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社团的设立旨在解决学生校园生活不自主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柏阳分校希望通过自主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更多释放天性的时间和自主选择空间。在自主社团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一次次地自主规划中拓宽了自主社团的发展边界。通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自主社团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时空,学生参与度高,覆盖所有班级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社团,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养成了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在没有“规矩”“监控”的环境中,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地释放,成为自我成长的主人,而学校也成了儿童向往的一座乐园。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学业与安全的双重压力,导致幸福感普遍缺失。首先,学习被过度强调为首要任务,忽视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往往感受到沉重的学业负担,而缺乏追求兴趣与潜能发展的空间。同时,随着对校园安全的日益重视,原本旨在缓解学生压力的校园活动逐渐变得成人化、形式化,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吸引力,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不幸福感。
其次,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被高度“安排”与“监控”,缺乏自主性与选择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此外,校园活动的选择也往往由成人主导,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导致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
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校园中普遍缺少真实的社会成长体验,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水平。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学生难以接触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真正的检验和巩固。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自2016年起,学校历时八年致力于“学生自主社团活动”的建设,为学生构建一个超越课堂、基于兴趣与需求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平台。平台具有自主性、团队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全员性五大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其自我规划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
第一阶段:始于调查,初步探索
面对“学生不想上学”的现象,学校深入调查后发现,学生虽对学校活动抱有喜爱,但缺乏真正自主支配的时间。为此,学校创立了“阳光秀场”,利用小校会及午间30分钟,鼓励学生跨班、跨年级自发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此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与参与热情,初步构建了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
第二阶段:放权建制,深入实践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积极寻求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与空间。学校响应学生需求,将课后服务第一时段设为学生自主社团活动时间,并提出“学校有的我可以参加,学校没有的我可以办”的口号。在此阶段,学校放手让学生自主建立社团,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招生”、申请、分工、计划等各环节。最终,成立了7个自主社团,涵盖艺术、文学、棋类领域,初步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模式。
第三阶段:形成规模,总结模式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自主社团规模不断扩大,新增了户外社团,涉及领域更加广泛。学校加强了安全保障,为每位学生购置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调控能力。通过阳光秀场等平台,学生有机会展示社团成果,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团运营与学生成长进入良性循环,自我教育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阶段:自主运行,形成特色
至2023年9月,学校自主社团已全面覆盖各年级,学生参与度高达47.2%。各社团内部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显著提升。面对运营中的困难,学生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标志着自主社团进入导师制时代。教师不再是活动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辅助者。这一转变不仅解决了社团发展中的问题,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提出了社团育人的教育主张
1.确立以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学生社团活动育人立场
从学生开展自主社团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让学生在社团中进行自我教育,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开展自主社团活动满足自身成长需求。为此学校与教师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1)学生的社团活动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其核心价值在于赋予学生主动权。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从活动策划到执行,全程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成长之旅。通过社团,学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2)自主社团活动是一个学生彼此之间的充分合作的过程
社团活动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舞台,更是团队合作的熔炉。在社团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学会了倾听、尊重、协调与分享。这种基于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领导力、责任感和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们懂得了合作的力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师身份在自我教育中作为伙伴与陪伴者的身份转变
在自主社团的运作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这种“放手而不放任”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翱翔。
2.明确了自主社团的育人目标
自主社团的建立,是践行“将儿童的生活还给儿童,让学校成为儿童向往的乐园”育人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希望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从而促进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学校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释放天性,享受成长的快乐。
总之,学生自主社团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的梦想在社团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二)提炼了小学生自主社团的建设模式
1.起草了小学生自主社团章程
为了确保自主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联合学生共同起草了《自主社团活动章程》。这一章程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成立条件、申报流程、活动形式到审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学生的智慧与心声。通过多次讨论与修订,最终形成了包括总则、社团成立、社团成员、社团活动、社团管理以及社团考核与表彰在内的六大部分内容。每位加入自主社团的成员都会获得一本章程,并组织学习讨论,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共同维护社团的良好运行。
2.制定了社团申报备案的程序
