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教育成就

2004年 浙江省教育概况

中广教育 2009年11月23日 11:51

[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2004年9月6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盛昌黎作主题报告。会议提出了全省农村教育近期发展的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让所有孩子“念上书、念好书”;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07年,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达到70%以上,70%的县(市、区)达到教育强县标准。

  [教育法制建设]  2004年5月1日,作为省政府的一类规章的《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正式实施。依法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开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对照此规定,省教育厅对本部门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规定(包括涉及行政许可规定的各类文件、会议纪要、抄告单等)、行政许可实施机构、行政许可收费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查、决定送达、告知意见、听证、实施特别程序工作、监督检查记录查阅、申诉检举、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了《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规则(试行)》,并制订相关示范性文本。

  [扶困助学]  继续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等学生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30万人,资助金额1.5亿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年共安排国家和省级奖学金1500万元,奖励学生4700余人;省财政安排国家助学贷款贴息660万元,实际发放贷款人数1.85万人,发放贷款1.11亿元;在高等学校学费中提取20%用于奖学金、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当年达2.7亿元 ,全省没有发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大学的情况。

  [教师队伍建设]  200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制发的《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一是为鼓励各地开展小班化教育,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增编幅度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对于偏远山区、海岛等班额不足的学校,参照小班化的标准进行核编,并确保每班至少1名教师。二是明确了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编制,规定农村成人中、初等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按乡镇总人口每万人配备不超过2名的标准核定。三是结合全省中小学实际,从9个方面考虑了增编因素,并规定了增编幅度原则上不超过10%。四是在具体执行中做到两个因地制宜:在编制标准的适用上因地制宜,17个经济强县(市)参照“城市”标准进行编制核定,省辖市近郊区的执行标准由各市自定;在核编程序上因地制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出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定编方案,报县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时抄送省、市机构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具体可由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决定。

基础教育

  [综述]  2004年,浙江省以农村教育为工作重点,全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启动“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危房改造和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制定了《浙江省学前儿童入园管理办法》,审核通过47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全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188所。批准108所省示范小学,82所省示范初中,12所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全省示范小学达303所,示范初中达254所。加大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强省级重点高中建设,鼓励将高中资源相对向城区集中,鼓励利用优质名牌高中的办学优势改造薄弱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达503所,占高中学校总数的46.4%。全省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5%,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和流动儿童少年入学率都超过97%,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87.76%,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提前一年实施新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审定地方课程33项,立项地方课程5项。全省11个市、88个县(市、区)59.7万名学生参加中考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合格率达98.2%。研发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仪器和学具300多套,配备仪器设备和学具2500多万元,中小学装备计算机约10万台,配备新课程电子音像教材3500余万元。继续实施“5522”名师名校长计划,412名名校长培养人选和450名名教师已培训结业;重新确认了1344名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人选。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3%、98.7%、97.7%和92.6%,小学专科及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59.8%和50.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湖州、长兴等地开展了全省中学德育导师制试点工作,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制度。8月18日 ,全省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学习讨论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下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提出:一要深入学习、统一认识,把德育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二要强化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机制;三要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四要运用多种方法,增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五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9月5日,浙江省暨杭州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举行。10月22日在杭州举办20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的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模式研讨会。11月21日在杭州召开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流动儿童少年教育]  2004年11月16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流入地县级政府(以下简称流入地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范畴,指导和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公安部门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流动儿童少年的有关户籍证明、身份证明等情况;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建设、规划部门要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学校建设列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把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证;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收流动儿童少年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等制订有关收费标准并检查学校收费情况。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动员、组织、督促本地流动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送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04年,浙江省流动儿童少年接近58万人,其中已入学的超过56万人,入学率达97%。

  [基本普及15年教育]  2004年9月8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宣布,2004年浙江省已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2001年浙江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到2005年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目标。浙江省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继续开展教育强县创建活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开展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改造薄弱学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加强示范性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1997年通过全国“两基”总验收后,2004年浙江教育再上新台阶。

  [课程改革]  2004年11月8日,由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电化教育馆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联合承办的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在杭州举行。课改巡礼为期一个月,以“展示、交流、推进”为主题,分课堂教学展示、展板展览以及教育论坛三个版块进行。主会场设在杭州市西湖小学文新校区和杭州第十五中学西溪校区,同时在11个市分别设立了分会场。共有14家参展单位的362块展板,47600多本赠阅资料,选送238节优质课,开设了课程改革与教育进步、课程多样化与教育个性化、新课程实施与学校管理创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多元评价与学生自主发展等5个教育论坛。

  [学籍管理]  2004年7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出了《关于试行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学前儿童入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取消开除、勒令退学等惩戒条款,并于9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除“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免于入学,暂缓入学’者;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且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因病因事准予休学的时间除外),学生法定监护人申请离校者”这两类学生可以退学外,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一律不办理退学手续, 即使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也不得取消其学籍;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

