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吴洪健: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首批心理教师上岗培训核心组专家,国家卫健委特聘心理专家,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约栏目嘉宾。
刘丽:文化部RARC项目特聘心理专家,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特聘心理专家,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特聘心理专家。
内容摘要:
一、亲子沟通中的情绪管理问题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面对孩子时,明知不该发火,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当我们知道这一做法没有效果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止损。因为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很多家长可能也知道我不能这么做,但是就是控制不住,那这个时候,可能我们的家长也需要来了解一下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感受孩子“天使”的一面。
二、具体问题和情境下,亲子沟通的策略、方法与技巧
除了情绪问题,很多父母发现有些话跟孩子说了好多遍也不管用,经常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来化解和解决。比如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问题。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有一些我们觉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正常的,这时候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你刚才好像在做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你在做什么”“你今天跟我约定好的这个任务,你觉得还能完成吗”等。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一个自我反思,而不是家长说“你又让我失望了”!可能孩子听了很多次,就会觉得“我就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在妈妈心里,我就是一个不能自我管理的人”,这其实是一种暗示,或者叫心理上的一种催眠、洗脑,可能孩子就会觉得“那我就是这样”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观察到你这一周,比如说有5天,你有3天做得还是很好的,那你这3天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关注他有效的这个部分,而不是无限放大他的问题行为。
三、青春期亲子沟通问题
青春期的亲子沟通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不已。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让对方感觉到“你对我的想法是尊重的”,而不是好像我要去完全复制你的想法,成为把你的很多想法实现的一个工具,这一点对各位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四、家庭关系引发的沟通问题
不必报着追求完美的心态来期待、要求自己和家人,正是因为存在差异,才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我们拓展了教育孩子的路径和空间。要注意,家人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激烈的对抗,这是底线。大家方向一致,在此前提下,做好沟通,分工合作,建立边界感。夫妻之间尤其要沟通好,有哪些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给孩子不好的示范。家长做一点点的改变,也许就能够产生滚雪球效应,让目标达成得更好一些,让家庭更和谐一些。有时大家不妨降低期待,而专注、着眼于一步步实现的过程。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