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2023年高考在即,央广网2023年全国名校推介会特别栏目《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社团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

今天做客演播室的是来自香港都会大学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处经理——李洁灵。

主持人: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香港都会大学及其发展历程。

李洁灵老师:香港都会大学是1989年成立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是香港公开大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教学和应用研究为主的现代化的综合型大学。我们自2001年开始开办全日制课程,过去20多年,不管是在全日制课程数目、专业范畴,还是学生人数方面,都是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开办了60多个全日制本科和授课式研究生课程。如果以全日制学生人数计算,我们在香港排名第6。

在教学方面,香港都会大学一直致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设有7所教学学院,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我们也是目前香港唯一一所拥有自我学术评审资格的自资院校,能够迅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办实用课程,为传统和新兴行业培养急需人才。另外,大学也非常注重应用研究和研发项目,尤其是在环保、老龄化、房屋政策研究方面。未来我们也会鼓励更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及活动。

在内地招生方面,香港都会大学是首批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之一,我们自2006年开始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至今总共录取了约1,500名高考学生,有13届的内地毕业生。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招,录取更多内地优秀学生到香港学习。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香港都会大学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如何培养有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呢?

李洁灵老师:国际化其实也是香港都会大学的另一大特色。首先,我们的校园本身就给同学提供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氛围。我们的教授、教学老师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老师交流本身就是一个拓展国际视野的很好机会。

另外,除了香港和内地学生,校园里也有不少来自其他海外国家的同学。在校园里你经常会听到同学之间用英语、普通话、粤语等不同地区的语言交流。

其次,我们大部分课程都是全英授课。而且我们也将国际化元素融入到我们的课程设置当中,譬如像我们的商学院就创新地将“海外沉浸课程”加入到商学院的课程设置当中。在本科4年期间,所有商学院同学都会获安排到海外著名学府进行为期2-3个星期的学习和交流,并且同学们还有机会进行小语种学习。我们的教育及语文学院也会每年暑期给同学们提供到英国华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大学学生事务处和各个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海外实习和交流活动,并且提供资助,帮助同学们扩展国际视野。

主持人:许多高中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香港都会大学有哪些丰富的校园活动呢?

李洁灵老师:不同于高中,大学生活是可以非常精彩丰富的,尤其是在香港都会大学。目前我们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有学术和专业相关的学生组织,像是心理学会、工程学会。也有以兴趣爱好分类的社团,譬如舞蹈学会、羽毛球学会。对于内地同学,我们还有专属的“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担任学会干事,提升自己的组织交流能力。

在香港都会大学学习期间,同学们还可以参加各类校内外比赛、各种校际交流和活动。大学还非常鼓励和支持同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给有关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主持人:学生家长普遍关心孩子未来的实习就业问题,香港都会大学在实习就业方面有哪些自己独特的优势?

李洁灵老师:正如我最初介绍的,香港都会大学开办的专业都是实用性和就业导向非常强的课程。帮忙同学们就业是我们本科教育的其中一大目标。我们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面已经融入了不同类型的实习活动。譬如我们会计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大三下学期都会获安排到香港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去年我们就有内地同学进入到了德勤实习。

疫情之前,我们全日制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都超过90%。即便是疫情期间,我们还是有很多内地毕业生成功升读全球前100名的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或者进入香港知名的本地和跨国企业工作。根据大学最新的全日制毕业生薪酬统计,我们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接近每月港币2万元。所以,我们香港都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香港都会大学2023年在内地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有哪些具体的录取条件?

李洁灵老师:和往年一样,我们今年继续有4所学院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以及科技学院。总共提供约40个专业给内地同学选择。每一个专业我们都有单独的课程网页,里面详细说明了有关该专业的方向、课程设置、毕业就业方向等信息,我们建议学生家长在选择报考专业前,可以到有关课程网页先作了解。

在这里,我只能概括地和大家介绍一下各个学院的招生专业情况。首先是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范畴非常多元化,涵盖了创意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翻译类专业。而今年人文社会科学院首次推出了大类招生专业,包括社会科学类,以及心理学类。学生不需要在报考的时候就确定主修方向,而是可以通过在大一,通过不同学科、范畴的学习后,在大二的时候再选择主修方向。

