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教育成就

2008年浙江省教育工作情况

中广教育 2010年06月03日 17:05

今年以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工作,改革创新,经受住了涉奥维稳、抗震救灾、经济下滑等严峻考验,积极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教育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6.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加强。落实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全省所有有农村学校的县(市、区)都已落实了这一政策,约17万余名教师享受到任教津贴,人均月增加收入230元。启动实施“领雁工程”,通过集中培训2个月、其中实践课不少于二分之一、为每名学员安排理论和实践“双导师”,由此已培训农村骨干教师10800人。研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初步确定农村中小学按县镇标准核编,教师编制师生比小学由1:23提高到1:21,初中由1:18提高到1:16,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班师比核编。在调查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计划,重点是分期分批改造教师危旧集体宿舍101.7万平方米,涉及3万余名教师,约需投入资金3.6亿元。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督促落实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支援方已累计投入财政性援助资金2565.8万元,帮助援建校舍22491平方米,帮助受援方培训教师9736人,结对帮助贫困学生1364人。启动实施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项目,其中拟保留项目866个,拟合并项目817个。截止9月底,已完成320个拟保留改造项目,288个拟合并调整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实施“书香校园”工程,为2992所农村学校配送了150.9万册图书。资助31个欠发达县和海岛县的95所高中新建了111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顺利完成了第一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五年先后投入专项经费7000万元,为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和5个海岛县(区)的农村学校补助配备了光盘放像设备2340套,多媒体教室1070套。从教育强县组织1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对口支教,组织500余位在岗特级教师深入农村开展帮扶指导。大力推进县域内教师支教,全省有44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长期支教,6000余名教师参加了短期支教。配合财政厅指导各地清理、核实并锁定义务教育债务35亿,已完成化解债务19亿元。

  (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入。启动实施第二轮“六项行动计划”,全省新增中职教育投入22.9亿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类专业和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新培训中职骨干师资2190人,新推出建设28个省级实训基地和40个省级示范专业。鼓励各地职业学校以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形式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招收中职学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中职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列入中职招生范围。比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已完成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3.98万名。制定并着手实施成年居民“双证制”教育培训方案。针对工学结合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等问题,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试行办法。

  (四)高等教育继续稳步发展。高校设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和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专升本,并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正式获准建立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所本科独立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启动实施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并首次公布了评价结果。继续扩大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杭37所高校落实互聘教师357人次,比2007年度增加53.9%。遴选增列了20个重中之重学科和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召开高职院校书记院长读书班,研究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组建了18个大类的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产生了20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和2所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入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推动高校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台州市政府合作建设台州产学研联盟中心,已组织高校与台州1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项目。与省中小企业局签署《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职业院校为龙头,吸收中小企业参与,新组建了7个职业教育集团。

  (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工子女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在全省实行了统一的幼儿园等级评定制度和办园准入制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制订工作。投入4700余万元,其中省补助2000万元,启动建设了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0个改善教学条件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从春季入学开始,免除了47万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符合条件的外来民工子女借读费。

  (六)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巡查,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在全省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对学生作息时间、课外作业等的督查和规范。开展“教材瘦身”工作,“减品种”、“减内容”、“减价格”,课本价值量减少约2亿元。选择10个县(市、区)进行“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试验。继续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建设,命名了11个省级中小学文体活动示范区,新接纳3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评选确定了155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创新活动载体,举办首届中学生篮球联赛,有2300余所中学、47000余个班级、200余万名中学生参与联赛活动;大力推进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开展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生体质监测与公布试点,省级对2007年大学新生体质状况按生源市和学校作了公布;组织了首届中小学生舞蹈节,选送了145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

  (七)教育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深化。制定公布和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已顺利组织了新高考两次英语听力考试和通用技术考试。巩固扩大高考平行志愿改革成果,平行志愿实行范围扩大到了艺术、体育类招生。高校录取新生26.95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5.13%,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已达到83万人。完善中考制度,重点高中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名额超过了30%。深化课程改革,基本落实了“选课”、“走班”等新课程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中职课程改革,制定了《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模式是“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基本工作思路是多元推动、分步推进、自主选择,基本步骤是先用2年时间完成10-15个主干专业课程改革,再用3年时间完成15个左右专业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小学300元、初中450元,已于春季入学开始对城乡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和地方课程教材。研究制定《浙江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财政拨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把部分财政投入与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挂钩。继续扩大教育开放,我省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7000人,增长率和长期生、学历生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八)校园保持和谐稳定局面。全省教育系统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事件。年初针对物价上涨压力,组织高校后勤企业积极应对,稳定菜价,保证供应。上半年,围绕反藏独和保证奥运火炬传递,积极保护和疏导学生的爱国情绪。下半年,围绕“平安奥运”要求,深入开展“涉奥信访百日维稳行动”,对所有教育信访事件进行摸排,把接信处访的责任逐一落实到了基层。还在下沙高教园区组织了“钱江一号”反恐演练,努力提高高校的反恐意识和能力。年底,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应届毕业生比上年增加11.3%的情况下,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达到了93.24%,比上年上升0.77个百分点,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完善大中专学生资助体系,共向12.5万人次大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3.2亿元,受助学生数已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5%。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出台加强自考助学管理办法,规定自考机构的招生、教学、管理必须为同一主体,不得以联合或合作形式办学,不得转让办学权。

