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其他省市教育巡礼 > 山西教育巡礼 > 山西教育新闻 > 正文

改革让绝处重生 山西晋中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03月05日 10:39来源:中国教育报打印字号:T|T

  改革以前,晋中城市优质学校学生爆满,班容量70多人,最多有120人;农村薄弱学校日趋空壳,班容量仅10多人,俨然冰火两重天;

  改革以后,“择校热”大大消退,城里中小学班容量“消肿”到50人,农村初中起死回生,城市农村一个样;

  改革以前,教师加班加点,学生披星戴月,学校以考试成绩来编排“快慢班”、“尖子生”、“重点班”;

  改革以后,阳光编班让快慢班、尖子班、重点班销声匿迹!

  这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山西省晋中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组镜头。阳春三月,记者一行赴这个欠发达地区,探访这里因改革带来的变化——

  好学校向农村敞开了大门

  3年前,榆次区张庆中学每年升入市优质高中的学生只有几个人,去年一下子就蹿升至53人。

  3年前,张庆中学门庭冷落,几近倒闭,学生纷纷转至城里上学;去年,一次就回流90名学生。

  3年前,张庆中学只有几个班,10多名教师,百十名学生;现在有26个班,1200多名学生,98名教师。

  3年前,张庆中学破烂不堪,音体美等课程开设不齐;现在,乡里怀仁、永康中学与其合而为一,新来了35名优秀大学生,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更令城里人羡慕。

  说起这些变化,王玉虎校长激动不已:“是城乡教育均衡的好政策让我们农村学校起死回生!”

  王玉虎说的好政策,指的是晋中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城乡教师大交流。

  因指标直接到校,张庆中学一年拥有49个优质高中招生指标。

  因标准化建设,张庆中学变成了配置齐全、占地60多亩的新学校。

  因城乡教师交流,有19名城市教师在这里长期任教。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孩子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均衡,真正感受到了公平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学校硬件好了,择校的学生回来了,家长对我们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如果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不去,既对不起孩子们,也无法向乡亲交代,更对不起良心。”

  学校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区教育局颁发的三面锦旗:教学质量提高奖、千人达标创新奖、教学质量优秀奖。这三面锦旗既彰显着这所农村中学的实力,也让王玉虎挺起了腰板。“以前到教育局开会,我只敢坐在角落里,说是去开会,实际上是听会,不敢发言。现在,咱的质量上去了,开会也理直气壮地坐前排了。”王玉虎憨憨地说。

  好教师走进了农村校园

  同样感受到农村学校变化的还有北田村的农民郝巧根。老郝的女儿郝雨婷过去在北田上学,但村里的初中校每年考上优质高中的只有几个人。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前程,老郝早早就把女儿“择”到城里学校读书,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平房“陪读”。

  “那样的日子真叫苦,房租高了,土地撂荒了,收入少了,吃肉的次数少了。”说起这些,老郝一脸的无奈。

  指标到校后,老郝心动了,在家门口上学,经济压力小,但他仍担忧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这个有心的农民暗地里作了一番比较调查:家门口初中的英语教学质量比城里的还好。原因是城里学校连续6年没有进新老师,而北田这些年分来了10多个高水平的大学生;另外,城里交流来10多位其他学科的好老师,不是“过眼烟云”,而要呆3年;学校的“三步导学”、“隐性课程”等课改实验,和城里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心中有数了,老郝果断地把女儿转回到了家乡中学。

  “去年,女儿从北田中学考上了榆次一中,农家孩子也有机会上好学校了!”老郝乐得合不拢嘴。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责编:小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