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页面推荐学校
姚安县栋川中学
中广教育    06月12日 16:47
    姚安县栋川中学是姚安县城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1984年由栋川小学(原东方红小学)附设初中班分离成立栋川中学,位于栋川镇启明街24号。现有初中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042人,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初级职称教师31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大专及以上,80%以上专任教师达到县级教学能手水平。学校有四幢教学楼24间教室,一幢综合楼,设理、化、生实验室三间(附保管室)、多媒体教室一间、图书室一间、会议室一间。阶梯教室一间,篮球场一块,运动场一块。

  如今的栋川中学,学校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师精神振奋,职业道德高尚,形成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学生文明守纪,校园环境优美,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德育工作生动活泼,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它已经是楚雄州内一所有名的优质初级中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学子,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优质生源源源不断,它以一个崭新的姿态模糊着人们对它的痛苦的记忆。

  走进栋中这座美丽的校园,到处可以领略到青春靓丽的绚烂、春风拂面的风采、桃李萌发的生机。这与三年前学校死气沉沉、学生萎靡不振、优秀生源大量外流、办学举步维艰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曾经饱受批评和指责的初级中学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呢?

  人“竞”其才,满盘皆活

  2005年,注定是栋中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在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力排众议,顶着重重压力,拉开了栋中改革的序幕。学校在全县首次打破县城教师属地终身制,面向全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招考严格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打破了论资排队,以能力和成绩为主,引入激励机制,经过文化考试、讲课、面试、教学成绩考核的综合,重新选聘了栋川中学教师,并分流了部分原栋川中学教师,使大部分优秀教师集中到了栋川中学,为栋中补充了新鲜血液。在无情的改革中采取有情的操作,对于年老的教师予以照顾,40岁以上教师免考,仍在栋川中学应聘。无情改革,以情感人,有情操作,使年老的教师们多了一份平和和坦然,广大教师更为精干、争先、奋进。历经了改革风雨涤荡的栋中教育事业,愈发生机盎然、活力迸现。

  现在,栋中进教师形成了公开招考的长效机制,能保证进入栋川中学的教师都是全县的优秀教师。每年临近暑假,按照人事编制的需求,由学校公开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全县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报考条件,申报并竞争相应的岗位,最终通过综合业绩评价的排名来确定是否聘用。许多教师都从中公开招考聘用中获益,使得自己有机会到栋中这样条件更好的学校施展自己的才华。该举措实现了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能进能出的人事聘用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形成激烈的竞争氛围。经过改革的洗礼,栋川中学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埋头实干的人多了,空谈抱怨的人少了;爱岗敬业的人多了,敷衍塞责的人少了;施展才华的人多了,怀才不遇的人少了。珍惜现有岗位,勇挑工作重担,已成为栋中教师队伍的主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年改革,三年汗水,栋中教育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改革的浪潮中茁壮发展。改革为学校带来了新气象,为教师带来了新希望,为学生带来了新发展。

  源头活水,磨砺师功

  学校通过公开招考引进了优秀的教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新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三年来,学校坚持理论学习、师德建设、教学常规、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等常抓不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在校内培训,内容涉及远程教育资源接受、名校联盟网使用、课件制作、先进经验交流等;学校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利用省、州、县级骨干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还积极筹措经费,派出9名教师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培训学习,100多人次到昆明、丽江、大理、红河、玉溪等地培训学习,200多人次到楚雄培训学习,300多人次参加县级培训。同时,通过网络搜集多种教育教学信息,观看、学习教育改革专题光盘、录相、校本培训等资料,吸取先进经验,转变理念。通过强化教学基本功,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和参观考察,教师扩大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正是因为提高了教师素质,三年来,共有100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州、县报刊上发表论文或获奖150多篇,80%以上的教师获县教学优质奖,学生有200余人次获国家、省、州奖,2位教师获省级课赛一等奖,2位教师分获省级课赛一、二等奖,4位教师获州级课赛一等奖,2位教师获州级课赛二等奖,1位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9位教师成为州级骨干教师,8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18位教师成为省级骨干班主任。学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经验代表全县13所初级中学到州上交流。

