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权威之声

何绍勇:不抓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中广教育 2010年08月04日 13:3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作为教育大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有4万所学校、1800万在校生的四川一直引人瞩目。新时期的四川教育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要走什么样的路,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

  均衡发展是首要任务

  记者: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您觉得,在这个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四川的基础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情况?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何绍勇:四川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县与县之间,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差距大。“大班额”、“择校”等热点、难点问题,与此有直接关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如果办学的基本设施跟不上、差距大,均衡发展就缺乏必须的物质基础。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条件之一。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要基本相当,差距大了,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常说,择校就是择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问题是教学管理。校长是管理的集中体现者,他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办学效益、办学成果。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管理同样存在差距。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建设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这三个问题是四川省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非常具体、非常突出的问题。

  记者:我曾经去过重庆采访,也曾在媒体上见到重庆的一些做法,他们用经济学的观点解决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比如重庆提前还完普九欠债,解决代课教师“转正”问题,您对此怎么看?他们的做法有没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何绍勇:我在电视上看到媒体对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专访。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发展和推动采取的措施,我以为很好。他是常务副市长,既管财政,也管教育,对两方面非常熟悉和了解,他的一些理念和措施非常有新意。我非常赞同。

  但四川毕竟与重庆有很多地方不同。四川是农业大省,重庆是工业城市;四川全省人口8700多万,基础教育在校学生1300多万,占了很大比重,基础教育的教师有60多万,“人头费”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开支。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均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吃饭财政办大教育

  记者:您刚才说增加教育投入任务非常艰巨。在教育投入方面,四川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吗?

  何绍勇: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省委省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投入教育,特别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四川教育能够发展、均衡发展的关键。领导重视,事情就好办多了。

  去年,省政府在成都召开了全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成都市在均衡发展方面有一些举动比较大的措施,比如改善办学条件、校长轮换、教师交流,等等。效果也很明显。目前,全省正大力推进这项工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在现场会之前就下发了一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提出了任务、目标、措施和具体要求。各市、州、县正按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措施,来推动这项工作。

  义务教育要以县为单位,在县内实现均衡发展。具体来说,要把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作为近几年教育投入、教师培养、教师交流的重点,把国家、省里的资金安排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这里所说的“重点”,不仅仅是优先的意思,而是资金集中投放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先把农村学校发展起来,达到与城市学校相当的办学标准,使得一个县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基本相当,差距缩小。

  我省开展了“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法是对每个县在义务教育均衡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报,通过评估后授牌。

  确保教育的三个增长。去年国家审计署对四川进行审计,一些地方教育没有完全实现三个增长。有的县这样说,教育人口基数比例太大,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基数太大,即使财政增长的所有收入都投入到教育,也达不到教育与财政同步增长的比例。原因在哪里?因为这些地方的财政基数小,比如财政收入1000万,增长了20%,那就是200万,将它投入到教育上,还是不够的,教育依然实现不了20%的同比例增长。

  记者:那怎么办

  何绍勇:只能靠省里增加投入和争取中央支持,同时调整市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落实力度。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要有个说法。解决四川教育投入问题,根本的还是要靠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争取国家扶持。

  四川既不是民族自治区,比如广西、西藏,也不是享受民族政策待遇的省份,比如云南。但四川有3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民族地区人口700万左右,少数民族人口400多万,幅员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拥有大量民族人口的省份,还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示范县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

  记者:您刚刚提到“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工作,据我了解,它也是全国首创,它主要针对教育均衡发展。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包括哪些内容?效果如何?

  何绍勇:它包括39项评价指标。

  对于申报“义务教育示范县”,我们并不强制要求,都是各地主动申报。地方积极性很高,财政投入比例也很高,办学不均衡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很好。毕竟评估如果通过,从一定角度讲,这是一项政绩。当然,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仅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之一,不可能搞很多,不可能都是示范县。当然,通过努力,实现县县达标是可能的。

  记者:“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能解决均衡发展问题吗?如果继续推进,正如您所说,贫困地区还会有这个积极性吗?会不会陷入僵局?

  何绍勇:的确,教育均衡发展困难多,任务重,投入大。但这事做好了,可以让人民享受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至于你所说的僵局,我想不会。创建示范县是重要的抓手,但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通过其他工作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并且,我们评“示范县”不是评那些条件最好的县,而是评做得好的县。即使是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只要做得好、教育发展实现了比较均衡,也是可以的。仅仅横向比较不行,还要纵向比较。

  “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把钱集中起来干教育,从任何角度讲都是好事情。

  越穷的地方越重视教育

  记者:以前,我们总是说,很多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够,那现在,是什么原因、什么动力促使一些地方重视教育?

