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重点技工学校,现隶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学校不仅是国家及省级认可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摇篮,还荣获了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名牌学校称号,并被指定为“燕赵金蓝领”技师的专属培训基地。此外,它还是河北省扶贫办官方认证的省级“雨露计划”示范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级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国家安全生产培训三级资质。多年来,学校屡获殊荣,包括“先进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以及“张家口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紧密结合张家口市七大主导产业中“新型能源”“高端制造”产业,充分依托本校在机械类专业领域的优势资源,以河北省胡福军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张家口市任涛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核心力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精心培育了大量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成功塑造了“张垣智造人”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学校始终秉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致力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密贴合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坚持学制教育与社会培训、行业培训并重,与中煤集团张煤机公司及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等知名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背景下,学校着力培养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22年,“张垣智造人”这一品牌荣获了张家口市十大劳务品牌的殊荣。

在劳务培训过程中,学校尤为重视培训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及质量意识的树立,并积极邀请行业内的顶尖技能专家亲自授课,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严格实施过程管理与考核机制,确保培养出素质高、有绝活的技能人才。对于即将步入企业的培训学员,学校在其正式入职前组织系统的岗前培训,并在其岗位工作期间进行持续地跟踪指导,建立回访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在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学校杰出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全国人大代表郭云鹏先生,作为“张垣智造人”劳务品牌的形象大使,凭借其卓越成就与影响力,在张家口乃至更广泛的智能制造培训领域内,为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效应。

一批又一批机电、数控、焊接、汽车装配等专业为主的技能人才学成走向社会,学校也逐步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一步一步擦亮“张垣智造人”劳务品牌。

学校发挥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紧密对接企业与社会需求,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型学徒制、企业“金蓝领”等项目,每年为中煤集团张煤机公司及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等企业培训输出高端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千余人,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

学校遵循“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原则,与合作企业签订了涵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及联合办学的合同。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专注于提供智能制造与信息化工业化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应了企业及社会劳务市场的需求。这一举措赢得了用工单位的高度信任与广泛好评。

近年来,学校依托“张垣智造人”劳务培训平台,持续开展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其中,与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紧密合作,成功举办了14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项培训班,为领克汽车的张家口、浙江梅山及杭州湾工厂精准输送了共计1167名现代智能制造领域的技能人才。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2021年与中煤集团张煤机公司携手开设了“定向委培焊接订单”班,采用集中训练模式,并通过技能比赛进行选拔,确保优秀学员能够脱颖而出,直接入职企业。对于未能在首次选拔中胜出的学员,则提供持续培训,直至其技能达到岗位需求。这种特色鲜明且注重质量的培训方式,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与欢迎。

2021年,学校与凯越汽车大部件制造(张家口)有限公司联合培养新型学徒制学员519人,收效明显。

2022年,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授予学校校企合作战略合作单位。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2023年,学校荣获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2022年度全国优秀育人院校”殊荣。同年,学校还成功承办了中煤张煤机公司的职工技能运动会,为参赛的焊工、钳工及数控工种等技术工人提供了全面而专业的赛前培训,助力他们在比赛中斩获佳绩,展现了学校培训的高质量与实效性。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步入2024年,学校持续深化与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出了中级数控与高级机械设备安装两个“新型学徒制”培训班,计划为企业培养332名高技能人才,这批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由制造迈向智造的坚实后盾。

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将持续开拓创新,苦练内功,将“张垣智造人”劳务品牌这张名片擦得越来越亮,为企业输送品质卓越、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推动劳务品牌向精品化方向迈进,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助力其繁荣发展。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吴佳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