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毛连泽。
主持人: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
毛连泽主任:各位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毛连泽,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1999年由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90年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近3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28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有专任教师2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36400多人。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1‰,农业科学进入前0.1‰。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学校都有哪些办学特色和亮点。
毛连泽主任:学校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追求卓越、兴农强国”的质保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改革创新持续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面向未来农业发展,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校增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智慧农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林业”“智慧水利”等新专业,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是面向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深入实施“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和生物科学基础拔尖学生培养,集合高水平师资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致力培养未来农业和生命科技发展学术领军人才;深入实施以优势学科专业贯通化培养为主线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开设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资源环境科学、水利类、农林经济管理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6类卓越班,实行“学科大类+个性化”分段式、贯通化人才培养,形成新农科拔尖人才成长成才的立体化空间。
三是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要。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为学生未来学业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开通了学业拓展渠道,设置了4个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助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学科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无门槛申请转专业机会,除了国家规定不能转的和招生录取时有约定的情况,其他学生均可以申请转专业;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和书院制,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开设90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探索建成以“X+创新”或“X+创业”模式为主的专创课程体系。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和“一院一品”为核心的学科竞赛体系,平均每年立项创新创业项目1200多项,开展高水平学科竞赛100余项,参与学生2.1万人次,近年来学生获各类高水平学竞赛奖项位居全国农林类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入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五是发挥特色优势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学校与全球35个国家8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把国际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堪当国际责任的卓越人才,着力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和环境科学专业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院校是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学生在达到培养要求后,获得双方学位证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毕业证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海外升学率达到80%以上。学校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2+2”“3+1”“4+0”等培养模式,实行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签约单位之一,近年来有1600余名学生公派出国留学。
六是多措并举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先后与200余家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有6000余家用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来校招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28个省份面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拔招录选调生。2023届本科毕业生约51%的毕业生继续深造,其中保研率近25%、出国深造率5%,被“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录取占升学总人数的97%以上。12个学院升学比例超过50%,其中草业与草原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农学院4个学院升学比例超过70%。
主持人:学校作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有哪些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
毛连泽主任:学校是一所以农林水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76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农、理、工、经、管、文、法和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有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业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有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物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金融学、社会学、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木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园林、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有植物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环境科学、环境设计、经济学、法学、制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
主持人: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计划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毛连泽主任:2024年学校本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坚持促进公平、内涵发展、质量优先、动态调整原则。2024年学校招生总规模为5760名,较去年增加了30名,在第四批改革省份的招生计划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其他各省份招生计划总数和招生专业(类)与去年基本保持稳定。
2024年的录取规则,跟往年比没有大的变化。关于调档比例,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是在105%以内,具体的调档比例根据模拟情况,与各省招办协商之后确定。平行投档的进档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且各方面条件符合招生章程有关条件要求(如体检不受限),学校不退档。安排专业的时候,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安排专业,各专业之间没有级差。
学校认可2024年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投档成绩提档和录取专业。各专业(类)考生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招生章程对考生体检的补充规定执行。
各专业的男女比例没有限制。英语专业限制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经济学(基础拔尖培养班)和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因部分课程采取全英文课程,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其他专业是不限语种的。
更详细的招录政策,请各位考生详细阅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转专业政策或奖助学金政策?
毛连泽主任:学校制定了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无门槛申请转专业机会,除了国家规定不能转的和招生录取时有约定的情况,其他学生均可以申请转专业。各学科之间均可以互转。学生可在大一或大二学年申请转专业,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拟转入学院的考核。
学校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的奖励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主持人:最后请您介绍一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并为2024年刚刚结束高考的同学们送上祝福。
考生可以通过电话、招生网了解相关信息,也可以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小程序进行咨询和互动。
十年寒窗苦尽处,正是金榜题名时!祝愿各位考生2024年高考达成所愿、心想事成,顺利考入心仪的大学,翻开人生新篇章,踏上人生新路程,继创人生新辉煌!欢迎有志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的优秀青年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让我们一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持续努力奋斗!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