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 果君)近日,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称《工作方案》),计划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工作方案》明确,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泛在化人工智能教育支撑体系、多渠道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立体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体系、多维度人工智能教育推广体系,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工作方案》提出,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要求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编辑:冯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