成立自主社团并非易事,学生需要自主完成“招生”、提交申请、人员分工、确定主题、场地需求、活动计划及管理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设立的学生发展中心审核委员会会对申请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个社团都能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一旦审核通过,社团便可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建立了社团的过程性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自主社团的健康发展,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过程性管理机制。日常管理方面,社团依据《自主社团活动章程》自行展开工作,由社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安排,并做好活动记录和总结。学校则通过设立社团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关注社团人员、活动情况及潜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定期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调查与反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角色轮换频率、团队冲突解决能力、活动迭代速度、成员满意度和服务参与度等指标,为社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社团的总结与终止
每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自主社团进行总结工作。总结内容涵盖社团发展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通过书面总结、口头汇报和成果展示等形式,社团成员能够全面回顾社团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为社团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对于因成员不足、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自行决定解散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社团,学校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终止处理。在终止过程中,学校会充分尊重社团成员的意愿和选择,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形成了自主社团的内容体系
围绕“学生自主社团活动”这一核心理念,学校构建了以理论研究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志愿服务类和专业科技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类服务体系。这些类别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类型并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新技能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四)开发了自主社团实施的支持体系
1.资源支持
内部支持:学校建立了全面的社团资源支撑框架,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通过设立社团管理部门,明确社团成立宗旨和活动规范,确保社团活动的合规性。社团成立后,由学生自主选举社团负责人,如社长、副社长等,负责日常管理和运作。学校还定期举办“阳光秀场”活动,为各社团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的平台。此外,导师制度作为关键支持措施,邀请校内外的专业教师、班主任及家长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全程指导与帮助,确保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外部协作:家校合作、属地服务资源和校外媒体资源构成了外部支持网络。家校合作不仅提供设备和器材支持,还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属地服务资源为社团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减轻了学校的经费压力。而校外媒体平台则通过线上互动,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资源的关注与支持。
2.教师支持
自我教育环境营造:学校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人际关系、沟通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以“爱”为指导原则,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目标设定与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设置适宜的自我要求目标,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自我反思。通过每学期的目标计划制定与自我评估,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优化目标。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可逆性思维,对活动中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反思,并在成功经验分享中进一步提升自我。
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自主社团活动不仅承载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专注、分散负面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综合能力及品质提升,成就未来发展
1.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学生越来越热爱学校
学生自主社团自成立以来,已发展至56个,覆盖3-6年级近500名学生,涉及艺术、体育、学科及益智等多个领域。学生自主完成及整理的活动成果包括话剧剧本、美术作品、舞蹈作品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提升动力。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90.2%的学生参加过自主社团,其中82.9%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参加。高达80%以上的学生对自主社团表示喜爱,41.9%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到高兴。此外,74.4%的学生认为自主社团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一数据表明,学生自主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更加热爱学校。
2.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树立及收获丰厚
在自主社团的推动下,高年级学生整体心理状态呈现健康趋势。专业心理测评显示,85%的学生心理状态良好,具备较强的心理韧性。这一结果得益于学生自主社团中的自我教育与成长经历。学生在组建团队、安排活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组织、抗压及综合能力,还学会了积极面对挑战的心态。许多学生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将自身经历与感悟沉淀下来,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品质的提升。
学校部分优秀毕业生在自主社团中的经历对其未来的生涯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通过自我沉淀与积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教师育人理念更新,实践育人能力显著提升
在自主社团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育人理念的更新。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成长,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同时,自主社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和教学视野。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育人能力,并将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更加生动、有效的教育模式。
(三)学校综合育人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满意度高
学校通过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兴趣特长课程、自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均衡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环境。这一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还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社会化能力成长。学校还积极推动课堂学习向社会化学习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空间与功能。这些举措得到了家长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学校连续六年获得教育教学优秀奖,并在多次市、区级成果大会中受邀分享自主社团的探索成果。
(四)反思与展望
1.跨学科融合与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力推跨学科融合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社团顺势而为,组织跨学科交流活动,如科技艺术融合、文史碰撞,拓宽视野。
2.加强外部合作与资源整合
社团注重培养沟通、组织、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筑基。学校鼓励社团加强外部合作,与社会组织、教育基地携手,整合资源,促进实践。跨校交流分享经验,共谋社团发展。
3.学生自主社团向课堂迁移
社团的积极主动态度向课堂迁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社团中的协作能力助力课堂讨论与项目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助力。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柏阳分校在小学生自主社团的建设中,通过制定详尽的章程、严谨的申报流程、过程性管理机制以及内容丰富的服务体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创新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未来社会的优秀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