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山东教育巡礼 > 山东页面焦点图 > 正文

齐涛:还教育之本来,不搞花样

2010年05月20日 18:38来源:打印字号:T|T
中广网北京05月20日消息 2008年,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改革、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高校在校生超过150万等等,引人关注。13日,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就人们关心的教育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大学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省教育厅及高校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齐涛: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在全国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省教育厅及各高校将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和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他们转变思路,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但大学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它应当为就业提供人才,为创业提供人才,为科研提供后备力量,为国防建设提供后备力量等等。更重要的是,充分提升民族素质。因此,作为大学,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既不能忽视就业办大学,又不能把大学办成“就业培训班”。当前,面对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必须全力为学生的就业着想,高校应调整思路,尽量创造条件,创造环境,尽量缩短学生就学和就业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目前部分省份出台了一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法,像免试双学位教育等,其中的有些做法我们会认真加以借鉴与推广。我省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记者:目前我省大多数高校都建起了新校区,硬件设施也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研及教学水平似乎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高校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大师级专家教授?

  齐涛:高校中大楼与大师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大学校长,必须明白,办好一所大学,首先是大师,然后才是大楼,尽管对高校的投入大了,但如果没有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是不会培养出大师的。

  现在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校园环境和大楼未必比得上我们一些大学,但他们的办学水平、学校中活跃着的大师,确实是我们许多大学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要依托大楼,但更重要的是依托大学精神,真正的学问家必须有独立的学术人格,不媚俗、不媚势、不媚财,如果整天热衷于评奖、拉关系,忙于东奔西走,是成不了大师的。

  记者:我省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社会上有种说法是“应试教育出现回潮”,您对此怎么看?素质教育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推进举措?

  齐涛:2008年1月16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说是改革,有人说是新政,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回归”,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别出心裁。我们只是试图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从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应试教育出现回潮”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素质教育一直是健康地向前推进,不存在“回潮”这样的现象,准确地说应该是“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着违规办学行为”,存在这样违规办学情况的学校数量也是越来越少。

  从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看,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认可并接受素质教育这项政策没有任何问题,但部分家长也存在某种担心——我的孩子不再像原来那样死读书了,别人依旧加班补课,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会吃亏啊?其实家长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也完全能够理解。家长的这种担心,对教育部门来说就是一种压力,它会鞭策我们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全省“齐步走”,让孩子在公平、公正、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记者:目前,有些地方热衷于教育改革,也出现了政策改来改去、师生无所适从的情况,您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齐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与教育常态的关系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教育是一项规律性很强的行业,是一项周期性长的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行业其核心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照教育规律发展。特别是教育内部的发展,工作重心应该逐步转移到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上来,培植我们的学术规范、教学规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格局。我们不是说不要改革,而是说工作重心应该往常规工作上放,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最终的归宿和落脚点是教育自身的内涵发展。改革是手段,而不该是全部,所以教育行业不能频频“搞花样”,如果那样的话,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违背了教育规律。

  记者:目前社会关注的“取消文理分科”、素质教育等热点,多数老百姓给予了支持,但有观点认为高考招生制度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体现在高考的分数上,甚至是“一考定终身”,今后我省会否在教育招生录取工作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

  齐涛:过去确实存在着“一考”就能“定终身”这一现象,单是高考这一次考试确实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可以拥有城市户口,可以成为国家干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一考定终身”的能量大大减低了,没有必要认为不能进入名牌大学,一生就没有希望了,在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成才的途径非常广泛,每个行业都会出现和产生优秀的人才。

  另外,包括我省在内的一些省份也在尝试着招生录取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我省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限,高职高专院校实行注册录取试点等都是有益的尝试。从目前的情况看,招生录取政策肯定要进行改革,但这需要建立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高考仍旧是高校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但多元录取必定是今后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

  记者:2009年,我省在教育方面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齐涛:在前几年调整改革的基础上,山东的教育在2009年进入了一个“稳定态”的发展时期。今年的初步设想是把握一个总纲,抓好六项工作重点,落实三项考核目标。一个总纲就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份开始,各高校、各市教育部门都要开展这项活动。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发展教育事业,这既是教育工作的指针,也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都应该找准自身的规律性,科学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基础教育“基础化” ,职业教育“职业化”,高等教育“多元化”。

  六项重点工作包括:基础教育方面一是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在规范的基础上,向课改、评价等纵深层面推进;二是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和完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方面,一是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一线岗位需求实现无障碍“零对接”,强化其就业导向;二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举办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在高等教育方面,一是大力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分制改革、课程建设等,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落实三项考核目标,对基础教育,主要是看培养学生的合格率,应该追求100%;对职业教育,主要看学生的就业率,以教育促就业,以就业带教学;对高等教育,根据目前大学层次、类型较多的实际,主要看成才率,包括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学生数量、就业率、创业率等等。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制定《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齐涛:制定《规划》是我省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项工作从2008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目前纲要的制定和基本资料的搜集已经完毕,正处在分专题合成阶段,此前省教育厅已经组织相关人员完成了11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参与该《规划》制定工作主要包括三类人才:省内外各类院校的教育科研专家、我省大中小学的一线骨干教师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 我省的《规划》制定也参照了全国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从目前我省《规划》的内容看,与我省现行的教育政策衔接度较高,因为我省目前执行的各项教育政策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阶段。从调整时间表看,在全国还是比较超前的,《规划》更多地体现在对现行政策的延伸与改进,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上。

责编:邵波涛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推广信息
联系电话:010-63432723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266、88218799、63878366 -- 传真:010-81621773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