第二个是我们的商学院,商学院是目前我们录取内地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今年提供了14个专业给同学们选择,基本涵盖所有商科范畴,包括会计、金融、企业管治、人力资源、市场学等,今年还新增了航空服务管理专业。商学院的一大特色是,他们很多的专业都获得本地和国际专业团体的认可,包括国际会计师公会(AI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香港特许秘书公会等。

至于我们的教育及语文学院,他们开办很多双学位课程,包括英语教学+英语研究双学位、中文教学+中文研究双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自动获得香港教师资格。而且,我们通过安排学生在大二、大三暑期进行课程学习,让同学们可以在同样4年时间里,完成这个双学位课程的学习。

最后介绍的是我们的科技学院。随着近年科技兴国战略兴起,越来越多的内地生选择报考科技相关专业。我们科技学院开办的专业门类齐全,包括有电脑科学,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检测认证等。而且大部分专业都配备了先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课程设置里还涵盖了大量考察、实习和课外活动。

关于录取基本条件,简单来讲,主要包括三点:首先高考总分须达到所属省份二本线或以上。其次,英语单科成绩,如果以满分150计算,须达100或以上,而部分专业,像是英语教学和英语研究,则要求110或以上。最后,对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及语文学院的专业,考生还必须参加及通过有关专业的入学面试。

主持人:每年高校招生政策都有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请您介绍一下香港都会大学今年有哪些新的政策调整需要同学们留意?

李洁灵老师:我们2023年的招生政策与过往基本一致,继续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学生需参加2023年高考。在报考专业方面,原则上,我们所有专业都可接受文科生和理科生申请,但对于理科专业,譬如土木工程,我们会建议报考学生应具备一定理科基础和知识。

而在招生人数方面,首先我们今年计划的招生总数在150-200人左右,但同学需要注意的是,和内地填报志愿方式不一样,我们不会对每个省份或专业预先设定招生名额,而是有可能根据每个专业实际报考人数,灵活调整录取人数。

主持人:学校有给内地生提供入学奖学金吗?

李洁灵老师:是的。首先我们会根据获录取同学的高考成绩,给他们颁发港币8万元或4万元的入学奖学金,这个奖学金不需要同学们再单独申请,我们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直接通知获奖同学。而获奖同学在进入都会大学学习后,如果学业成绩能一直保持在我们规定的水平,他就可以持续每年获颁8万元奖学金。

另外,我们从去年开始,也给内地同学提供“运动员入学奖学金”,这是针对那些在国际或全国体育比赛中获得卓越成就的内地新生。如果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需要在2023年5月31日前通过香港都会大学网站上提交该奖学金申请。申请同学可能还需要参加有关面试。获得该奖学金同学将可获颁港币12万元入学奖学金,以及免费的校外住宿。同样地,如果同学在都会大学学习期间学术成绩和体育成绩满足大学要求,将可以持续每年继续获颁12万元奖学金。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又到了新一年的高招季,内地考生如何申请报考香港都会大学?

李洁灵老师:感兴趣报考香港都会大学的同学,需要在我们的截止日期,也就是2023年5月31日或之前,通过登入香港都会大学官网,网上提交报名申请,而不是通过填报志愿方式报考。对于部分专业,譬如人文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及语文学院这两个学院的专业,高考结束后,大概6月中下旬,同学需要参加并通过有关专业的面试。

当然,报考香港都会大学,与内地填报志愿方式并不冲突,对于同学们而言只是多了一次录取机会。我们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也就是6月底左右,根据同学们的高考成绩和部分专业的面试结果,发放录取通知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需要最晚于7月3号确认是否接受香港都会大学录取。如果接受香港都会大学录取同学,将不再参加内地填报志愿录取。放弃都会大学的同学,则可以继续留在系统里,通过填报志愿方式录取。

主持人:最后请您介绍一下香港都会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并为2023高考考生们送上祝福。

李洁灵老师:除了香港都会大学教务处,我们也在深圳设有办事处。所以学生家长如果有任何关于都会大学内地招生的查询,可以随时通过电邮或电话联系我们。另外,我们所有的招生信息,同学们都可以通过登入香港都会大学网站(www.hkmu.edu.hk)查阅,或者关注我们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留学,对于即将高中毕业的同学们,我想不仅仅是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上课、考试,或者只是追求毕业、取得学位。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思维和生活方式。我希望同学们在香港读书生活的4年,能成为你人生中一段精彩而难忘的回忆。最后,祝所有同学都能如愿进入自己心中理想大学。高考加油。

编辑:冯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