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教育成就

2004年 陕西省教育概况

中广教育 2009年11月23日 13:58

核心提示:2004年陕西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教育各方面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教育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年度工作方针]  2004年陕西省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教育各方面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教育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以农村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大职成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力度,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密切结合,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适应陕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04年全省教育的重点工作有6项: (1)全面改进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和政治保证;(2)切实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3)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积极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4)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5)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积极推动依法治教,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资金管理]  2004年陕西全面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一是进行各级各类教育专款的专项财务大检查,确保各项基础教育专款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完善基础教育专款的管理办法,建立教育专款规范、顺畅的运行机制。三是继续落实中央、省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要用于教育,其中40%主要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四是监督县级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预算,改变一些县中小学公用经费“零预算”的现象。五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实行和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月报制度。六是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实施定额》。七是进一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修订、下发了《陕西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试行办法》,对全省国贫、省贫县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发放了经济实用性教科书。八是争取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并要求市县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合力解决对贫困地区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问题。九是面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17.76亿元的资金缺口,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向省政府提出《关于我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省级配套资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积极建立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和危房改造经费投入保障的长效机制。十是建立教育经费统计监测体系,以统计公告的形式,统计监测标志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水平重要指标。 

  [社会力量办学]  2004年,陕西民办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到3960所,在校生96.4万人,其中民办高等学校51所,在校生22.1万人。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外事职业学院、欧亚职业学院、西京职业学院4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初审。《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已经省人大通过,民办教育的法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召开了全省民办教育工作座谈会,举办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学习班。举办“陕西民办高校发展论坛”,加快民办高校的改革创新。对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其发展现状,并形成《陕西民办初等、中等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

  [“两基”攻坚]  全省榆林、延安、汉中、商洛、安康5市的21县“两基”攻坚,取得显著成绩。截至年底,列入建设计划的135所项目学校,已有121所项目学校开工建设,开工面积209104平方米,占计划的80.3%,其中有101所项目学校已经竣工,竣工面积188116平方米。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决定投入5000万元用于“两基”攻坚,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同时要求榆林、延安两市和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分别按中央专项资金的15%和10%设立专项资金,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两基”攻坚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深入部分攻坚县开展重点调研,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的放矢。省与市,市与县,层层签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责任书;市、县还纷纷结合实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2004年,延川、柞水、汉阴、延长、宜川等5个县的“两基”工作通过省上评估验收。至此,陕西“两基”达标县已累计达到97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3.5%。

  [思想道德建设]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教育部《实施意见,各地各校制定了具体方案。(2)围绕“弘扬延安精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开展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的“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3)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对全省63个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名先进德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会前出台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陕西省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会。(4)以弘扬和培育延安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民族精神月”活动。(5)对校外场所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完成了2004年度青少年校外场所建设的申报工作,全省已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21个,在建有18个。

  [普通高中教育]  修订了《陕西省重点普通中学评估(复查)标准》,下发了《陕西省重点普通高中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普通高中的管理。组织力量深入高中学校加强创建重点高中工作的过程指导。2004年共创建验收重点中学20所,全省省级重点中学达到98所。复查重点中学20所。

  [课程改革]  (1)启动了38个县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实验县工作,全省进入课改的县区达到99个,小学、初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和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数的90%以上。(2)完成了新实验区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新课标的培训工作。(3)对课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加强课改管理工作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督导检查。(4)做好地方课程规划和5种地方教材编写工作,已有6套国家级义务教育实验教材通过部审,并列入教育部实验教材目录;高中艺术教材通过部审,已在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10多所学校投入试用。(5)启动了高中课改准备工作。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一是对学生教辅材料目录进行了认真清理,取消了《推荐目录》,将部分质量有保证、经过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辅材料,在《陕西日报》上予以公告,并明确规定仅供广大学生及家长自愿选购,不允许学校统一为学生征订;二是切实加强对征订发行工作的监管,较好地遏制了一些基层书店搭售教辅材料的违规行为;三是加强教辅用书检查,6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在全省各地自查的基础上,教育厅组成6个检查组,抽查了全省11个市(区)的46个县300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教辅使用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批评,要求认真纠正。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工作]  陕西流动人口总计约300万人,83%来自农村。为了确保这些家庭的适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省政府办公厅和教育厅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敦促各地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市成立了由教育、劳动、公安、计划、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政策措施。到年底,全省已解决19.8万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其中小学14.1万人,初中5.7万人,占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96%以上。

  [教育督导]  一是对太白、户县、岐山、西乡、汉阴、延长、礼泉、宜川、黄陵、临潼区等10个县(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试点工作。二是为“两基”达标县延川、柞水、汉阴、延长、宜川等县划拨教育经费1864.63万元。三是对丹凤、太白、户县、岐山、西乡、黄陵、临潼等7个县(区)的“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复查。四是对西乡县北后街小学等10所中小学创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进行了评估认定。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1)2004年7月,陕西省召开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现场会,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与各项目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272万元,覆盖全省68个县的5899所中小学。已全面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的验收,得到较高评价。试点工作项目争取到国家投入9299.3万元,省、市、县配套4649.7万,覆盖29个县。该项目的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进行了省级验收,并申报国家验收。(3)为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在蒲城等5县区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课题研究。(4)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上,陕西代表队获一等奖10个,团体总分第3名。