  何绍勇:现在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第一个原因,国家对教育很重视,优先发展教育。第二是经济发展到现在,需要的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很多地方已经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过去,四川外出打工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做一些简单劳动,收入不高。现在,出去打工面临一个新问题,就是要有文化有技能,沿海地区缺的不是文盲农民工,而是技术工。这个问题其实很多领导已经意识到了。由于这些变化和认识的提高,出现了越穷的地方越重视教育的现象,尤其是我省民族地区更为明显。民族地区的不少县委书记、县长说,抓发展首先抓教育,把人才培养出来,改善老百姓生活就有希望,发展就有希望。他们把教育看得很重,因此出现了一些美称,比如“教育书记”、“教育县长”。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吗?“2007-2009年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计划”与这个十年行动计划有关系吗?

  何绍勇:所谓十年行动计划,就是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省政府打捆安排,每年投入3个亿以上资金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这是个大工程、大项目,教师培训计划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

  十年行动计划从2001年开始启动,到现在办学的硬件条件改善很大,校舍条件改善后,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又把教师和校长培训纳入计划,从2007到2009年对所有民族地区的教师、校长轮训一遍,并且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在这个过程当中,将进一步建立完善校本培训,从而使教师、校长保持和外界的信息知识同步,为教师实现“终身学习”搭建平台。

  应该实施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记者:目前民族地区大概有多少教师?他们以前接受过培训吗?

  何绍勇:5万左右。有的老师甚至从来没去过县城,有的老师是第一次看到电脑。我们一个老师上信息技术课时,授课老师讲,双击鼠标,他不懂,就把鼠标在桌子上连击两下,这样的笑话都有。很多地方教学落后,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本教科书就是教学,所以素质教育很难说了。当然,现在情况好一些,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中心完小基本都配备了电脑。

  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一般每个中心校派一个主科教师到省里来参加培训,我们期待通过对这些培训者的培训,让他们回去发挥骨干作用,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其余的可以参加县级培训。

  记者: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项培训的进展如何?目前,投入有多少?

  何绍勇:这项培训投入是比较大的,现在已经投入了6千多万元。

  在做这项培训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不能“以会代训”,而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了一些经验,专门设置了培训标准。这方面也是一个探索。小学、初中各有其培训标准,围绕培训标准还有评估体系,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看这个钱花得值不值。培训机构竞争上岗,一般会有8、9家来争取,比如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成都教育学院等等。各高校把培训方案报上来,组织专家评选,看谁的方案最优,最后决定谁承担培训任务。我想,这样做,培训机构会更有积极性,也能设计出更适合教师的培训。

  最后,我们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有一个追踪调查,看他回去是否发挥了作用,水平是否提高。

  今年再做这项计划时,吸收了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方案。

  记者:这个培训的对象是民族教师,比起一般的培训,它有什么特色?

  何绍勇:首先,民族教师会有一个双语培训、教学教法的培训,其次是民族地区的教师、班主任、校长应该对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有所了解。最后是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更加注意聚焦课堂,突出实践取向。

  从硬件上来说,通过实施“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学校的硬件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民族地区的校舍条件比我省内地学校还好,但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还是存在相当差距。我们期待通过培训,能够缩小这些差距。

  记者:民族地区的教师主要有哪些来源?

  何绍勇:本地教师、外地教师都有,还有一些特岗教师、志愿者。解决民族地区教师来源的关键环节就是解决好新增教师工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进不来。当然,民族地区条件艰苦,优秀的老师不愿意到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原因。财政困难和条件艰苦,都影响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影响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完善。所以,我的想法,民族地区的教师工资应该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同时实施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去当教师。

  教师这个群体是非常敬业的

  记者:您曾经做过老师,回过头来看,您对教师群体怎么评价?

  何绍勇:我从农村出来,当过中学老师,对教育非常了解,尤其是对农村非常熟悉。我认为,教师这个群体是非常敬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负责。做老师其实很难,八小时之外付出很多,可以说,不负责的人是极少的。

  现在,教师的工作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地位也比较高,但教师的津补贴没有落实到位。我相信国家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因为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教师的待遇应该和公务员基本相当,所以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不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队伍的稳定就会有问题,教育的发展就会落空。

  学校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是看有没有大师,所以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高,培养的人才素质才会高,质量才有保证。当教育的办学的基本条件(校舍)得到改善后,教师素质的高低就成了教育质量高低、均衡发展程度、素质教育深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全力抓好农村教师校长的培养培训。

来源:上海热线留学  责编: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