  在维护稳定的同时,抓好校园安全工作。汶川大地震后,当月即会同建设厅组织各地对校舍建筑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出存在安全问题学校1930所,约占学校总数的9%,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推动各地进行整改。在高校重点排查实验室安全和宿舍消防安全,并建立工作档案,实行隐患处置反馈制度。在中小学编制安全工作行事历,按学校安全工作的季节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及时下发消防、交通、防汛、防溺水等安全预警信息,今年前三季度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9%。

  (九)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教育系统满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支援地震灾区工作,在全国教育系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了解学校受灾情况,第一个发动教育系统为灾区复课提供教育资源支持,第一个帮助受援地提前实现全面复课,第一个成批转移接收灾区中职学生,第一个成立赴灾区支教团,第一个帮助受援县完成制订学校重建规划。全省教育系统为灾区捐赠了10万套课桌椅、3000块黑板、3000张讲台、3000套高低床,接纳了332名灾区中职学生,并为在我省学习的3912名灾区大学生提供了生活和就业帮助。

  (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圆满完成了对教育工作的审议。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先后两次召开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全面配合各级人大常委会做好审议教育工作,部署落实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时整理各级人大常委会调研期间反映的问题,反馈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上下联动进行整改。省级研究提出40项整改措施,其中20项已经落实,20项正在落实。

  (十一)自身建设有了新的推进。在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上半年全面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了理论学习促创新、调查研究谋发展、联系基层促沟通、服务“两创”搭平台、机关效能树形象、民主恳谈听意见、执政为民办实事、克难攻坚再创业、科学执政促和谐、干干净净反腐促廉十项活动。10月份开始,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认真发动、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调以“服务转型升级、提高育人质量”为主线,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坚持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完善机制贯穿始终,已先后举行了6场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组织了4次论坛,召开了6次民主恳谈会和座谈会。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全机关和直属单位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有效激发了大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热情。围绕省委、省政府“保稳促调”的要求,研究提出了教育为“保稳促调”服务6项措施。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又确定从7个方面积极推动教育为“三农”工作服务。利用暑期,举办了设区市教育局长学习班、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本科高校校(院)长专题研讨班,在学习培训中深入研究分析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反腐倡廉工作。新增25个“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在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开展了2006、2007年义务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对抽查中发现的一些学校私设小金库、违规收费、利用食堂盈利发放教师福利等问题,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并逐一督促整改。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办法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全省高校建立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分析会制度,提出了建立高校纪委书记异校交流、高校后勤副校长定期轮岗、开展教育系统巡视等制度性建议。在厅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了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建立了处务会议制度、处长例会制度和中层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在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六不”规定的基础上,对机关处室提出了几条硬性要求:一是一律不得以处室名义开展创收,不得私设小金库;二是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不得在下属中介机构、公司兼职,其他领导兼职不得领取报酬;三是机关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工作之外介入学校的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活动;四是直属单位不得从事涉及商业贿赂的经营活动。目前已基本做到了厅机关所有的重要政策都事先征求基层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所有的年度会议、检查评估、因公出国等都实行计划管理、预算控制,所有的重要项目都由专家为主评定,所有的重大采购都纳入集中采购,所有的预算外收入都进入财政收支。机关行政经费控制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节约5%的目标。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素质教育推进还不理想。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比较重,群众意见较大,反映较多。

  (二)教育事业还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工子女教育困难较大,办学条件还比较差。

  (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够适应。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四)办学规范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自考助学、成人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中介机构管理职能还不明确。学校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还存在经费不按规定使用、挪用、小金库等问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情况还具有一定普遍性。腐败案件时有发生。

  (五)校园安全稳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学生接送班车、校舍建筑安全压力还很大。因学分制导致的延长学制学生的管理、校外租房住宿学生的管理已成为新的安全稳定问题。

来源:浙江教育厅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