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先生曾指出:“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鲁峰小学秉持“以劳养德、以劳励志、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理念,将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作为主要场域,紧密连接学生的真实生活,构建了劳动教育的全域管理与监测评价体系。通过“清单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劳动教育何时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助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全方位提升劳动素养,成功打造了“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成合力”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一、设计:目标导向,小“清单”树立正确劳动观
以目标为导向,精心设置劳动清单,分层落实劳动实践。鲁峰小学以省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劳动课程》研究为依托,创新规划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学校的事情我参与,社会的事情我关心”的核心理念,学校有针对性地落实年级劳动教育育人目标,并汇编了《“爱鲁峰·爱劳动·爱生活”劳动教育清单》实践手册。手册以每个学期5件事,10个学期50件事为规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教育,让劳动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二、落地:转变观念,小“清单”成就劳动好习惯
多维度,重过程,将常态化与制度化有机结合。学校将劳动清单内容纳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体系,兼顾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并灵活调配,确保培养方向协调同步,劳动技能得以扎实掌握。例如,班级开设的《雅农知耕园种植课程》,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责任担当,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体验需求。通过校内种植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更在实践中磨砺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结合“清单”内容,学校积极协调任课教师开展跨学科联动教研,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凭借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入挖掘劳动品质;体育学科开发劳动游戏,巧妙渗透劳动精神体验;数学、科学学科深挖劳动相关知识,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迁移学习;音乐、美术学科则引导学生感知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并将其他学科的劳动实践活动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通过以上举措,学校在劳动教育中成功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多形式,展风采,生活化与教育化相融合。劳动教育并非单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做”来实现的。鲁峰小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清单中的主题课程,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技能大赛,将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劳动技能竞赛项目按照层次、年级和项目进行分类组织,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方案、使用工具、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创造力。从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到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学生不仅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形式,更丰富了其内涵。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探索路径,强化劳育影响渗透。鲁峰小学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为创新载体,拓展劳动清单教育展示渠道。在线上学习期间,引导学生将居家生活与清单内容有机结合,精心策划并开设“手儿巧巧,变废为宝”线上主题活动,以节约与创新向最美的劳动者致敬。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奇思妙想与创意成果,这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教育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极大唤起了学生的劳动热情。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搭建平台,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学校积极搭建多样化平台,精心策划校园特色节日,全方位展示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并将劳动清单内容与校园节日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使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更加开放多元、多彩。
三、家校:勤于沟通,小“清单”构建家校新桥梁
唤醒家长意识,认识劳动的重要价值。鲁峰小学根据学情、家情、校情和社情,打破壁垒,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共育管理模式,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劳动教育组织体系。针对“劳动清单”中烹饪项目,学校和爱心家长们共同打造了“魔幻厨房”美食课堂,并开发了《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十二道峰味》等食育校本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水果拼盘不仅色香味俱全,更拼出了唐诗宋词的意境,花样卡通面食造型生动,透露出孩子们妙趣横生的创意,蔓越莓饼干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激发家长情感,体验劳动的幸福快乐。鲁峰小学积极挖掘家长资源,助力劳动教育的开展。通过邀请家长参加亲子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荣誉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这一举措也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劳动教育举措以及孩子的劳动能力,并为学校收集了宝贵的家长意见,使劳动教育得以做实做细。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四、评价:确定标准,小“清单”提升劳动真素养
为防止学生仅在家庭中“看”劳动、在课堂中“听”劳动、在有限的社会环境中“玩”劳动,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鲁峰小学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涵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寄语、校园劳动护照、社会实践评价等。例如,通过走廊文化墙展示学生作品,设置“劳动之星”明星墙,树立正能量榜样,实施导向性、激励性、促进性的弹性评价。由此,学校建立了“全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联动即创造,劳动即成长,清单联动将劳动教育置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前沿,开启了共融、共生、共美的劳动育人实践之旅,催生出交融、互动、多元的劳动样态由此生成。在这一过程中,鲁峰小学的《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劳动课程的建构研究》立项为山东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劳动课程》荣获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此外,《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劳动课程的建构与研究》荣获烟台市教育成果一等奖。
在劳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鲁峰小学以“清单联动”为笔,以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为画卷,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五育融合新图景,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在多元融合的教育生态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劳动教育的征程永无止境。未来,鲁峰小学将继续深耕细作,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边界,让劳动教育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