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教育成就

2007年浙江省教育工作要点

中广教育 2010年06月03日 16:58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全省教育系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突出“统筹、质量、规范、和谐”主题,着力于统筹发展,着力于内涵提升,着力于依法规范,进一步提高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

  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以教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着眼于教育普惠全体人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学习宣传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

  全面实施《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把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纲要》的要求上来。基础教育重点是加强农村及困难地区教育,政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高等教育重点是提升内涵,着力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职业教育重点是进一步密切与产业的联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能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首、健康第一,把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作为教育的首要使命。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规范和完善高校党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计划地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健全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调整有关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着重理顺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切实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组织员制度,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化党的先进性教育内涵,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引导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关注教育工作、关爱教育事业。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浙江教育,为浙江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报刊质量和宣传效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全面开展以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师生为重点的转变工作作风年活动。大兴学习之风,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教育改革发展的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大兴办实事解民忧之风,努力为师生多做事、做好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做好机关党委换届工作。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实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资源,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着力加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完善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制订《浙江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加强中小学科普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心理健康、诚信法制、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教育活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网络、进学生社团,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重点建设50个主题网站,培育300个精品社团。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并向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深入开展重大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加强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中外合作举办高校和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学校确立“健康第一”的要求,规范课程设置,完善体育设施,提高体育质量,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扩大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督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情况。广泛开展以“青春奥运健康”为主题的阳光体育活动和以“合唱节”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设一批体育和艺术特色学校,引导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大力倡导探究型学习,鼓励学校减负增效,注重培养健全人格。认真总结推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经验,指导农村地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加强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试点,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实施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组织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会考,全面实施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努力构建科学、权威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坚决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鼓励重点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做法。按照分层测试、分层选拔的原则,加快制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为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导向。继续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

  加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督教、督学并重,把素质教育的成效作为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以教育强县检查评估为抓手,鼓励各地把推进素质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县级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加快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工作督导办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三、以农村和困难地区为重点,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机制,落实县级政府统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困难地区倾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教育差距。加强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情况的专项督导,做好第五批教育强县创建指导工作。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健全义务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开展“义务教育示范城区”创建活动,着重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少年、“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抓紧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重点打好食宿改造工程攻坚战,确保所有的食宿改造项目实现开工建设,90%左右的项目基本竣工。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农村学校正常运转。扩大贫困学生资助范围,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3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列入资助对象,使其免交课本作业本费并享受爱心营养餐。按农村学生每生每年5元的标准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为农村孩子提供“精神食粮”。推动实施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促进各类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筹备召开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加快良好高中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培育和推广“轻负高质”学校的典型经验。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积极扶持发展高中段特殊教育。以办好“民族班”为抓手,加强民族教育工作,重点提高畲族学生初升高比例。

  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万校标准化”工程,提高集约办学的效益。建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加强浙江教育网专业网站建设。丰富资源、着眼应用,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教育装备达标县活动,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改善教育装备,省级教育装备经费覆盖50%以上的欠发达地区。

  四、以提升内涵为重点,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和水平

  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加快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上来。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凝炼特色,扶持有关高校升格或更名。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高中段毕业生达到58.6万人的高峰值情况下,积极争取普通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以上。

  启动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强化教学管理,建立教考分离、教学巡视等制度,继续开展正常性教学工作评估,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把名师教授推上讲台,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评选并重点建设100个本科专业、100个高职专业、100个专业教学实验室、100种教材、100门精品课程,实施250项教学改革项目,启动建设100个高职教学资源库。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评选20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积极支持高职院校创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立20个职教集团,重点建设好100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扩大高校间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设施互用范围,推进科研、教学平台的开放共享。加快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90个左右,年招生达到1万人左右,留学生达到4000人左右;在海外新建2-3所孔子学院。

  深化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继续扩大“2+2”人才培养试点,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启动建设电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软件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10大类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活动,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多媒体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化、英语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等10大类学科性的科技竞赛和数控技术、模具技术、汽车维修、艺术设计、服装制作等10大类技能竞赛。多渠道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金,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

  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专业调控力度,积极开展新专业建设。以重点学科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学科组织,培育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开展“重中之重学科”中期考核评估,探索建立优胜劣汰、滚动建设机制。开展第五批重点学科中期检查评估,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科研为教学服务,引导教师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推进高校和地方“合作共赢”,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引导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研评价方法改革,突出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率。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审核的准备工作。

  五、以密切与产业的联系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能力。引导各地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落实中职贫困生资助制度,鼓励优秀学生报读中职学校。建设好25个省级示范专业、35个省级中职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好200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200所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组织3200名校长、专业负责人、高技能专业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建立6个省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20个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和10个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培训5万名左右的农村预备劳动力,评选、表彰20个优秀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快在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继续抓好中职招生工作,督促各地普职招生保持1:1的比例。

