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初级中学始建于1986年,先后合并了港头中学、下庄中学、辛安镇中心中学,是辛安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64.47亩,建筑面积16160平方米,拥有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完备的教学楼,有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为一体的科技楼,有标准4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室内篮球、乒乓球等场地,是一所平安、生态、文明、充满书香气息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80人,骨干教师20人。学校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创新校、全国智慧教育工程实验校、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学校、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创新办学模式,追求品质,规范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校。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一、党建引领,教育质量卓越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辛安初级中学的使命和职责。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永恒的教育主线。在思想上,强化学生红色精神文化学习,促进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从建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增加学生心中正能量。2023年学校被评为雷锋学校,在课余时间积极举办爱国诗朗诵和思政作品征集等特色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党建思政学习气氛,帮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潘龙老师在青岛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学校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他们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立自主学习角、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高达线率61%,学校2018级优秀学生王泽睿被北京大学录取,2021级优秀学生高飞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山东校区)中获一等奖。
(二)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学校学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实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以及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作文、演讲比赛。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邢震浩、王欣怡、杨雅琪同学在青岛市青少年科普创作大赛征文荣获一等奖,在数学、物理学科素养展示活动中61人获奖,在第三届人工智能教育竞赛中31人获奖,还有多人次获得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奖项,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开设科技创新课程、组建科技兴趣小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的学生们凭借出色的创意和作品屡获佳绩。学校还积极推广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4年3月,学校信息学奥赛编程社团的徐俊聪、王浩霖同学参加了山东省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大赛初中组“智慧物流”项目的角逐,双双斩获省一等奖。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四)艺术教育成果显著
在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开设艺术课程、举办艺术节、组织艺术比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各级艺术比赛中,学校的学生们凭借出色的表现屡获佳绩,2022年学校组织参与的全区艺术节合唱比赛荣获特等奖。
学校的“彩虹剪纸艺术社”被评为青岛市十佳社团,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社团成员们不断精进技艺,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剪纸作品。彩虹剪艺社的作品不仅在校园内广受好评,还在各类艺术展览中崭露头角。2014年,社团承担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展板任务,共展出200余幅精品剪纸作品,谭思涵、魏雨涵在全区艺术节剪纸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马淑红老师、赵文丽老师参与的青岛市文创设计比赛荣获一等奖。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二、文化育校,五育并举齐奋进
自建校以来,一代代辛中人艰苦创业,孕育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漫步校园,随处可感浓郁的校园文化,处处洋溢着人文气息,空气中散发着蓬勃的魅力,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得到释怀,情感得到熏陶。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一)环境建设,使校园溢满书香
学校阅览室共计有纸质藏书75997册。打造“走廊图书架”,在各教学楼大厅、走廊、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建设书橱和连廊座椅。班级根据实际设立“小小图书角”,班级之间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在教室走廊墙壁上,时常出现激励进取、装裱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实现了师生零距离接触各类图书,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创设“移步见书”的阅读氛围。
(二)经典传承,教学相长营氛围
学校重视阅读滋养、激发师生的成长内驱力,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好书推荐”、个性化读书分享、读书汇报,精心打磨三类课型——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成果展示课,在校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学以致用,并通过每年的读书节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在“书香新时代,‘典’亮新征程”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袁雨霏、曹慧艳同学的《黄河颂》和陈璟琳、冷冰冰同学的《诗词歌赋里的中华》荣获二等奖,奉佳老师的《诗经·秦风·蒹葭》荣获三等奖。
(三)活力兴校,健全心智和人格
为丰富学校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立足实际,坚持党建带团建,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国防教育实践营、国旗下思政微课堂、清明节烈士墓祭扫、开学典礼、研学实践等文化活动,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思想。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少儿啦啦操精英赛校园规定套路组荣获冠军;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生存教育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排球队分获全区中小学生排球赛冠、亚军;学校曾连续8年获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
三、家校共育,共筑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和实践。学校深知,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双翼,只有家校携手,才能共同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协作,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交流活动,邀请了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刘胜本、王海军等专家为家长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和培训。专家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深入剖析了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建议。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家长们树立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还让他们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也注重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种双向沟通机制,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协同育人,拓宽成长空间
在协同育人方面,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初级中学积极拓宽教育资源,深化与各方合作,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成长平台。
(一)高校联动,智慧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辛安初级中学积极寻求与驻区高校的合作机会。2024年4月,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举行了共建志愿服务基地签约仪式。这一举措标志着辛安初级中学在协同育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共建活动,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了共享与交流。同年11月学校团委带领部分师生到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嵙测经纬”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二)社区企业,实践舞台
学校深谙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与周边社区及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团,多次参与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卫生整治和社区服务工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服务中学会责任,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三)学习交流,互助共享
2017年10月,滨州市第二期“三名”工程13位名校长人选到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培训,最后这样总结:美丽的辛中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地说就是“三实”“五化”。“三实”:即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大到学校的顶层设计,小到班级的卫生管理,没有假大空,没有高大上,唯有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全校一家人为切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而努力。五化: 即学校管理人性化;制度管理规范化;过程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内涵发展特色化。
这是对我们的褒奖,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学校一切从师生需要出发,搭建各种平台,让师生有获得感和存在感,让优秀培植优秀,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格局已经形成。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