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学校新闻
德宏瑞丽第一民族中学:特色教育,打造边疆民族教育品牌
中广教育    06月15日 14:11
    

(一)

  瑞丽一中创建于1958年,已有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学校自开办以来,历经了建校初期的瑞丽第一省小戴帽初中班、瑞丽县初级中学、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几个发展阶段。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3036人,其中初中32个班1990人,高中22个班1046人。在职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52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云南省特级教师3名,中、高级职称占55%以上,学历合格率100%。1972年正式开办高中。1985年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2001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建校50余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已发展成为瑞丽市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效益最高,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担负着瑞丽市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历经时代风雨,穿越历史时空,瑞丽一中形成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稳中求升,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主线,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探索边疆民族教育的希望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学校在滇西边境上享有一定声誉,中、高考成绩稳步攀升,以北大学子俞飞、清华张夏涛和王城斌为代表的莘莘学子遍及全国各名牌高校。越来越多的当地少数民族学子,从这瑞丽一中这片热土走进了各类高等院校,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

(二)

  多年来,瑞丽一中立足边陲,润物无声,由弱到强,稳步发展。在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中高考成绩等方面都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里面凝聚着一代代一中人的汗水和智慧,也凝聚着一届届一中学子自强不息的信念和追求。

  1、硬件设施建设飞速发展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瑞丽一中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瑞丽一中的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投入,让学校的设备从简陋到齐全,从落后到先进,在办学的“硬件”上跟上了全省县级中学的主流。近10年来,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千余万元改善一中的办学条件。

  2、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瑞丽一中办学一直注重社会效益,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有初、高中教学班23个,在校生人数约为1065人,教职工70余人。经过30年的发展,现有初、高中教学班54个,在校生人数为3036人,在职教职工180余人。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为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做出了应有贡献。

  3、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带来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花。教育教学效果逐步显现,让学校的许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

  2000年5月,被共青团瑞丽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1年12月,被德宏州教育局、环保局评为“德宏州绿色学校”。

  2002年5月,被共青团瑞丽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3年,被德宏州科协、教育局、科技局评为“德宏州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2003年3月,被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云南省安全校园”。

  2003年6月,被国家禁毒委办公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2005年5月,被共青团云南省委授予“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5年12月,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2007年6月,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评定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

  2007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上述的是近年来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是对学校工作地肯定,更是对全校师生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瑞丽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从1972年瑞丽一中开办高中到1998年高考,26年间,瑞丽一中共有116名学生上本科院校录取线,275名学生上专科(含中专)录取线。这样的数据让让人觉得汗颜。以1998年为例,全校上本科线6人,专科线29人。

  知耻而后勇,自强不息的一中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自2000年起,瑞丽一中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高考升学率开始节节攀升。到2008年,本科上线150人,专科上线111人,合计上线261人,上线率 81.3%,居全州各县市一中第一。当地少数民族考生成绩十分喜人,74人中有56人上线,上线率达75.7%,再创历史新高。高分段中,600分以上的同学达6人,居全州各县市一中第一,其中王诚斌同学以68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德宏州理科最高分,李想同学(619分)以2分之差居全州文科第二名,理科考生中有4名同学列全州理科前十名。

(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瑞丽一中发展壮大秘密何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首先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从大的方面来说,瑞丽一中从建校、成长到发展,首先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帮助。从建校初期的茅屋草舍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市委、市政府在瑞丽一中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校的教学设备从简陋到齐全、从落后到先进,在办学的“硬件”上一步步赶超全省县级中学的主流。学校的困难多在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得以解决,学校的举措常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2、有一支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踏实干事的领导班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0年来,瑞丽一中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团结奋进、富有事业心的领导班子。他们精诚团结、事业心强,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带领和团结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作风。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哲人赫尔巴特曾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现在,瑞丽一中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机制,构建起了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体制,牢固树立起了“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思想,突出了“育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学校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有较强团队意识。同时,强化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内部质量审核,以科学有效的检查、考核、评估等形式来检验管理的成效。

  3、有一支能吃苦、肯下功、忠于职守、爱生爱业的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瑞丽一中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1)狠抓师德建设,树立“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典范。瑞丽一中的师德建设,注意了以下五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标本兼治的原则,师德师能并重的原则,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如以“保先教育”为契机,展开师德师风讨论,并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树师德形象展教师风采”演讲比赛。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典型事例,弘扬高尚师德,既表彰了先进又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抓教学常规管理,树立“爱岗敬业,勤奋务实”的教师典范。学校教科室集思广益,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课堂听课、单元测试、试卷讲评、作业批改、课后反思等,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证,并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评估、有表彰。抓教学常规从严从实,创一流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这就是瑞丽一中教学管理取得成功的秘诀。

  (3)抓教师的教学技能,打造“各具特色、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中老年教师的示范课意味深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激情四射,教师课堂听课积极踊跃,互教互学蔚然成风。教师们聚焦课堂,好学善思,勤于总结,笔耕不辍。近年来,学校还有数十篇教师论文获各级奖励。我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在参加州级省级比赛中成绩不俗。

  (4)抓课题科研,打造“治学严谨、教研相长”的教师队伍。瑞丽一中的科研工作,起步教早,抓得实,大多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因而很有针对性,成效很显著。一年一度的教学科研大会至今已开五届,名师登台献艺,交流讨论,思维碰撞。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主动走出去,学习体验,灵感毕现。积极参与申报国家、省、州课题研究。

  (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是瑞丽一中老师们庄严的承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一支学习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今天的瑞丽一中,有一支能吃苦、肯下功,忠于职守、爱生敬业、富有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他们常年累月地埋头苦干,千方百计地教书育人。教学中,他们备课认真,上课精神抖擞,早自习、晚辅导,细致耐心。搞好教学是他们的目标,造就人才是他们追求的人生价值。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树立起了瑞丽一中教师群体过硬的良好形象

  4、高度重视校风、学风建设。

  瑞丽一中校园环境优雅宜人,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教室黑板报、各种评比公示栏、校园广播、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学生才艺展示、学校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生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激励着一届又一届一中学子。

  (1)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理想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欲望。

  (2)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严格检查学生的仪表、卫生、两操和课外活动等情况,使学生养成了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学习、生活和锻炼的好习惯,保证了学习时的旺盛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3)大力表彰奖励勤奋好学的优秀学生,弘扬正气。对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

  (4)加强自信教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将信心教育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抓好班级管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

  5、重视家家长、社会、学校广泛合作。

  每次家长会发送《致家长一封信》谈家庭教育;每学期考试后、放假前,教师有针对性家访;分层次召开家长座谈会;欢迎家长到校指导……家长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家长自身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子女的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保障校园及周边安全,形成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如既往,牢牢把握管理和质量这一生存观,锐意进取,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