  三年来,学校按照“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积蓄能量, 一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基铺路,一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办学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路;突出“以质量求生存,树名校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之路;明确“县内一流,州内知名,面向全省,具有开放性、示范性的优质初中”的办学目标。进一步规范校园管理,细化常规工作,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充实特色班级活动,加强阳光团队建设,进一步凸显“栋中精神”即与时俱进和拼搏进取精神,具体表现在:学校管理——开放创新;教师面貌——敬业奉献;课堂教学——勇于探索;教学创新——敢为人先;教育信心——永不服输;学生学习——巧学活用。展现“学会做人,分层教学,注重美育,自主发展,多元评价”的特色风采。突出四个办学意识,即“质量意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品牌意识(办名校,育名人,出名师);竞争意识(在合作中求和谐,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激励一线教师积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特点规律,研究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引导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积累先进教改经验,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学校实施了名师培养工程,并利用名师扩大学校的影响。名师的培养,大大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实现了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

  科研兴校,质量为本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栋川中学面对实际实践着这样一句话:“让教育者的智慧充分涌流,让学习者的潜能无限开发”。学校把教育科学研究做为立校之本和强校之路,努力营造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上,栋川中学注重新观念、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彻新课改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求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继续发展、终身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长期以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教办法:一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建设。从课堂常规开始,课堂上对学生严要求,要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讨论钻研、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巩固。认真抓好课后作业和复习,要求史、地、生不留课外作业,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天都要有适当的巩固作业。二是优化教学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栋川中学在优化教学素质方面提出“八个优化”,即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评价。在狠抓教学常规的过程中,注意处理传统教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重视常规教学与电化教学的整合,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扎实。三抓教改,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栋中坚持各学科每周集中时间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都要按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给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确定教研专题,指定专人负责研究。各年级组、教研组通过公开实验课、专题讨论、评课活动等形式,共同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四是抓教学管理,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了多层次的听课评课制度。坚持进行课堂效果问卷调查,让学生每学年对各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综合打分评价,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及时座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规范了教学程序,提高了教学水平。五是教师循环配备,落实质量责任制,启动教师全员上进的内动力。学校改变了集中各科优秀教师到初三把关的教师配备做法,实行教师循环配备。初中三年的教学是一个整体,初一、初二的基础没有打好,初三的提高是没有根基的。初一、初二教学欠债太多的话,初三一年里,再优秀的教师也是不能补回的。而且会使初一、初二的老师失去一份负责到底的责任心,教学效果好差都与自己关系不大,造成消极的影响。长此如往,当然会陷于恶性循环,危及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实行小循环配备,根据各科各位老师的水平、能力,新老搭配,均衡配备,跟班三年,负责三年。落实三年教学质量负责制,人人有责,人人把关。依靠全体老师,激活每个教师工作内动力,公平竞争,互提互进。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全员优化发挥。

  学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成绩。2006年12月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设备,引进电脑“一拖二设备”,把30台电脑变为60台,实现学生一人一机上网;在楚雄州内第一家引进“敏特英语”教学资源,利用敏特搜索记忆引擎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其经验现已在全县推广;科研课题《利用“英语智能学习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在省上立项并批准研究,在2007年11月研究成果评比中,学校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敏特总课题组评为先进学校;配置了敏特记易引擎服务器,让学生在电脑网络上学习英语,大幅度的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成绩;引导教师在校内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我校又于2008年4月加入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名校名师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扩散、推广研究”中的云南名校联盟,对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学校落实贯彻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强势智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潜能,才使得学校教学成绩逐年跃升,学校的教学成绩连续四年在全州统测中荣获全县综合分第一名。学校被评为州“五四”红旗团总支,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单位,州级“绿色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先进学校”,县“远程教育项目”先进学校。获栋川镇“先进学校”和“无毒社区”一等奖,先进团支部,学校女工委员会被评为镇巾帼文明示范岗;在全县教学大检查中,获中学组第一名;2006年,180名学生参加中考有115人高中录取线,上线率达63.9%,其中考取楚一中13人,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7年再创历史新高,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全县第一名,我校教师有35人次获县教学优质奖,178名学生参加中考,上高中录取线149人,上线率达83.7%,全县600分以上的考生有115人,我校有43人,全县考取楚一中27人,我校有16人,占全县的59.26%;2008年,我校再创辉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全县第一名,我校教师有41人次获县教学优质奖,168名学生参加中考,上高中录取线158人,上线率达94%,全县600分以上的考生有175人,我校有65人,全县考取楚一中79人,我校有38人,使学校变成了人民满意的学校。

  德育为首,固基强本

  三年来,学校立足“德智体美劳,德育是基础”的高视点,强化德育管理机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文明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育为主渠道,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让学校“天天是德育之时,处处是德育之地,人人是育人之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正常发展。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学校以政教处、团委为主导,以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构建了较完整的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管理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形成了以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相互配合,各学科教学相互渗透,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途径,营造了德育大氛围,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浸润,大大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施“德育七项机制”,落实全员育人机制。即“学生常规检查机制”,“学生管理监护机制”, “学生表扬激励机制”,“班级工作评比机制”,“校园全员育人机制”,“校园文化熏陶机制”, “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在七项机制的实施中,突出一个“严”字,贯彻一个“管”字,倾注一个“情”字,侧重一个“激”字,辅之一个“惩”字,讲求一个“妙”字。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全员化、高效化。

