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湖南教育巡礼 > 湖南教育时评

“柔性管理”之我见(赵俊杰)

中广教育 2010年12月20日 11:0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三完小:赵俊杰

  美国经济学家麦格瑞哥(douglas mcgngor)在其重要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每一位管理者均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其管理哲学取决于其对人性行为的看法。麦格瑞哥将这些传统管理哲学归类为x理论(thoory x)和y理论(thoolyy),其中x理论认为一般人皆生性怠惰,缺乏大志、厌恶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因此员工的行动有赖于指引,管理有赖于说服、奖励、惩罚及控制;而y理论则认为人的发展潜力、肩负责任的能力、朝向组织目标以及引导其行为的能力,都是其本性所固有的,管理的责任,则在使员工认识其固有的特性,从而自行发展这些特性。笔者认为,x理论可称之为“刚性管理”,而y理论则是一种“柔性管理”,它是一种科学管理,是一种更人性化的管理。下面笔者就学校“柔性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柔性管理“尊重”在首位

  人是多元化、多种性格的。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这才叫尊重,叫以人为本。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你太绝对了未必就好。一所较大的学校,一百多号教师,而每一个教师不论是年龄、性格、爱好等都各有不同,需求也因人而异。那么,管理者应对每位教师了如指掌,急她们之所急,想她们之所想,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中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创造。可定期开展《师德颂》、《我的教学故事》、《我心目中的好领导》等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让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不同层级的领导之间有一种感情上其乐融融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氛围,让每一个教师的劳动都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创造都得到应有的认可,使教师在劳动的成就感中迸发涌流出自己的潜力智慧。

  2、开设《心灵解码箱》,让教师以记名或匿名形式讲述自己心中的不满或困惑,了解老师生活中的苦恼和心事,即尊重她们的生活、工作的需要,并千方百计想办法给予帮助和解决,和她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在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有时有效的沟通就可以决定成功的管理。而在沟通中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往往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西方管理界将这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沟通称之为移情能力。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美国中将威廉·帕戈尼认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两个至关重要且又相辅相成的品质:个人专长和移情能力。”而移情能力正是柔性管理所强调的一点。如:政治上满足教师入党,加入各种学术团体的需求;工作上充分授权,大胆启用,依靠他们,支持他们,让每一个教师都觉得自己是在“挑大梁”,都在被重用,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展示个人特长;学习上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和奖金金额,满足他们子女的入学要求,使他们无后顾之忧等等。

  3、重视教师的公平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可在学校各类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中,尽力做到考核评价公平,物质分配公平,奖励处罚公平,发展机会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满足教师心理层次上的公平需要。

  二、柔性管理旨在“人性化”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中国人使筷子,外国人使刀叉,也许他宁愿用手抓也不愿改用筷子。但无论改与不改,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结果——完成我们的目标。学校管理第一就是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了平衡教师超负荷工作的心理压力,学校可以从整体上调低教师的周平均工作时数,对超工作量的老师加大课时津贴补助,对原工作量不足的老师,增加一些工作量;对学生的作业,教师的课外辅导次数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对不同资历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备课、听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上,有针对性地做出不同要求,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以写略案,甚至可以成为免检教师,其最终目的是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

  其次,拟定人性化的考勤制度。对学校教职员工,学校规定班主任到校时间在课前15分钟到班,科任教师在课前5分钟到班即可,对签到可以每月有五次不签的余地。考勤制度则是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缺勤者累计到一定数量后才给予适当罚款。对不同的岗位,也留有一定的考勤和岗位工作失误余地,让教师在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轻松工作。第三,在学生的评价上,学校不只是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学校可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十佳学生”、“小主持人比赛”、“文艺汇演”、“广播操比赛”、“书画比赛”“学生运动会”、“板报评比”、“爱心活动”、“科技作品”等,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的检查评比、常规检查等等,都将之作为评价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而对教师的学科教学成绩,学校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只排等级,不排名次,同一层次班级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值相差二分之内都不予以奖惩,这样就淡化了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与此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期末考核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将教学能力、教学成绩、师德师表、教学艺术、教研能力、合作意识、组织管理等作为综合评价的内容,这就让每位教师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肯定,从而在内心产生积极自信的心态。

  此外,学校在工作安排上,用人方面、学校财务等也实行开放、民主化。如期末快结束时可让教师填交一份“下期工作安排意向表”,学校再根据实际出发妥善安排教师的下学期工作。

  三、柔性管理,未来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柔性管理对人的智力(精神)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社会在前进,教育要发展,知识在更新,人才在涌现,管理在更新。柔性管理则是未来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狭义看,教师是一个在“知识社会”中辛勤耕耘的“文化人”群体。在文化的三层次(行为、制度、精神)中,精神处于核心的地位。文化是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精神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价值取向。把世界作为“人的世界”来把握,便发展出人文精神,把世界作为“物的世界”来研究,便发展出科学精神。不同文化(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人文精神”或“科学精神”的侧重;同一文化(如西方文化)内部,也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野。实际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管理中,“人文管理”主张以人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人化”,注意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突出情感的逻辑;“科学管理”则主张以物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物化”,强调人的理性特征,突出效率的逻辑。实现“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互补,把“人”与“物”、感性与理性、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紧密结合起来,人类管理就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日本有人曾作了个比喻,他把工人比作“布谷鸟”,资本家把“布谷鸟”买来是要它鸣叫(唱歌)即干活的。如果“布谷鸟不想鸣叫”(不干活),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做法是“宰了它”;中期的做法是“硬要它鸣叫”,即采用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现在的做法是“诱导它鸣叫”,即采用教育、诱导、激励等管理方法。这个比喻反映了西方管理中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轨迹是经济人一社会人一自动人一复杂人,对人的看法表现出由刚性到柔性的变化。从人性表现看,任何人都是想摆脱约束力的,向往自由的境界。可是,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规范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柔性管理手段,给人们提供创造自由的空间,以此表达尊重与民主、沟通与对话、和谐与舒畅。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讲过这样的话:“人们蕴藏着巨大的感情力量。他们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应该给以发挥的机会,因为这种力量使人感到温暖,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如果对于人的因素持冷漠无情的态度,便将一事无成。”可以肯定,谁也不会否认感情的神秘性,同样,谁也不会否认感情的巨大力量。正是感情,它作为一种中介把人与人、人与物连接起来。人倘若把自己的感情投入一定的物,这一定的物就会“动”起来,也就是说,由静态变成了动态,要么是真善美,要么是假恶丑。人与物之间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通过感情作为“中介”而产生的义务、义气、窘迫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义务、义气、窘迫所表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离合。远近、亲疏与离合则表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张与弛、密与疏、多与少。难怪人们常常说: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感情的“柔性”特征是多么明显。这也就是柔性管理中感情沟通而带来心情舒畅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柔性管理因此引起管理学界的普遍关注。

  总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激发创造。柔性管理显然比刚性管理更具效力。管理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工作框架的基础上,对管理和管理方法的更高升华。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探索出一种刚柔相济,崇德广业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构建出一条学校和谐管理的科学之路。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