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东南大学2023年继续开展强基计划招生,详情如下: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进程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12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东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报名审核通过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确认考试

6月15至18日,报名审核通过的考生须在报名系统中确认考试。

(四)入围校考办法

6月26日,确定各专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

(五)高校考核

7月1日至7月2日举行高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体育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

(六)录取

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学科介绍:

哲学

东南大学哲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学术风格和强劲的发展态势。1920年始设哲学系。1978年恢复哲学本科招生。2000—2010年先后建立伦理学博士点、科技哲学博士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2020年获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级哲学强基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哲学专业与海内外一流高校和哲学重镇开展了深度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已有19名同学分别获全额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一学期的选修学分访学交流,2名同学将赴牛津大学修读暑期学校课程。同时实施“道德发展与人类未来卓越引智计划”,始终紧跟国际哲学发展前沿,汇聚前沿学者对拔尖人才进行价值、学术和思想引领。

哲学学科现拥有一支国际化程度高、活跃进取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0人,海外兼职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6人,海外博士11人,外籍教师2人。哲学学科拥有一系列助推人才培养、造就领军人才的高端平台、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其中包括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十个省级研究机构,与耶鲁大学全球正义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社会公正与道德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辑出版《伦理研究》杂志。

2022级哲学强基班、拔尖班组织研讨交流会(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哲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扎根中国大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以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系列高端研究平台为支撑,以哲学基础理论对接科技伦理、文明对话和共同体建构等人类发展重大课题。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学术志趣、能够占领学术最前沿、引领价值观念革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哲学领军人才。为党为国育才,成为展现时代精神气质、推进道德文化发展、引领思想创新的生力军和先行者,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独特贡献。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卞绍斌,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系主任、哲学强基班班主任:18668975162

刘珍珍,2020级哲学强基班班长:15978875136

郑宇涵,2021级哲学强基班班长:15380809180

张芬祎,2022级哲学强基班班长:18761880096

咨询QQ群号及二维码:580164939

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科介绍:

化学

东南大学化学专业强基计划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进行培养。东南大学化学专业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专业于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于2023年入选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建设江苏省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目前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4个方向,依托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和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强力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经验与人才培养能力;化学专业近年来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

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材料、智能科技、高端芯片、先进制造等核心领域的化学问题,发掘与招收具有化学特长,并具有创新潜质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在培养过程中,整合全校、全院优质教育资源,创新重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单独编班组织教学,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施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与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的工科优势,与东南大学的强势学科,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土木、材料等进行深度交叉,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新型产业需求,能够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徐老师:15651777658(江苏省外)

王老师:15751766545(江苏省内)

咨询QQ群号:370865929

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科介绍:

物理学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于1904年设立的格致科,1988年恢复招收物理类本科生。在学院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吴健雄、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等一批著名学者。东南大学物理学科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2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0。

物理强基班2020级同学参观中国科学院EAST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在课程建设方面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3门课程入选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其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教材建设方面物理学院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教材30余部,多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物理学院教师主编的《物理学》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物理学院马文蔚教授荣获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物理强基班2020级同学参观中国科学院EAST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四青”人才为代表的年轻科研队伍。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凝聚态理论与计算、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磁性与超导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2022年,在我国量子物理优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激烈竞争,成功争取到建设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物理学科论文被引用数和高档次论文数持续增加,近两年,物理学院教师连续在《Nature》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东南大学物理类强基计划涵盖两个专业: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物理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东南大学物理强基班依托物理学院的高端师资、物理学省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合东南大学的强势工科,聚焦“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以物理学为基础,注重与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交叉促进物理学与量子信息、量子通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向的融合创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基础物理、应用物理及物理交叉学科方向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陈殿勇,物理学院副院长:13851829045

魏鑫,物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15950565038

陈诚,物理学院22级强基班班长:13951311138

咨询QQ群号:790470974

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科介绍:

数学

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创建于1921年,由中国现代数学先驱、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开创。历经百载沉淀,沿承严谨求实的优秀传统,今天的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已经形成教学科研并重、多学科全面发展、师资力量雄厚的办学格局。

东南大学数学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秀。学院拥有数学和系统科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与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数学和统计学两次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同时还参与了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建设。

强基计划数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院牵头建设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东南大学)中心以及江苏省网络群体智能重点实验室、无障碍联合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信息数学应用中心、华为-东南大学网络群体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数理基础研究中心(信息、数学、物理共建)等多个科研平台。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也在我校设立了丘成桐中心。学科带头人曹进德教授当选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非洲科学院等多个国际院士。2022年, 东南大学参与承办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我院数学强基班命名为“东南大学熊庆来班”。

东南大学数学类强基计划涵盖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东南大学数学类强基计划将聚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复杂网络等关键领域。联合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强势学科,基础应用并重,构建以理为基、理工交叉、本研一体的培养体系,以本科生导师制做保障,以研学实践做支撑,以国际化做助推,本硕博贯通培养,致力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一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

课程设置, 强调数学理论功底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强调厚积薄发的长线培养,强调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导师引领、凸显个性化培养。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低年级侧重学业指导,高年级侧重学术引领。搭建“名师有约” 交流平台,促进导师以及校内外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

强基计划数学类专业国际化培养(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搭建理科大讲堂等交流平台,邀请院士名家、业界专家为学生授课。启迪学生心灵智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涵育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塑造强基领军人才。

多样化实践、促进知行合一。以赛促学,以研促思,以领促创,打造多维度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研究生导师科研小组向优秀本科生开放,并提供SRTP研学指导。

多校联合、推进国际化培养。设立强基计划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到加州伯克利、威斯康辛等世界一流名校进行交流交换和联合培养。2021年获批CSC本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严老师 13913880556

咨询QQ群号及二维码:732643729

扫描二维码加入QQ群(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