  [幼儿教育]  (1)继续加强幼儿园建设,积极指导开展教学改革工作。(2)成功承办了全国幼儿园管理21世纪园长高级论坛,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30多名代表就新形势下园长角色和幼儿园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3)召开全省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现场会,推广了三原县推动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淳化县加强国际合作,利用项目管理,在农村因地制宜地开展家庭式教育等经验。(4)进一步与国际计划组织合作,开展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工作。(5)神木县幼儿园、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幼儿园、勉县城关幼儿园、大荔县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验收。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99所。

  [特殊教育]  一是继续抓好特教学校建设、特教师资培训;二是和北京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合作,争取到美国商务部和波音公司的特殊教育资助款10万美元支持,在咸阳市6个县启动了视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项目,2004年秋季,已有107名视障儿童少年进入普通中小学学习;三是教育部启动了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项目,拨付专款45万元,在府谷县、平利县、西安市莲湖区组织开展了实验工作,通过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网络和研究网络,三个县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都达到90%以上。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一网两工程”实施工作]  继续实施“一网两工程”:(1)新启动21个县,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服务试点范围。(2)制订出台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职成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并经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各地贯彻执行。(3)印发了《陕西省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评估指标体系》。(4)组织开展了“三学”(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专题培训活动,全省教育系统共培训学员25.4万人。(5)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陕西省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心”、“陕西省职业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陕西省职业教育就业信息网”,该信息网站免费向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发布信息。(6)组织编写了《农民进城务工实用手册》,并免费发送各县、校,供培训学习用。(7)强化督导检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安康、渭南、咸阳、宝鸡、延安检查指导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全年职教战线共引进致富项目104个,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3.5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95.6万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5011人、农村经纪人585人。

  [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积极推进教育部等六部门实施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确定了以国家确定的数控技术应用等4大专业领域为重点,在机电技术应用等14大专业领域实施“陕西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出台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职业院校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意见》,制订了《陕西省职业院校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共举办4期紧缺人才师资培训班,举办3次纺织、电子、航空技能大赛,启动了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立了陕西省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省全年共有34所高、中等职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基地。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省教育厅把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春秋两季招生和农村职业学校常年招生的办法,确保招生规模有较大增长。4月,在陕西省与东部8省(市)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上, 146所学校(陕西79所,东部67所)签定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议,招生5012人,是2003年招生数的2.78倍。2004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2.91万人,比2003年增长13%。

  [就业工作]  近三年来,陕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农村职业学校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1)市、县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与学校高度重视,全省驻外办事处积极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为学员牵线搭桥。(2)成立了陕西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相关的网站,并在北京、江苏、天津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就业工作站,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3)各地、各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4)学校按照“苦练内功、灵活办学、调整专业、注重能力”的思路,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人员赴东部地区实地考察,与一些用人单位建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骨干体系建设]  2004年建成省级骨干专业25个,撤并了31个专业,新增设了26个紧缺专业,5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全省新建成县级职教中心5个,使陕西县级职教中心总数已达75个。经省政府批准,有9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对15所创建国家级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评估,并上报教育部;新认定20个省级重点专业,80个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7个省级职教兴农示范校;有3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示范学校。到2004年,全省共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6所;建成各类实验实习基地50个,生产示范基地30个。

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理论武装的工作;(2)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为主线,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的调研,理清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3)在高校开展“道德建设年”活动,教育活动有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民族精神教育月,延安精神教育征文,“三讲两实践”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4)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实施意见》;(5)专题召开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以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6)在全省52所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44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使高校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新的提升。

  [独立学院建设]  2004年6月,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等8所独立学院。8所独立学院的成立,为陕西新增高等教育资源10亿元以上。同时,独立学院利用新批准成立的机会,置换原来较小的校区,收回资金投入新校区建设,有效整合了现有教育资源,解决了部分学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

  [优化高教资源配置]  2004年,陕西新审批设立了1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省政府同意,陕西还就安康、商洛2所师范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西安工程学院等4所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4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向教育部进行了申报。

  [高等教育招生]  在确定2004年招生规模时,陕西继续坚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各项改革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确保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按8%的增长率安排计划,陕西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学生22.7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本科生10万人,比上年增长8.9%;地方高校19万人,比上年增长31%;地方高校本科生7.3万人,比上年增长21%,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12%)。2004年国家研究生计划按比上年增长20%以内控制,陕西研究生计划招生1.9万人,比上年增长19%,增幅与全国基本持平(其中地方院校0.58万人,比上年增长2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成人高校计划招生10万人,其中地方院校招生7.6万人,与上年持平。据陕西省考试中心统计数字,实际完成情况是:博士研究生录取3,158人,比上年增加2,938人;硕士研究生录取17,838人,比上年增加3,313人;普通高校录取165067人(不含单独招生14999人),本科录取82,015人,专科(高职)录取83,052人。成人高校录取新生44,380人。