  ——开展德育科研,改进思想教育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为核心,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着重进行“守纪、诚信、俭朴、仁爱”的教育。在实施这一环节上,该校重视德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把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有意识地贯穿在学科的教育过程中。

  ——齐抓共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为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该校注重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并使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系统,以便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一是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互相反馈信息,交流意见,协同做好德育工作。二是每逢中段、期末,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成绩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切磋商议,寻找解决偏差生问题的方法、措施,及时获得他们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更好地为学生把“脉”,以利于有针对性地为“德、智”较差的学生“疗病”。三是进行个别家访。班主任、跟班教师和科任教师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班级学生情况会商,在会商的基础上确定家访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四是与栋川派出所开展共建文明学校的活动,成立共建领导小组,设立警、校联合岗,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邀请派出所领导到该校举行法制讲座,使该校学生增强了法律和法制观念。

  素质为重。为了使学生成长为知识丰富、素质良好的有用人才,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学期举办法制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录像,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为学生自我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和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组织广播站、文学社、学生才艺展示台等。并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文艺汇演、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卡拉ok比赛、才艺表演,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各自的平台上找到塑造自我的渠道,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潜能在实践中得到释放,亮点在实践中得到闪现,培养了健康的人格。

  爱岗敬业,师爱感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是栋中发展的基础。

  栋中的教师坚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才,但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人。而师爱,就是教育孩子最美的语言,师爱就是叩开学生心扉最好的钥匙。只要家长把孩子送进栋中,教师的爱心,便和着学生成长的曲折起伏过程一起跳动,和着千百家父母的拳拳之心一起跳动,和着民族对新一代殷切期望的脉搏一起跳动。在栋中,师爱是无私的,不会因为学生家境而另眼相待,相反,对后进生教师付出了更大的心血。于是,每天,在忙碌的校园,都在演绎着师生之间不是亲缘却胜过亲缘的爱。你可以听到多少位班主任曾多少次把生病学生送到医院,你可以随处见到教师和学生倾心交谈的身影,无论是在教室、花园、办公室、还是心理辅导室,教师都为学生的成长竭心尽智、呕心沥血。

  敬业,在栋中已不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群体精神。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优秀教师群体的存在,才有了它浓厚的发展基础。我们坚信,有这样敬业奉献的教师群体,栋中的辉煌必将永不褪色!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文明的言行感染人,以健康的精神文化塑造人,是我校育人的目标之一。学校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落实。第一,狠抓校园美化绿化工作,改善自然环境。三年来,为改善校园环境,学校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投资改造校园环境,学校以新建北大门为契机,清理了水塘,修建了堤岸,从建设文化墙入手,再施美化绿化工程。三年来,我校用于绿化美化校园的投资达30多万元,还在教室、楼道、走廊等处粘贴名人名言、文明用语、规章制度。第二,加强文明建设。首先是教师做表率,通过教师的言行感染影响学生,并把每一位教师都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中。其次是把学生的文明言行与班集体的荣誉相联系,学生相互监督,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荣誉感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文明言行。第三,加强了卫生知识宣传检查,评论。学校利用班会、团队会、黑板报等宣传卫生知识,张贴《卫生工作条例》。这样,全校从校园到教室每天都无果皮纸屑,教室窗明几净,墙壁洁白无污点。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发挥了学校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作用。第四,重视精神环境建设。初中生正是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导如何,将影响其一生。为此,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版报作用。把版报作为学校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和学生发展自己的见解,生活感受的重要园地之一,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当代英雄人物、发生的好人好事,刊载有影响的名言、警句、重大时事政治等等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校园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

  “每一棵花草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进栋中校园,你将很快被校园里那优美的读书环境和清闲的文化氛围所感染,翠绿的草坪,晨读朗朗,书香飘溢,相得益彰。“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学校基本实现环境育人,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

  一个个满怀理想的莘莘学子,一位位满怀希望的慈爱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团聚在了这个充满欢乐与骄傲的地方——姚安县栋川中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充满光明的未来,只争朝夕的栋中人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学校全体职教人员真诚的与所有可爱学子一道,与时间同行,全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共同铸造栋川中学新的辉煌! (陈建荣 普正文)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