济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劳动就业来实现的,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劳动力市场,研究农村的教育需求,并把这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是要使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当地的劳动力流向相一致,逐步形成有自身优势的特色专业;二是要面向市场,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坚持培养与培训并重,不拘一格办学,把职业中心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职教中心的办学功能,要具备这样五项功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面向的劳动者,兼顾职前、职后教育;产业服务与产业带动的功能,要通过科学实验、生产示范、信息传播等多种途径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功能,给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提供成才的进会,满足个人求知、谋生、升学、就业的不同需要;教育普及与提高的功能,不能只满足于培养学生一两项技能,更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安定文明的功能,要成为当地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延缓社会就业压力。为此,我们必须深化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使这些改革的思路落实在具体的课程、教材和考核方法上。只有充分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的规律,我们才能把职教中心办得更好。

  政府的责任

  《职业技术教育》:在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过程中,您认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翟海魂: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类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在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八项:①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②加强对本行政区域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③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④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⑤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保证用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⑥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⑦加强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⑧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就一个县的情况看,职业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主要在政府,关键在校长。从高碑店市职教中心的由盛转衰,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指导力度的变化。一个曾经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创造经验的重点学校,却在职业教育办学出现困难的时候,被当地政府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分割、削弱,不能不让人痛心和深思。高碑店市政府的做法,不仅未能很好地承担和履行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侵犯了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关于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您如何来定性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

  翟海魂:第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人类的历史进程表明,职业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推动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工业化之后出现了正规意义上的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联结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因而,职业教育受经济波动和就业形势的直接影响。英国教育部名称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教育与劳动就业关系的另一个视角。英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名为教育科学部, 80年代中期更名为教育部,1995年保守党执政后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2001年6月工党执政后再次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英国政府不断变换教育部名称,在于试图解决教育与就业脱节的问题。因此,要办好职教,首先必须面向市场办学,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学生就业上。

  第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它的基本功能。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高等教育扩招拉动以升学为导向的普通高中的发展是必然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类教育不能忽视它的普及教育的功能。由此可见,原先一些职业学校笼统提出的  “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课服务”是不全面的。

  第三,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全民性教育。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职业教育在产生之初就与下层劳动者紧密相连。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办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工人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之后继续当工人,这也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通过现实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学校的生源90%以上来自工农群众家庭,可以说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高等教育的普及只有15%,它仍然是对少数人的教育,基础教育是所有人的一个阶段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大众,面向所有人的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改善一线劳动者的生活生存状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的教育形式。它为弱势群体提供技术技能,它是一种教育关怀。鉴于此,职业教育必须要研究如: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形式,它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模式,职业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只有实现了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多样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

  《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辞典》对职业教育这样定义:“职业教育是为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所实施的教育。”您对这种表述怎么看?

  翟海魂: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即职业教育的职能,这些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教育辞典》所给的只是对一个类型职业教育特征的表述。如果一类教育不能体现自身的职能,就不是一个好的教育。一些职业学校之所以办得好,是因为职业教育的职能得到了扩展,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研究如何扩展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教育具有如下功能:

  (1)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功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尽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笼

  统地讲也具有这个职能,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2)普及教育的功能。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定向的就业教育或技能培训,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强化职业教育在普及教育上的职能。如果没有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3)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生源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高

  层次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其输送合格生源,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就业,这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一致的。

  (4)调节就业的功能。职业教育是一个缓冲器,它所提供的短期培训能够延缓就业的压

  力,它是调节就业的手段。

  (5)科学实验和产业功能。职业学校是产业和实验基地,比如南宫市职教中心搞食用菌

  的实验、培训和生产,垄断了全市90%的菌种和80%的销售市场。 

  (6)开发人的潜能的素质教育职能。职业教育给不同阶段人提供成才的机会,是实现素

  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职业教育能满足个人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特长和创造力。杜威说过,职业教育是发展个人特异才能的最佳途径。

  以上六个方面的职业教育职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职业学校只有根据各自优势,既强化某一个方面的职能,又兼顾其他职能,才能使职业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地方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衡量的尺度是什么?它和普通教育的不同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翟海魂:评价职业教育的优劣应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标准。我认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培养方向上,主要培养和造就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衡量职教的质量主要看就业率而不是升学率。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教、学、做”合一,不能简单以学生在教室上了多少节课、学到多少书本知识来衡量职教的质量,学生毕业时既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还要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三是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差异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不拘一格育人,用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只有用全面发展和个别提高两个尺度来衡量职教的质量,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四是在办学模式上,更注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强调开放办学,强调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与配合,不断用新的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武装学生,实现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离开职教的特点来评价职教的质量,不但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还会误导社会舆论、误导职教的发展方向。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现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您持什么观点呢?

  翟海魂: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有人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不是职业教育的本来属性,而是政府出于社会和政策方面的考虑提出的。我认为,职业教育的第一属性还应是就业属性,但同时它也具有教育属性,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做出科学的选择。在目前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学校与社会需要脱节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提出以就业导向,对职业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发展思路,是非常必要的。就业虽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目标,但无疑应该是首要目标。在招不来学生的情况下,把升学率作为吸引学生的一个招牌也无妨,但是作为骨干示范性学校,这么做则不可以,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方向问题。

  其二,不要简单地理解以就业为导向,也要兼顾学生的转岗需要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就业为导向不只是学习就业需要的一两项技能。如果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定向职业教育和非定向职业教育,那么相当一部分应属于非定向职业教育,况且现实中也不可能完全实行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只是我们职业学校进入市场初期的一种办学形式。如果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职业学校的人才品牌得到广泛认可,人才市场经过若干年摸索完善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订单培养。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还要结合实际。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