  [高校基本建设]  高校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共申报建设项目60余个,项目建设面积299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141.5万平方米,建成教学设施87.5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57.9万多平方米,餐饮食堂8.1万多平方米,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亿元左右。在建设项目总数中民办院校完成建设竣工面积12.2万多平方米,建成教学设施5.8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3.9万多平方米,餐饮食堂0.8万平方米。陕西中医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高校都建成了新校区并投入使用。

  [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学制改革]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在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完全学分制试点。选择了14所高职院校的34个专业进行2年制改革试点,并组织试点院校召开了2年制改革工作研讨会,讨论了学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采用“3+2”模式,平稳完成师范教育三级向二级过渡。为推进中等师范学校这一过渡,4次召开中师校长会议,就中师改制、转段考试及招生等问题进行认真研讨和安排,较好地解决了中师挂靠和招生问题。首届5251名中师学生顺利参加五年制大专的转段考试,保证了师范学校的平稳过渡。

  [推动校企“两个结合”]  为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陕西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发区的结合(简称“两个结合”)。2004年,高校与科研院(所)共签订合作协议60余项,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科学研究项目120余项,合作经费近亿元。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经费达到3亿多元。省教育厅投入近30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用作高校与企业结合的科技项目前期研究资助经费。10多所高校与近百家企业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项目攻关、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实现了人力资源互补。

  [高校科技工作]  2004年,陕西继续保持高校科技工作良好发展态势。主动争取纵、横科技项目和经费投入。新增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等2500余项,企事业学位委托科技开发项目1800余项,签订各类技术开发合同1900余项。据统计,高校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为陕西省引进科技投入资金18亿元左右,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和合作开发项目经费比上年增加了3亿多元,高校科技工作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和科技强省的助推器。在积极争取科研项目的同时,高校申请发明专利235项(已授权15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8项,出版各类科技著作56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73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242篇。

  [助学贷款]  2004年,为保证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陕西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贫困生助学体系。2004年是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的启动年,42所省属普通高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6万多名学生申请贷款,贷款金额约3.4亿元人民币。同时,陕西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顺利完成了2004年 “西部助学工程”120名贫困大学生招生入学问题;为督促高校切实贯彻落实“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筹措专项资金1000万元开展扶困助学工作,安排国家奖学金500万元,并落实了2004年省属高校助学贷款的政府贴息和风险抵押金;重新修订了高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和物价补贴制度,完善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基金管理办法。

  [研究生培养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选拔]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遴选和推荐,是2004年陕西高教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省累计出版各类科技著作56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739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42篇;近几年有3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位居全国第四位;组织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套“21世纪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共10本,教程编写水平和质量受到专家和研究生的高度评价。同时组织了“研究生精品大课堂”和“三名”(名导师、名教材、名课程)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评出研究生教育名导师100名,名教材100部,名课程100门。

  认真进行了两院院士的遴选、申报工作,2004年1月5日,高校有5位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陕西工程院院士占到全国工程院院士当选总数的8.6%。同时,对高校27位两院院士的生活、工作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新当选院士的奖励政策进行了落实,专家们倍感欣慰。“三五人才”的培养考核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陕西省高校现有“三五人才”325人,其中第一层次37人,第二层次288人。“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中已经产生了三名院士。

  [毕业生就业]  2004年,陕西高校毕业生人数又有大幅度增加,按照省教育厅学生处2003年11月份统计,共有毕业生124910人,比上年增加39112人,增幅达45.59%。其中研究生9512人,比上年增加1782人,增幅达23.05%;本科生68092人,比上年增加16235人,增幅达31.31%;高职高专生47306人,比上年增加21095人,增幅达80.48%。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给毕业生就业相应地增加较大压力,为此,陕西为提高就业率采取了许多措施:(1)4月21日就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陈德铭副省长讲话,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年初就提出了“关于做好2004年陕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保证了就业工作政策到位;(3)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和服务陕南、陕北等偏远贫困地区;(4)进行了就业工作评估,促进了就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5)向社会公布各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6)继续完善我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利用网络开展网上招聘和信息交流;(7)先后组织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19次。截至9月1日,陕西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83.40%,比上年同期提高0.4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6.36%,本科生就业率为90.36%,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70.77%。总共约有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60.59%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选择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新评出100门省级精品课程,向教育部推荐了31门参加国家级评审,其中高等数学、热传学等22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认真安排部署了2005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完成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3)组织专家对已设立的高职高专试点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评选出22个高职高专优秀教改试点专业。同时,在原无试点专业的学校新增了少量试点专业,以促进相关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4)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陕西在部分学校部分专业继续实行跨校选课和跨校辅修专业,并组织相关学校进行了利用网络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工作研讨。(5)新评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等30门省级名牌专业。评审中对陕南陕北和省属院校进行了必要的倾斜,评审结果的分布也更趋合理,陕南地区高校实现了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撰稿  魏天纬
审稿  张雄强

来源: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