  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启动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精品课程,加强职业学校地方课程建设。与企业行业开发一批实训教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按照产业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进一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双证制”的范围。制定规范综合高中办学的意见,促进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转型。

  不断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加快推进自学考试与各类教育形式的衔接沟通。继续推进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探索自考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六、突出师德教育,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改进师德教育模式,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考核管理制度。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省功勋教师等各类先进的评选表彰奖励工作。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教师资格制度,落实教师编制,按规定配足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推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学校用工行为,逐步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完善教师支教制度,重点推进县域内教师支教。改革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高级职务、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级职务的评审权下放到市。推动高校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实施岗位聘任制。制定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促进教师评价的科学化。继续下放高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收入,控制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清理规范各类津补贴项目。

  启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将中小学教师教育全面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依托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建设10个省级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组织做好第二批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实施新世纪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计划,重点建设30个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30门精品课程、100门网络视频课程、50个示范性现代多媒体教室和教育心理实验室、200个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鼓励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继续开展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回头看”,检查落实师资培训成效。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终期评价和总结工作,总结“5522计划”的经验和成果。培训300名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完成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1万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组织“百课千场”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实施高等学校“多层次、多模式”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团队,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杰出人才,选拔培养300名省属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名职业院校优秀专业技术带头人,资助培养300名优秀青年教师。

  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的视野,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充实高校领导班子。拓展干部培训、锻炼渠道,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完善校长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校长教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组织好全省教育干部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七、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切实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法制氛围。建立和完善教育申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教育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妥善预防和化解教育行政争议。

  严格对各类办学行为的监管。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指导和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依法保障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稳定增长。实施“规范办学年”活动,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对民办教育支持、保护和监督、管理,指导学校完善办学章程,健全管理制度,督促出资人依法履行监管责任,确保民办教育质量。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严格项目审批手续,规范招生收费行为。重点加强对高校招生宣传、学历文凭、成人教育的管理,防止因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问题影响校园稳定。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完善以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为中心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和债务管理。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切实控制投资规模和建设成本。实行审批制度,开展财务风险评估,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搞建设。强化对投资项目的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概算,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偿债意识,落实偿债计划和偿债责任,妥善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债务问题。优先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逐步把学校从债务中解脱出来,坚决制止产生新的债务,不得通过举债方式筹措学校经费。做好高校产业规范化工作,推进高校企业改制试点。规范高校投资和经营活动,防范投资风险。完成杭州外国语学校二期建设工程,加快直属单位教学业务用房的建设进度,做好教师专用房的建设与销售工作。

  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廉政建设。强化惩防体系行业构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成果,重点在基建项目招投标、设备购置、教材采购、对外投资等关键环节建立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扩大部门集中采购范围,规范各类采购行为。加强教育审计工作,重点监督、评价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对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审计工作,帮助单位完善财务制度。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收费示范县活动,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执纪办案力度,坚决查处贪污、受贿、索贿、挪用私分公产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严格执行 “六不”规定,为全省教育系统做好廉政的表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工作,全面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宣传贯彻《浙江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加强普通话推广和测试工作,做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八、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和谐校园

  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出台的各项资助政策,重点完善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办法,逐步在高中阶段推行助学贷款制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规模,使10%左右的中职在校学生免费上学。参照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的做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低收入家庭子女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对就读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的本省籍大中专学生免除学费。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大学生资助机制,扩大政府奖助学金覆盖面。进一步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努力实现应贷尽贷。实施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减免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适当延长助学贷款偿还期。建立校内勤工助学体验站和校外勤工助学基地,确保高校扶困助学经费的30%以上用于勤工助学。

  完善“阳光高考”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六公开”、“六不准”高校招生制度,严格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高校招生的管理,打击招生欺诈行为。加强自主命题教师队伍建设,实行高考命题全程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全省教育考试指挥监控系统和考场电子屏蔽系统,切实提高抵御考试风险和应急干预能力。

  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活动,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建设网上就业市场,努力实现信息发布实时化、网络招聘常年化;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实现学生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机结合。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就业合作,积极为毕业生到祖国西部、基层和我省欠发达地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强化安全目标考核。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处置能力训练,强化学生自我救护能力培养。加强中小学生接送车(船)的管理,加强对饮食卫生和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控。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完善高教园区“校园110”报警求助系统,95%的高校达到“平安校园”创建标准。

  建立和谐校园建设机制。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传承办学传统,提炼办学精神,大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关爱师生,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继续开展“和谐校园”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落实教育信访责任制,妥善处理各类校园矛盾,合理疏导师生情绪。  

来源:浙江教育厅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