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 果君)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第三批试点学校共有2926所,周期为两年,自2025年6月起至2027年6月止。

《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提出,要建立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并优先安排其承担急救教学任务。各试点学校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等)和急救教育设备(如医学模拟人、自动体外除颤器训练机等),并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开展设备使用培训,让师生熟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

部分名单截图

各试点学校要按照《学校急救教育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结合学段特点差异化设置课程内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急救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避险、求救知识,树立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急救知识,提升生命安全和应急救护意识与基本能力。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学生掌握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并能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向家庭及社会宣传推广急救知识与技能。各试点学校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地域和专业特色与急救教育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开发教材、视频、操作手册等教学资源。

编辑:吴佳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