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两份教育系统重磅文件相继公布。分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细读两份文件,可以清晰看到教育改革的关键要素。

  其一,是体现路径的“联”字。

  《基本要求》首次明确了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范围和质量要求,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

  从文件内容看,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应聚焦工程实际需求”。要达到文件要求,有关各方必须在“联”字上做文章,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实际契合度,促进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

  《工作方案》的“联”字,更加直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内涵就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明确各自职责任务,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其二,是锚定效果的“成”字。

  “联”的目的,是为了“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规格、层次和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探索形成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标准——

  《基本要求》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提出了具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培养模式迭代升级的鲜明导向。其目的,是要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面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把致力于解决制约产业进步的瓶颈难题、致力于规模性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这件事办“成”。

  如今,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联体”的内涵、各主体的职责任务、总体目标,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具体指导。其目的,是要凝聚各主体协同育人共识,把促进各主体协同发力、为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夯实基础这件事办“成”。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综合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各类问题、矛盾、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就越需要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部有关会议多次释放出有关信号,如“更多注重系统集成,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摆脱既往路径依赖,形成综合集成的系统管理,增强协同能力”“勇于突破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注重系统集成、整体推进”,等等。

  以“联”促“成”,以“成”谋“联”。教育系统要持续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唱好深化综合改革的“联成”诀。

编辑:吴佳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