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听天下-电台直播-新闻-图片-视频-国内-娱乐-女性-体育-读书-教育-汽车-环保-历史-美食-军事-科技-旅游-健康-尚茶-生活 | 民声社区-博客-邮箱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神州之声 | 华夏、香港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 老年之声 | 藏语广播 | 维语广播 | 娱乐广播 | 电台节目时间表
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江苏教育巡礼 > 江苏教育新闻 > 正文

南京“才艺发展计划”遭家长反对 称升学更现实

2012年05月16日 15:57来源:新华日报打印字号:T|T

  南京“才艺发展计划”又陷应试教育之困

  素质“光环”难敌高考指挥棒

  近日,南京宣布启动青奥会教育行动计划,并推出“2+2才艺发展计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具有至少1项体育特色、1项艺术特色项目,每位学生具有至少1个体育特长、1个艺术爱好”。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才艺素质的新政,却在现实中再次遭遇应试教育之痛。

  纠结无奈中,家长投下“反对票”

  家住南京大方巷的居民马静,5月14日从读初中的儿子手中接到了一张学校发放的“开展学生才艺发展计划的征求意见书”,“意见书”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爱好特长,选报适合的才艺兴趣项目。攥着表格,马静思量多时,最终写下了“不赞成”。

  “作为一个母亲,投下反对票,内心其实很纠结,也很无奈。”马静告诉记者,儿子张天浩今年上初二,从小练钢琴,还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最近,她却和儿子商量把钢琴停了下来,等高考结束以后再说。“如果没有升学压力,我也希望孩子的艺术修养提升一点,身体素质提高一点,学习生活快乐一点。但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一锤定音的只能是分数,我不能冒险让儿子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拿来练什么才艺。”马静说。

  面对教育部门推出的才艺发展计划,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受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位于苏州的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三老师朱明华分析说:“通过艺术或者体育比赛获奖,且能在中考和高考中加分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语数外’等考试分数排名进入大学的。在前途和才艺面前,家长的首要考虑必定是前者。”

  愿景很美丽,升学现实更残酷

  南京市教育局长吴晓茅介绍,南京市此次推出的“2+2才艺发展计划”,除了配合2014年青奥会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实际上,早在2003年,南京市就开始筹划实施“全市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该计划推行以来,全市涌现出一批中小学生才艺品牌,如南京一中的交响乐团、中华中学的健美操队、三中的业余电台、成贤街小学的戏剧……许多中小学生的生活因此多了几分亮色。

  即使是这些发展得有声有色的学生艺术体育团体,也没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中华中学健美操队教练徐庆利坦陈,“队员们都是要靠这个体育特长来‘补救’文化分的,如果没有这个特长,一个都上不了大学。”南京一中的学生交响乐团,因为近年有多名学生凭借艺术特长被国内外名校录取,受到了热烈追捧,不少学生和家长把培养才艺看成是考大学、上名校的敲门砖。

  而一些纯粹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的特长培养项目,因为和“考学”挂不上钩,前途堪忧。南京三中高一学生家长陈慧明确向记者表示,孩子参加的学校业余电台队,相对于其他的艺术、体育项目来说,不能享受特长生的优惠政策。“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既然高考不能加分,我们将不得不考虑放弃。”

  素质教育,靠一项艺术特长还不够

  尽管面临种种现实难题,南京的“才艺发展计划”仍然在艰难中起步,并在一些学校点燃了“星星之火”。

  据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介绍,该校规定,每周五下午拿出一个半小时开展社团活动,话剧、街舞、乐器……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任凭学生挑选,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而已经坚持了数年的南外选修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几乎全校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两种才艺,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发展才艺不一定是升学砝码,却可以成为学习的‘增氧机’、成长的‘催化剂’。”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表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全球教育一致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发展才艺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刘永和同时表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靠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显然是不够的,但这是摆脱应试教育的一次积极尝试,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探索。

  多名教育行家指出,在全体学生中推行才艺发展计划要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南京市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组长徐红漫建议,如果学生有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和保护,不要刻意地削长补短;相反,对于文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没有兴趣,也不要因为一些功利性的原因强迫其参加才艺学习。“发展才艺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素养为出发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徐红漫说。(记者 郑焱 马薇 王佩杰 葛灵丹)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责编:小隐
中国民族广播网你好台湾网中国广播联盟全球华语广播网高校广播联盟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杂志广播歌选央广手机台央广幸福团电视购物
中央台简介央广传媒央广新媒体中广网简介驻地记者广告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中国广播网客服热线: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