  [教育信息化]  2004年3月,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动员会。同年,在淳安县、建德县开展农村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在农村小学建设放像点188个。编辑制作《我们一起学》、《走进新课程》、《名师风采》三个教学软件,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学科(包括新教材),共计72课时。编制了65种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并在中小学校普遍应用,全年电子音像教材资源投资总额达3500万元。2004年底,全省中小学拥有计算机45.02万台,生机比(学生数与计算机数量之比)达到13.5:1。高中、绝大多数初中和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9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城域网(教育网站),有校园网的学校超过3000所。以浙江教育网和各地教育城域网(教育网站)为中心的教育网络覆盖了全省2/3的城镇中小学校及部分农村学校。

  [教育强县]  2004年4月29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授予临安市等18个县(市、区)浙江省教育强县称号的决定》,命名表彰了第三批18个教育强县,它们是:临安市、宁波市江北区、宁海县、瑞安市、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安吉县、嘉兴市秀城区、秀洲区、嘉善县、绍兴市越城区、嵊州市、新昌县、金华市婺城区、台州市路桥区、临海市、龙游县、舟山市定海区。至此,全省教育强县达到53个。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综述]  2004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8.94万人,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数已经连续四年达到1: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农民培训超过36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超过30%,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中职学校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建立6个省级专业教研基地,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使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重点职业学校的工科类、服务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新增了22个机电、信息、建筑、商贸、旅游、服装等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密相关的省级示范专业。

  [重点职业学校建设]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合格评估,优化职业教育资源。2004年新增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省级重点15所,使全省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达到172所,约有50%的中职学生在重点学校就读。与2000年相比,中职学校数减少了182所,在校生增加27万余人;校均规模净增916人。

  [专业建设]  2004年新增省级示范专业点22个,全省中职学校示范专业达122个,有力地带动了职业学校实训条件的改善。全省职业学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值达14.87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启动了中职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明确提出以国家级重点职校示范专业为基础,重点建设好2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内为全省培养培训10万名中高级技术工人。2004年确定了机电、微电子、纺织、化工、船舶修造等方面的首批8个省级示范基地。

  [农民培训工程]  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培训乡镇企业职工为主体的“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 “阳光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等四大培训工程。2004年共完成农民技术培训36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人,推荐就业人数达30.9万人,全省有238所职业学校和811所乡镇成人学校被各级政府指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成农村基层干部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闲暇教育等社会化培训312万人次。全省共有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138所,一级成人学校258所,二级成人学校405所,三级成人学校325所,等级成人学校占成人学校总数的86.6%。

  [社区教育]  全省有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1个,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覆盖了全省28%的地区。杭州、宁波两市已基本普及社区教育,并逐步向其它城市推进。全省有杭州、宁波两市和14个区(县、市)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并下达文件组织实施。

高等教育

  [综述]  到2004年底,全省六大高教园区已完成3/4的工程量,建成杭州滨江园区、宁波园区、温州园区,基本建成下沙高教园区西区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完成下沙东区和小和山园区一期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4.7亿元,竣工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有16个高校建筑项目荣获“钱江杯”;高教园区累计竣工校舍面积7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162.5亿元,有36所高校、26万名在校生入驻高教园区。全省地方属高校及科研机构共招收研究生2608人,在学研究生525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8.9%和55.5%。全省地方属高校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8.95万人,比上年增长13.3%;高考录取率达76.6%,在高中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录取率与上年持平;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57.27万人,增长18.2%;每10万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生数达1213人。设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项目31个,累计接纳自考生1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2004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超过20亿元,新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

  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加强对高等教学质量的监控。对2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至此完成了全省所有普通高校的首轮教学工作评估。支持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海洋学院4所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大专业宏观调控力度,审定并公布了789个本科专业、1125个高职高专专业,对10种就业形势不好、招生条件较差或报到率低的专业进行严格控制;鼓励发展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全省63所高校新增220个本科、高职高专专业。启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15所高职院校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作,新建3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顺利实现招生。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0所本科高校选拔了1500名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262名学生通过考试选拔、转校入学等方式参加 “2+2”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下沙、滨江、宁波、温州4大高教园区推出100门有特色的共享性课程,1.1万人次参加选修学习,多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取得学分。

  [高等学校升格与更名]  2004年5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教育部同意杭州商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师范学院与原温州大学合并筹建新温州大学;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升格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丽水学院;浙江卫生学校升格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规范独立学院管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对各地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工作的通知》精神,浙江省对21所独立学院进行了检查清理,并将其中19所独立学院有关材料及时上报教育部要求重新确认。2004年11月,教育部正式下文,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17所独立学院重新确认。加之先前已获确认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全省共有19所独立学院获得教育部的重新确认。到2004年,全省独立学院在校生已有10.68万人,占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5%。

  [高考自主命题]  按照教育部部署,2004年开始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由浙江省自主命题。为确保命题质量,文、理综合卷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语文、数学(文、理)和英语三科由省自行命题。为此,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订《200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命题工作实施办法》和《200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命题保密工作规定》;根据命题管理的性质及其流程的特点,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入闱命题“三、二、一”管理模式。对高考命题保密环节、各岗位保密守则作了具体规定,并拟定了命题教育保密协议样本。从2004年高考结果看,三科浙江卷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难度适中,区分适当,对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来源: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