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年味何处寻?穿新中式服装、发国潮表情包、看非遗“村晚”……传统年俗的“老”与Z世代的“潮”相互碰撞,过年新方式让年节滋味更鲜活、更丰盈。
岁序更替,年味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曾经,穿新衣、放鞭炮,吃顿饺子就是年。如今,“集五福”、发AI拜年短视频、买“谷子年货”,千滋百味都是年。从“参与者”到“主理人”,年轻一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彰显澎湃的文化自信;从“游子归”到“全家游”,旅游过年、“反向团圆”等新年俗承载着“流动的乡愁”。
寻找年味历久弥新的密码,要看到当代年轻人底层的精神需求。新年俗里跳动的,依然是那颗期盼团圆、传递祝福的温暖之心。年,是拼搏者的慰藉,是漂泊者的归属——时光里的点滴蓄能新年的愿景,年轻人尤其需要建立和年节的深层连接,感受那份热气腾腾、温暖人心的年味。
新春已至,万象更新。期待更多青春的创新创造,让中国年越来越有滋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5日 10 版)
编辑:郑洁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